關于秦直道的修建工程,是從公元前212年開始的,當時的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之後,為了不受到北方匈奴對中原大地的侵擾,命令大将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同時又讓他修建秦直道。整條直道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内蒙古包頭九原郡,裡程達到700多公裡。但是對于這條直道的修建之謎,至今仍存在着四個很大的未解之謎。
一、當時的生産技術如此落後,秦人是怎樣确定各個地區的地理方位呢?
秦直道總長達700多公裡,以鹹陽為出發點一直延伸到當時北方匈奴的聚集居住區,對于國内地區還好說,但是到了鄂爾多斯高原秦人是如何了解當地的地形的呢?雖然這裡的地勢不像關中地區那樣的跌宕起伏,但地形卻也是山地丘陵延綿不絕、溝壑縱橫交錯,依照當時的技術水平,他們如何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内,掌握如此精确的定位方式以及對于當地複雜地貌的了解?
難道依靠當時剛發明不久的羅盤,就能夠擁有如此的定位技術和對大地的測繪技能嗎?這一點按照當時的條件來理解,顯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按照現代的技術,如果沒有特定的技術支持,想要用短短兩年半的時間,在一個地理方位和地質條件都十分陌生的地區,能完成這麼大的一項工程絕對是難以想象的。
二、在秦直道的附近,為什麼隻長一種叫做茅草植物?
在我國上個世紀的“三年困難時期”,居住于秦直道附近的農民曾經在直道附近開荒種荞麥,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些荞麥無論怎麼種植都長不好,因此被當地人稱為荒地,總長度達8公裡的路段,長着的都是有着20厘米高的茅草。
對于這種狀況,很多研究秦直道,去過秦直道的學者,可以說是習以為常了,如果想要找秦直道,隻要踩過茅草路就能找到了,因為這茅草仿佛和秦直道是相伴而生的一般。這種茅草尤其喜歡生長在山區沙土、粘土、壤土上,具有耐幹旱的特性,根莖蔓延能力強,不易鏟除。
三 、按照當時的生産條件,秦人是如何在短短的兩年半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
研究秦直道的學者大多數認為,秦直道修建渡過黃河以後,還要經過大約20多公裡寬的黃河沖積灘平原,繼而穿過寬度大約在15公裡的庫布齊沙漠,才能和現如今已經發掘的位于鄂爾多斯境内的秦直道北段遺址銜接上。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是,在渡過了黃河後的秦直道其走向又是如何的?又是如何通過已形成了200多萬年的庫布齊沙漠的?經研究,在鄂爾多斯境内的秦直道,它的修建跨越了很多窪地河谷,且大多采取“堙谷”的方式修建,但面對修建過程中兩岸陡直的重要水系,絕對不是簡單的堵塞、填墊就能夠解決的。
四、 秦直道修建跨度大,會不會是多民族合力的結晶?
對于這樣的浩大工程能夠如此順利實施,蒙恬率領的那30萬内地軍能有這樣的的智慧和力量嗎?作為溝通南北的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的修建是否還借助了其他力量呢?
當時與匈奴接壤最近的是趙國和燕國,關于這條軍事要道的修建工作,是否還有趙國人和燕國人參與其中呢?還有一點,當時被蒙恬擊敗的匈奴,是否有一部分被俘虜之後被迫地加入到了秦直道的修建當中?亦或是北擊匈奴隻不過是個幌子,實際上是去抓取北方的遊牧居民來修建秦直道呢?
關于以上一個個的不解之謎,直到如今依然困惑着許多的學者,秦直道的不解之謎,也為當時的秦朝曆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參考文獻:【《史記·蒙恬列傳》《括地志》】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課本都不想寫的五胡亂華,究竟有多亂?經此一役全國僅剩幾百萬人
秦國擁有百萬大軍,秦始皇崩後僅僅三年,為何最終抵擋不了項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