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有這樣兩個孩子,5歲的洋洋每天從幼兒園放學,要和每一個他認識的小朋友家長打招呼,回家的路上也會興奮的和爸爸媽媽分享學校發生的一切。到小區還會看看有沒有小夥伴可以一起玩。回到家做完作業之後立刻開始計劃周末邀請好朋友來玩。同樣是5歲的佳佳就有些不太一樣,他在家裡面會和父母分享他最喜歡的動畫片,哪個角色最厲害,最喜歡哪個角色,佳佳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換到一個新的環境,他會變得很安靜,不愛說話。很多人都會把偏安靜的孩子稱為内向的孩子,愛動愛說的孩子稱為外向的孩子。
那麼内向和外向是如何來區分的呢?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内向和外向都是由基因構成決定,并沒有好壞對錯之分,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而且外向和内向并不是對立的,很多人兩種氣質都有,隻是強度不同,那麼内向孩子和外向孩子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他們獲取消耗保存能量的方式不一樣,比如說内向的孩子從内心去吸取能量,他們需要與自己的思想情感保持連接,才能夠保持活力。
如果外部的環境有太多的刺激,會消耗他的能量,讓他精疲力盡。外向的孩子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當周圍有各種刺激的事物和活動時,他們會很興奮,太安靜的環境反而會讓他們毫無生氣。内向的孩子會深入的研究一些問題,而外向的孩子更願意去嘗試不同的事物。内向的孩子做出正确的反應之前需要很長的時間調整自己的情緒,而外向的孩子更可能立刻的做出一些沖動的反應。
首先内向的孩子處理信息的時間比較長,很多内向孩子的家長會誤認為内向孩子學東西太慢,腦子反應太慢,其實他們隻是大腦選擇了比較長的腦回路來處理收集到的信息,他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思考和觀察。
第二個特點,内向孩子身體反應比較慢,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的不同工作方式,那家,孩子不太愛運動,大部分的時候他們會喜歡安靜的事情,必須有意識的去調動他們才會動起來。
第三個特點,在陌生的環境當中,内向的孩子行動比較遲緩,很多時候他們有可能會被突發的事件吓到愣在原地不動,這一點在洋洋和佳佳身上表現得很明顯,置身于衆多陌生的環境當中,外向的洋洋幾乎沒有受到影響,而佳佳卻因此不知所措。
第四個特點,内向的孩子的交流方式比較獨特,他們在大腦裡邊會搜索各種信息,然後結合自己的感受才會發言。所以很多家長會誤認為内向孩子不合群。其實内向的孩子也喜歡與人打交道,就像佳佳隻是不喜歡和一群人待在一起,他們更喜歡小範圍的一對一的交流方式,所以當他對我觀察了一陣之後,開始慢慢的靠近我,跟我交流的時候,他顯得很活潑,和我分享了很多他對恐龍的研究,内向的孩子也是非常好的傾聽者,在跟我說話的時候,佳佳從來都不會打斷我,從他的眼神當中能夠清晰的看到他對我說的事情很感興趣,而且是真正的在傾聽我。
第五個特點,内向的孩子有高度集中的觀察力,喜歡深入研究感興趣的事情,内向孩子對感興趣的事情會相當的專注,佳佳的恐龍一直沒有離手,和我交流的大部分内容也是跟恐龍有關的,而洋洋手裡的玩具已經換了好幾個了,剛開始拿在手上的奧特曼早就不見了蹤影。
内向孩子的第六個特點是他們需要相對安靜和平靜的環境來讓自己儲備能量。剛才也提到外向孩子通過外部刺激來存儲能量,所以洋洋一直是在滿場飛,越是這樣的場合越能讓他感覺自如。而佳佳坐在我旁邊說了一句人太多太吵了,内向的孩子不喜歡太嘈雜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在消耗能量。很多内向的孩子即使參與到群體活動當中,他們也會時不時需要停下來休息,或者在活動之後會顯得特别的疲憊。
那麼你是否也非常擔心自己的孩子内向,對孩子的内向氣質無法接受,擔心孩子未來不能融入到社會,在人際交往當中處于弱勢,沒有前途。
首先不要試圖去改變孩子的性格,認可孩子的内向氣質,意味着你要根據他們的特點來調整養育的期待。我曾經看到這樣的一則新聞說是一位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外向,規定孩子每天必須主動和20個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這個目标,不準回家,結果孩子變得非常的恐懼,甚至排斥跟人打交道。當感受到自己的氣質被父母接受的時候,内向孩子就能獲得向外探索發展外向能力所需要的那些自信。
第二,我們要去更多的關注内向孩子的優勢,無論什麼樣的氣質類型都有自己的特點,如何将特點轉化為優勢,是父母共同的課題。内向孩子的安靜正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思考能力的好機會。他們更喜歡獨處,專注力和洞察力正是從獨處當中慢慢培養起來的。關注内向孩子優勢的同時,讓他們從實踐中體會到自己的能力,才是建立真正的自信。比如說可以在角色扮演遊戲中體會語言表達的樂趣,在打鬧遊戲中感受自己的力量感。
第三,我們要去審視自己的行為模式,内向的孩子對于家庭會有更多的依賴,他們通過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模式,學習如何與外部世界溝通,所以我們需要去梳理自己的性格氣質特點,尋找到在與孩子的關系中有沒有因為自己的行為模式而阻礙了孩子的成長。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了内向和外向都是一種先天的氣質,沒有對錯之分。那下,孩子的與衆不同正是他們的獨到之處,你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觀察這個世界,去積累更多的能量。當他們自己的氣質被外界所接受時,内向的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自信。
本文内容來源于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請盡快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