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社區青少年的故事

社區青少年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7 17:44:13

來源:【讀特】

社區青少年的故事(百名記者編輯走基層)1

4月27日,社工與社區志願者給菜農子女家庭搬運書桌、台燈等物資。(桂香社區供圖)

“菜農子女是我們社區長期跟蹤服務的群體,前不久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菜場的部分孩子缺書桌,我們就想到開展‘一米空間’送折疊書桌、台燈、收納箱,幫助他們養成閱讀習慣的活動。”近日下午,記者走訪龍華區觀瀾街道桂香社區的廟溪菜場時,社工林嘉敏說。臨近下午5點,天下着小雨,菜場大院内幾輛貨車停在空地上,幾位工人正忙着裝菜,院牆外的菜地裡,菜農們也在忙着農活。

能折疊的一米書桌 一個小小的閱讀空間

廟溪菜場,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國營菜場,面積約200畝,目前由84戶外來菜農承包耕種,其中有30多名孩子和父母一起在這裡生活、上學。由于是非深戶,加之深圳的學位緊張,他們中的大多數隻能選擇在鄰近的東莞塘廈讀民辦小學,每天早晚乘坐校車往返深莞兩地。

“這個點,大部分菜農也都在菜地忙。”在菜場負責人韋翠平的帶領下,記者走過兩排整齊劃一的平房,找到一戶隻有老奶奶在家的菜農家。平房是個大通間,前半部分是客廳,後半部分用簾子隔着當卧室用,書桌折疊放在布簾旁。大約20多平方米的房間被家具塞得滿滿當當,客廳裡站三四個人都顯得擁擠。“讀小學的孫子要到6點多回家,家裡地方小,孫子要用時才打開。”老奶奶指着折起的書桌說。

林嘉敏說正是因為走訪時看到菜農的居住空間小,才購置的折疊書桌,“很多家庭孩子吃飯、學習都在一張桌子上,有的飯桌很矮也有油污,孩子寫作業得彎腰低頭,也沒有專門的台燈,對小孩的頸椎和視力都有影響。”4月27日,林嘉敏、趙璐和其他多位社工、義工一起,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搬運,将折疊書桌、台燈等物資送至20多戶菜農家,受到孩子和家長的歡迎。

“我家一個孩子讀四年級,一個二年級,有了書桌後,他們倆就可一起寫作業。”楊阿姨說平時很少有時間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定力也不太好,很難坐下來看書,一般都是去外面院子裡玩。她在感謝社區改善孩子閱讀學習條件的同時,希望多一些豐富孩子課餘生活的活動。

服務流動兒童有困難 希望鍊接更多資源幫到他們

“雖然長期有跟蹤服務,但感覺開展活動的難度有點大。”趙璐說,“去年中秋節時,我們在菜場大院裡舉辦過親子遊園會,設置了做月餅、做手工燈籠的攤位,雖然有很多孩子參與,但大部分菜農因為太忙,沒時間參加。”

對于流動兒童群體學習軟硬件方面的困難,桂香社區長期以來都很關注。該社區是2017年5月從原來的桂花社區新分設的,轄區工業園區較多,非深戶籍人口占到了95%,流動兒童群體龐大。而廟溪菜場的菜農因收入較低、居住空間狹小、平時農事繁忙,他們的子女面臨的問題更突出——沒人輔導功課、沒場地課後學習、成績整體落後。

2019年,社區通過走訪、摸排,了解到菜農家庭子女的困難後,從2020年9月起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公益晚輔活動,聘請專業教師,聯系愛心企業提供場地,免費為25位學齡兒童輔導功課。除此之外,社區還對菜農住房的外牆、路面進行過環境提升,增設了健身器材和晾衣架等配套設施。

“這次的‘一米空間’活動也是社區民生微實事的項目之一,今年社區以流動兒童為主題,希望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服務。”林嘉敏說接下來社區還會跟蹤收集菜農孩子每日的閱讀情況,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隻是閱讀,我們還想征集菜農家庭的需求,陸續鍊接一些項目活動,讓他們更好地融入社區。”

采訪随記

廟溪菜場的那些人和事

“為什麼我聽你們談起菜場,有時叫廟溪,有時又稱桂花?”“桂花的名字更老,因為以前這裡是桂花社區,而菜場又屬廟溪村管轄範圍。”采訪中,記者問起菜場名字時,社工林嘉敏解釋。而且時至今日,菜場大門上的标牌仍是“桂花菜場”。

說起廟溪菜場的曆史,負責人韋傳計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這裡的菜地是國有的,種出來的蔬菜也主要是供深圳。”老韋是上世紀80年代最早一批被果蔬公司招工到廟溪來當菜農的,“當時招來的有湛江、廣州、汕頭等地的菜農”,90年代後期因為公司效益不好,就把菜地承包給了菜農。

“菜農流動性大,有的做不下去就轉租了,如今跟我一起來的隻剩下20多戶。”老韋說以前都是由公司統一來收菜,現在農戶都是跟菜販簽訂單。問起菜農的收入怎樣,他說收入要看天氣,還要看菜價,“好的年景一年兩公婆收入七八萬元。”

問起菜農家庭的困難,老韋和他的女兒韋翠平異口同聲地說:“孩子就近入學難”。因為大部分菜農是非深戶,而且都沒有社保,加之深圳的學位緊張,所以很多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去東莞的民辦學校。

林嘉敏覺得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有缺陷,“他們的父母早上五點多就出門幹活,晚上要忙到近十點鐘回來,很多孩子都是交給爺爺奶奶帶。”有一件事讓小林印象深刻,他和社工夥伴入戶走訪時,遇到一位老奶奶說她特别想回老家。老太太邊說邊流淚,因為要留在廟溪照顧孫子,她與老伴整整分隔了兩年。

雖然菜農的孩子們普遍缺少父母的親子陪伴,但他們也有城市高樓裡的孩子們羨慕的同伴關系和獨立生活能力。“我們菜場的孩子都很活潑調皮,放學後都在院子裡一起玩,生活自理能力也強,周末會幫爸媽幹農活,五六年級的孩子早已會做飯。”

社區人物

有愛心又細心的社工林嘉敏

在跟随社工林嘉敏、趙璐入戶走訪前,我聽林嘉敏說起,有一戶菜農的孩子患有唐氏綜合征。“小男孩滿9歲了,但沒有普通學校接收,他家父母一直在聯系特殊學校。”林嘉敏說自己也是最近才了解到,計劃着尋找就近的特殊學校推薦給他家。

下午走訪完兩戶有學齡兒童的菜農家,剛好碰上那位沒上學的小男孩和他媽媽。我們進屋時,小男孩在靠門邊的小床上獨自玩着,他媽媽坐在沙發上看着手機。

“我家孩子這個月要去讀書了。”男孩媽媽說。“怎麼聯系上的?”同行的韋翠平問。“朋友推薦的,不過要面試通過後才可以入學,是一個特殊教育機構。他們建議我們家小孩上小學一年級。”我們聽到都很高興。林嘉敏問了教育機構的名字,還用手機搜索察看了機構的基本情況,并跟男孩媽媽說,後期社區也會跟蹤關注他家孩子,有需要幫助可及時跟他反饋。

“針對困難流動兒童這塊,我們會特别關注廟溪菜場。因為這裡離我們社區的服務陣地愛心花園比較遠,那邊的場地、設施都很完備,有圖書室、活動室,還有四點半課堂。廟溪這邊的條件就相對有限。”林嘉敏說。

我認識林嘉敏有兩年,但因為疫情,我們一直線上聯系、采訪,印象中他是個非常認真細心的人。此次線下走訪,讓我更加深并确認了這一印象。在零星的閑聊中,我得知他做社工已七年,因為工作紮實,連續三年參與幫扶深圳和湖南困境兒童的服務工作,還被評選為2021年度深圳市“十佳社工”。

因為6日晚6點他和趙璐還要去社區核酸檢測點值守,下午的走訪到5點半就不得不結束了。不過,我們約好等到下次廟溪菜場有活動時再見。

(原标題《桂香社區民生微實事關注流動兒童 菜農的孩子們收到心愛的學習用品》)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小虎)

本文來自【讀特】,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