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以為,詩僧的詩,是非常值得一讀。因為普通人寫詩,多少帶了些功利,比如大詩人白居易就說了,“詩歌合為事而作”,說明詩歌所承載的政治思想。但詩僧是出家人,沒有政治訴求,因此,他們的詩,更為純粹,多描寫大自然之美,而且多多少少還帶有點禅意,讀起來就更加意味深長。
1. 《頌古·春有百花秋有月》,梵思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就是說的人的貪心,當一個人貪欲太強,自然也就無法欣賞到人生處處的美景。宋代詩僧梵思在《頌古·春有百花秋有月》中說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俗話說,“春宜花,夏宜風,秋宜月,冬宜雪”;春夏秋冬,各有它的美妙,但是你如果有閑事挂在心頭,便無心欣賞它們,當你沒有貪心雜念,你會覺得,春夏秋冬,都是人間的好時節。
無獨有偶,另一位宋代詩僧印肅在《皆遍示現·春有百花冬有雪》中寫到: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涼風秋有月。
若無一事挂心頭,個裡無私真廓徹。
“個裡”,是宋代口語,是心裡的意思;“廓徹”,也是口語,指通透,開闊的意思。這裡是“若無一事挂心頭”,這就完全是出家人的思想了,所謂“四大皆空”,不适合我們普通人,所以,個人更喜歡“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2. 《山居詩·一池荷葉衣無盡》,沖邈中國人有愛熱鬧的傳統,凡事就喜歡湊一個熱鬧。詩僧們很早就知道,看客心理不好,并且身體力行的反對一窩蜂。宋代詩僧沖邈在《山居詩·一池荷葉衣無盡》中寫到: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馀。
卻被世人知去處,更移茅舍作深居。
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馀
“一池荷葉衣無盡”,“荷衣”,典出自偉大詩人屈原《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一池荷葉,風光無限,而且是我的修身之所;“數樹松花食有馀”,以松花為食,非世俗的飯食,頗為雅緻。周圍多是松樹,松高亮節,松花可以為雅食,實乃養性之地。
“卻被世人知去處,更移茅舍作深居”,修身養性不在于熱鬧,而是要追求自我,完善自我。
3. 《住山吟·結廬人境外》,敬安我們普通人肯定好奇,居士們的生活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清代詩僧敬安的這首《住山吟·結廬人境外》就全景展現了居士們的日常生活:
結廬人境外,終日掩柴關。
法侶檐前樹,禅心雨後山。
種松期鶴宿,掃石待雲還。
寂寞幽栖子,忘機與物閑。
法侶檐前樹,禅心雨後山
一句“終日掩柴關”,好一個清淨之所。“法侶檐前樹,禅心雨後山”,屋檐前的大樹,是自己的道友;雨後的群山,有妙不可言的禅心。“種松期鶴宿,掃石待雲還”,我們在周圍種下松樹,以期望白鶴來住宿;我們把石頭打掃幹淨,以期望上面布滿白雲。這裡的“白鶴”、“白雲”,都代表的是隐逸。
隻要你有一顆平常之心,勿貪勿燥,世間到處是風景,門前的大樹,雨後的大山,白鶴青松,白雲青石,生活是美的,工作也是美的。
這首詩頗有陶淵明的味道,“結廬人境外,終日掩柴關”,讓人想起,“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法侶檐前樹,禅心雨後山”,讓人想起,“桃李羅堂前,榆柳陰後檐”。一樣的韻味,不一樣的心理。
4. 《廬山雜興·野徑無人花競芳》,德洪大自然是美的,無需我們做任何事情;人自然是要進步的,無需用功名利祿來引誘。宋代詩僧德洪在《廬山雜興·野徑無人花競芳》中寫到:
野徑無人花競芳,淡紅疏碧間輕黃。
不須折向尊前供,杖屦歸來已自香。
野徑無人花競芳,淡紅疏碧間輕黃
“野徑無人花競芳,淡紅疏碧間輕黃”,一條山野小路,雖然無人,但花自然競芳,有淡紅的,有淺碧色的,也有輕黃色的,不一而足。
“不須折向尊前供,杖屦歸來已自香”,這些花,不需要你把它們折回屋裡,插在尊前,當你依仗歸來時,它們已經是自然香飄滿屋了。
一句,“不須折向尊前供,杖屦歸來已自香”,讓我們想起張九齡那句著名的,“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樣的美,一樣的意境!
5. 《山居詩·朝見花開滿樹紅》,沖邈人生在世,比如朝露。又如花開花落,縱然是燦爛無比,但開落也就是朝夕之間的事情。宋代詩僧沖邈在《山居詩·朝見花開滿樹紅》中寫到: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觀落葉又還空。
若将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觀落葉又還空
“朝見花開滿樹紅,暮觀落葉又還空”,我早上還看見滿樹花開、一片鮮紅;到了晚上再看時,卻是葉落一地,樹上都空了。“若将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花開花謝,在朝夕之間,而人間事呢,何尚又不是這樣。
人跟花,有相似的地方,就是一輩子很短暫;但又有不同的地方,朱自清說了,“花兒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人呢?唐代詩人劉希夷說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所以,人生更要珍惜!
6. 《南屏四絕·湖上春光已破悭》,道濟真正有用的東西,往往不用你付出金錢購買,比如空氣;真正美的東西,往往也不用花錢買,就看你有沒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宋代詩僧道濟在《南屏四絕·湖上春光已破悭》中寫到: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邊楊柳拂雕闌。
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閑往還。
湖上春光已破悭,湖邊楊柳拂雕闌
“湖上春光已破悭”,這句很有意思,把春光比作一個吝啬鬼,實在不願意早早來到人世間,“破悭”,是使悭吝者拿出錢财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吝啬的春光,十分勉強的來到湖上。“湖邊楊柳拂雕闌”,就算是這樣,也使得湖邊楊柳輕拂雕闌,一片春光旖旎。
“算來不用一文買,輸與山僧閑往還”,這個吝啬的春光,改變了湖上的一切,都這一切,都不用花一文錢來買,免費輸入給我這樣的“閑人”反複欣賞。
世間的人都不是“閑人”,所謂“閑人”,就是有一雙能夠發現美的慧眼之人。
7. 《漁翁·曆盡江湖白盡頭》,行海佛說,“四大皆空”,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也将赤裸裸的回去。人生隻有經曆了種種磨難,才知道“無就是有”的道理。宋代詩僧釋行在《漁翁·曆盡江湖白盡頭》中寫到:
曆盡江湖白盡頭,生涯惟有一扁舟。
醉來吹笛空沙上,魚自相忘水自流。
曆盡江湖白盡頭,生涯惟有一扁舟
“曆盡江湖白盡頭,生涯惟有一扁舟”,語意雙關,“江湖”一是說漁翁打魚的江湖,二是說人生的江湖。在江湖上遊曆,到現在,頭都白了;生涯最後陪伴自己的,隻有一葉扁舟。也就是說,功名利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醉來吹笛空沙上,魚自相忘水自流”,人生就像是大醉一場,醒來後,沒有什麼好哀怨的,在空曠無人的沙灘上,吹一首橫笛,魚兒相忘、水自流,最後,相忘于江湖。
8. 《無題·笙歌日日醉春風》,行海人生不是風花雪月,更不是醉生夢死,人生是要有追求的。宋代詩僧行海在《無題·笙歌日日醉春風》中寫到:
笙歌日日醉春風,簾卷畫堂花影中。
不是鳳凰飛不到,更無一樹是梧桐。
笙歌日日醉春風,簾卷畫堂花影中
“笙歌日日醉春風,簾卷畫堂花影中”,你日夜“笙歌”,天天“醉春風”;每天逗留在“簾卷畫堂”中,沉醉在“花影中”。一日又是一日,一年又是一年。
“不是鳳凰飛不到,更無一樹是梧桐”,俗話說,“鳳栖梧桐”,可惜你這裡“更無一樹是梧桐”,所以不要怨“鳳凰飛不到”。很明顯,這裡的“鳳凰”,指的是成就、成功;而“梧桐”,則是指我們的努力。
俗話說,“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努力奮鬥吧!
9. 《詠梅·籬落寒梅三兩枝》,紹嵩梅花,因為其“淩寒獨自開”的特點,曆來詠梅詩數不勝數。而宋代詩僧紹嵩的這首《詠梅·籬落寒梅三兩枝》别具一格,非常值得我們一讀:
籬落寒梅三兩枝,水沉為骨玉為肌。
懸知此去長閑暇,看盡東風爛熳時。
籬落寒梅三兩枝,水沉為骨玉為肌
“籬落寒梅三兩枝,水沉為骨玉為肌”,在籬笆角落有三兩枝寒梅,樹枝就像沉香木一樣,而花瓣就像白玉一樣。
“懸知此去長閑暇,看盡東風爛熳時”,我預知花落之後,将是長久的閑暇時間,而且接下去我将看到東風吹來,春花爛漫的時刻。所以,現在就算是嚴寒時間,我也要開出自己的爛漫。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人生不過百年”,以後就是漫長的寂靜,為什麼不現在爛漫一把,做出自己的成就呢?
10. 《翠微山居詩》,沖邈人生在世,花開花落,月缺月圓,成敗得失,都不要太在意,需要關注的是,我們經曆了什麼。宋代詩僧沖邈在《翠微山居詩》中寫到:
山水煎茶拗柳枝,禅衣百結任風吹。
看經隻在明窗下,得失榮枯總不知。
山水煎茶拗柳枝
“山水煎茶拗柳枝,禅衣百結任風吹”,我的生活也不太講究,拗斷柳枝生火,使用山水煎茶即可;我的禅衣也是破綻百出,任風從破綻裡吹進來。
“看經隻在明窗下,得失榮枯總不知”,但我也有我的講究,我隻在明窗下讀經書;對得失榮枯總是毫不知情,也毫不在意。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需要專注于自己在意的事情,而忽略那些得失榮枯、蠅營狗苟。
11. 《栽花·移花來種草堂前》,智圓人,到底該怎麼看待成敗得失,這是一個千古難題。宋代詩僧智圓在《栽花·移花來種草堂前》中寫到:
移花來種草堂前,紅紫紛纭間淡煙。
莫歡朝開還暮落,人生榮辱事皆然。
移花來種草堂前,紅紫紛纭間淡煙
“移花來種草堂前,紅紫紛纭間淡煙”,把花移來種在草堂前,一開始紅色、紫色,非常茂盛,可惜,轉瞬間,就淡如輕煙一樣。
“莫歡朝開還暮落,人生榮辱事皆然”,早上盛開的時候,我們不要歡喜;晚上花落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悲傷。其實,人生的榮辱、成敗、得失,莫不如此。
其實,人生都是短暫的,榮辱、成敗、得失,則更加轉瞬即逝,因此,何必要太在意呢?做任何事情,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享受過程就行。
12. 《山居詩·人生在世急如風》,沖邈曹操歌曰,“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說人生就像“朝露”一樣,轉瞬即逝。宋代詩僧沖邈在《山居詩·人生在世急如風》中寫到:
人生在世急如風,昨夜今朝事不同。
不信但看桃李樹,花開能得幾時紅。
不信但看桃李樹,花開能得幾時紅
這首詩很有特色的就是,先說結論,再舉例做比喻。“人生在世急如風,昨夜今朝事不同”,人生在世啊,就像風馳電掣一樣,昨天晚上的事,就和今天早上的事不一樣,事情的變化就在你一覺之間。
“不信但看桃李樹,花開能得幾時紅”,如果你不信的話,你看看樹上的桃李花吧,昨天還是桃紅李白,今天就全謝了;講真,花開能夠紅幾時呢?
我們看,詩僧們從不闆着臉講什麼大道理,而是根據身邊的風景,對我們循循善誘,讓我們既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又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這些詩,非常值得一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