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公園裡的兒童樂園

公園裡的兒童樂園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5 05:33:09

公園裡的兒童樂園?花都區秀全街大 村“小禾的家”一角,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公園裡的兒童樂園?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公園裡的兒童樂園(流動兒童從此有了開心樂園)1

公園裡的兒童樂園

花都區秀全街大 村“小禾的家”一角。

繪本是“小禾的家”的标配。

位于番禺的一個“小禾的家”開展的閱讀活動。

家門口到底有啥新變化?掃掃看!

“積分入戶”“家庭收入”“親子陪伴”“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對紮根廣州23年的朱小梅而言,這些都是自己和身邊來穗務工家庭之間老生常談的話題。

多年前,他們從其他地方來到廣州,成為非本地戶籍的流動人口,為這座城市奉獻了汗水和時間,可孩子的問題卻一直困擾着他們——把孩子留在廣州,為了生計,很難給到孩子足夠的時間陪伴和情感支持;送回老家,孩子也隻有老人相伴,成了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的未來在這兩個選擇中徘徊,經過各種權衡,許多家長選擇了把孩子留在身邊。

孩子的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嗎?許多流動兒童家長的心裡或許已無數次叩問自己。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廣州首次向聯合國提交了為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标的地方自願陳述報告。報告顯示,廣東省千禾社區基金會在廣州多個社區正聯動社會多方打造“小禾的家”。這個數十平方米的兒童友好空間裡,桌凳都矮矮小小的,有繪本,也有各類興趣課程,志願者和社區媽媽通過向來穗務工家庭提供各類公益服務,讓愛和善意流淌在這座城市裡,為每一位兒童的成長賦能。

目前,廣州有19個“小禾的家”分布在各個社區。每個“小禾的家”都配備了書籍、書架、玩具,并定期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每年直接服務社區内的300個來穗務工家庭,并持續培育良好的社區生态。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贊、賈政

圖/受訪者提供

小禾的家@傍江西村:孩子們最愛繪本故事會

“兒童興趣課堂(美術、書法、合唱、音樂課堂)”“社區媽媽互助社團(古筝、瑜伽、烹饪、粵語)”“社區家長技能提升培訓課程”……走進番禺區傍江西村,拐過兩條巷子,有一棟不起眼的三層高平房建築,外圍牆上,貼着近期的一系列社區公益活動海報和聯系方式,活動豐富多樣——這裡就是傍江西村的“小禾的家”。房子内,一樓是活動空間,有小矮凳、圖書架,可以開展繪本故事會,二樓和三樓則是功能室,用于開展興趣課堂。

1998年,朱小梅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的傍江西村,在一家企業工作了十多年,看到過身邊許多來穗務工人員的孩子和父母産生親情裂縫:有的家庭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竭盡全力賺錢,卻疏忽了親子陪伴的重要性;有的來穗媽媽則脫離工作,全職陪伴孩子度過童年,卻也由于各種客觀原因,無法帶着孩子順利融入社區……

2017年5月,朱小梅和四位來穗媽媽共同發起成立了藍欣社區公益服務中心,協助解決流動家庭在學習、工作、生活上的困難。此後,廣東省千禾社區基金會提供了資助,并與藍欣公益共同打造“小禾的家”。記者了解到,這裡開展的每一個活動,都是根據來穗家庭的具體需求,并尋找和培育志願者提供服務。其中,針對流動兒童的繪本故事會最受歡迎,在服務最密集的時候,一個月内,幾乎天天傍晚都在組織故事會,從未接觸過繪本的孩子們在“小禾的家”聽得津津有味。

在當今家庭教育中,繪本閱讀也許是較為常見的教育方式,但是來穗家庭并不具備這個條件,一方面是家庭經濟無法負擔昂貴的繪本,另一方面也沒有時間和資源了解時下的教育方式。在參加“小禾的家”活動之前,絕大部分孩子都沒有接觸過繪本。

“小禾的家”繪本故事會讓孩子們走出家門,也更願意思考問題,閱讀能力不斷提升。讓人欣喜的是,講故事的志願者本身就是該社區的居民,因為他們的積極參與,讓社區裡的“新居民”漸漸有了歸屬感。志願者蔣周瓊常常跟别人分享,平時走在社區裡,每走一段路就有認識自己的孩子大老遠地扯着嗓門兒叫着自己的名字,熱情地跑過來,“那一刻無比感動,覺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小禾的家@石崗東村:這裡也是來穗家庭的第二個家

從石崗東村門口城牆般古樸的牌坊走進去,穿過夾雜着吆喝聲、交談聲、腳步聲的吃喝一條街,繞過有着恢宏門頭的祖祠,再沿着一幢幢握手樓走上約莫百步,就能聽到這種聲音:社區媽媽在“小禾的家”給幾十個孩子講繪本故事。

石崗東村的“小禾的家”,建在一家由來穗媽媽發起成立、專為流動兒童及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綠石頭社區公益服務中心内,配備了大量符合兒童情感發展需求的書籍,并特意開辟了一個兒童活動空間。過去幾年,村裡的流動兒童和社區媽媽已經在這裡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活動網絡。有意思的是,在該“小禾的家”負責人佳佳看來,這裡不僅是流動兒童也是每一個來穗家庭的第二個家。

為了增加家庭收入,減輕家庭開銷壓力,該社區裡媽媽們一起商量對策:“大家都希望能找一些活幹,增加經濟收入,最後覺得家政行業工作時間靈活,平時也都有一定基礎,所以決定聯合創業,打造屬于來穗媽媽們的家政品牌。”佳佳告訴記者,大家決定依托綠石頭社區公益服務中心,通過社區網絡尋找家政訂單,補貼家用。

最近一年,通過在周邊幾個小區派傳單以及街坊之間的口口相傳,來穗媽媽們初步構建了資源交互平台,已經促成了130多單的家政服務交易,30多位媽媽獲得了工作機會,增加了額外收入。來到石崗東村已有16年、經常來“小禾的家”為小朋友講故事的吳阿姐,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賦閑在家的媽媽們其實都掌握着家政服務的技巧,綠石頭也會定期邀請家政服務公司做專業培訓,社區媽媽也會内部總結經驗。”吳阿姐說。

小禾的家@康樂村:想要成為孩子們夢想的起點

2019年9月,廣東省千禾社區公益基金會與廣州市啟創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合作,通過盤活社區資源,在康樂村建立了一個固定開放、安全友好的兒童社區空間,配備大量符合兒童需求的書籍以及玩具,通過日常開展的社區活動、課程,為社區的兒童,提供一個安全、友好的學習玩耍空間。

這個空間的誕生,吸引了許多孩子的關注。

和廣州“打了10年交道”的小雁随爸媽生活在康樂村。看着同齡人在學習樂器、繪畫、演講,她也希望自己能成為其中一分子。和這裡的2萬多名流動兒童一樣,小雁每天穿梭在巷道裡上學、玩耍,有時候還要幫忙打點家裡的生意,各種客觀因素讓他們無法參與這些才藝班。不夠自如、不夠多才多藝,小雁始終是班級裡自信心和膽量最小的。

一次走在去給爸媽送東西的街上,小雁匆匆瞥見“小禾的家@康樂村-尤克裡裡班學員招募”的海報。費了一番功夫報上了名後,小雁每周按時參加活動,努力練琴,媽媽反對她參與活動時的擔憂也沒有出現:小雁的學習成績不降反升。她說:“為了參加尤克裡裡班,我和媽媽‘打了個賭’——練琴不會影響我的學習成績。你猜最後是誰輸了?是我。我的成績在學習尤克裡裡後反而升高了很多,這說明學習成績确實受到練琴的影響。”小雁打趣道。

然而,小雁的改變不僅止于此,現在的她能夠獨自和一些不太熟悉的人一起參加活動,與家人的溝通也多了,回家之後經常和爸媽講在“小禾的家”發生的趣事。該“小禾的家”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這裡可以成為孩子們夢想的起點,他們在這裡能夠自由表達需求、參加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享受更優的教育機會。”

小禾的家@小東村:工業園區裡有個溫馨空間

小東村位于黃埔區永和開發區,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園區,轄區常住人口10餘萬人,其中90%為非戶籍人口,超過1.1萬名流動兒童跟随父母在這個異鄉城市生活和學習。

一家為外來打工朋友服務的公益機構在這裡打造了一座小型公益圖書館,并在千禾支持下打造成了“小禾的家”。這裡不斷募集圖書,藏書規模從最初的數百冊,增加到如今的上千冊。記者發現,當地的孩子們很喜歡來這裡借書和看書,而這個兒童友好空間也為孩子們準備了兒童電影、流動書攤、親子故事會等活動。據了解,該空間已通過個案輔導活動,幫助近一百個家庭了解積分入學相關政策和資料填寫。

值得關注的是,這裡的善意并不局限于兒童。忙碌了一天的大人們,也可以到這裡借一本喜歡的書,可以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學一節音樂課,參加一次瑜伽班,此外還有職業技能課程免費共享。該小禾的家相關負責人透露,許多不同職業、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在這座城市安然生活的感覺。“保安大叔杜智民喜歡看曆史書,風雨無阻來借書;風塵仆仆送完煤氣的梁哥喜歡來這裡彈吉他,為大家演奏拿手曲目;同時做着三份工作、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的楊燕青大哥,願意在這裡分享自己寫的詩歌”。

這一方小小的空間,逐漸演變成一個活力集合體。社區裡的居民們都希望,這個空間能繼續帶動流動兒童看得見自己的價值和努力。

小禾的家@大 村:多方共建屬于自己的第二個家

花都區秀全街大 村綜合文化室二樓,成了當地來穗家庭的第二個家。桌凳矮矮小小的,地面鋪上了印有“小禾的家”的地毯——這裡,便是千禾與花都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大 村來穗務工人員合作共建的“小禾的家”,建設中不乏當地街道、村委會、企業、民建廣州市委員會的支持。

廣東工大畢業、如今已是企業高管的袁泓是該“小禾的家”發起人之一。他回憶道,2020年,自己通過籌集口罩認識了千禾,基于守護流動兒童的共同理念,大家下定決心,希望與大 村的來穗兒童及家長共創“我們自己的家”。在這個大家庭裡,除了提供圖書借閱服務,還會提供繪本故事會、巧手創世界(剪紙)、語言藝術(視頻)、創意想象(黏土)、正向教育(心理咨詢)等日常社區公益課程。

每一個進入小禾的家的人,不論是來聊家常的新手媽媽,還是來組織活動的志願者,都在為這個公共空間增添活力,讓社區的趣事不斷發生。同樣是發起人的王惠說,“我是大 村的愛心媽媽,在附近工廠工作有近16個年頭了。為了給下一代人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其将來能有更好的社會責任感,為更多的受益人群服務,這些公益活動我會堅持下去。”

記者觀察

一個美好的社區,可以為兒童搭起美好的未來

2021年10月15日,國家發改委聯合22部門印發《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旨在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廣大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推動兒童事業高質量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讓兒童友好成為全社會的共同理念、行動、責任和事業。

記者從廣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了解到,廣州全市常住人口逾1867萬人,流動人口937萬人。與此同時,越來越多兒童随來穗務工的父母落腳廣州。如何為每一位孩子搭建完整的社會支持網絡,保障其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和參與權,顯得尤為重要。

據悉,自2017年開始,“小禾的家”項目通過和社區機構、教育機構、社工站等合作,盤活已有社區空間,募集社區内外資源,發掘社區潛力,為社區中的流動兒童打造一個更有歸屬感的安全社區環境,給予他們更多關愛和陪伴,幫助他們融入社區,獲得成長。除了政府保障和外來幫助,其實社區本身才是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主體。與傳統支教不同,“小禾的家”挖掘的社區潛力來自本地居民和社區媽媽,他們不僅是受助者,也是社區建設的行動者。

閱讀把原本不認識的孩子籠絡在一起,教育讓外來務工的爸爸媽媽們聚集在一起。這群有着相似經曆、面臨類似困難的社區媽媽、爸爸們互相幫助,在異鄉的社區收獲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因為講繪本故事形成的社區網絡,已經在社區治理中發揮着教育之外的作用,越來越多社區居民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中,填補社區的空白。

接下來,這些兒童友好空間如何從外界撬動轉變為内在驅動,并通過社會公益慈善力量的連接形成可持續的多元服務支持,依舊需要社會多方努力;而在流動兒童早期支持網絡搭建完善後,流動青少年的教育、心理、職業發展支持也必須形成良好銜接,才有可能帶來持續改變,青草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等廣州公益機構正聚焦于此,同樣需要社會多方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