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拿弓箭的古蜀人

拿弓箭的古蜀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4 21:58:24

從傳說和考古來看,蠶叢氏岷江上遊的松潘、茂汶等地,逐步沿江邊低地遷徙至成都平原,大緻是不錯的。不過,他們為何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去往自己不熟悉的新家?羌族的傳統民間史詩《羌戈大戰》給了我們一些線索。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1

古羌族,中國極為古老的族群,傳說是炎帝的後裔,由部落東進擴張中敗退的族人、向西反向遷徙而逐步形成,來源多樣、組成複雜,與一般單一種族大不相同。因為炎帝生長于清姜水畔(今陝西寶雞),得姜姓,所以這一族群便以羌為名,又有“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的說法。總的來看,羌,是區域外對這裡所有遊牧民族的統稱。《芈月傳》中的義渠國,就是羌人建立的。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2

古羌族是人類曆史上最早成功馴養動物的族群(至少亞洲的牛、羊、犬,均由他們馴化而來),自古定居河西走廊以南、洮州岷州以西,大緻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交界處,逐水草而居,活動範圍遍及新疆、甯夏、陝西、西藏等地。因為不斷受到其他民族的侵擾,似乎古羌族常常被迫遷徙,遠至黃河下遊,而其南下的一支,則改變了蜀人的命運。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3

早期的蜀人,居住在有野蠶的蜀山一帶,即今天岷江上遊的河谷區域。與羌人不同,他們務農為生,所以更依賴水源,定居點地勢較低,所以又被稱為“氐族人”。氐者,低也。在中原文化圈中,這兩個族群聯系緊密,向來以“羌氐”或“氐羌”共稱。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4

《羌戈大戰》,講述的是敵不過“魔兵”、南遷到岷江上遊流域的古羌人,與當地的土著戈基人之間的沖突和戰争。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5

根據史詩,戈基人“身材矮小、雙眼突出、身後長尾”。“雙眼突出”與傳說中的蠶叢氏“縱目”吻合,而“身後長尾”,有可能是指蠶叢氏編的辮子(三星堆出土的銅像,可作為參考),至于矮小嘛,根據人類學的研究,農耕民族的身高是普遍低于遊牧民族的。因此,戈基人,很有可能就是蜀人的先驅——蠶叢氏。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6

一開始,古羌人與戈基人還是和睦相處的。古羌人教戈基人用火(很可能指改進了取火的方式),戈基人則教古羌人制作犁。但這種和平沒有維持多久,兩個族群為了争奪資源陷入了戰争,古羌人在天神的指引下,反敗為勝,一部分戰敗的戈基人,開始了沿岷江的遷徙,進入了成都平原,最遠到達了今天的涼山、雲南一帶。占據了戈基人地盤的古羌,也開始了與當地人的融合,半牧半農,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羌族,而且分支,則常常被嘉絨藏族、彜族、哈尼族等其他少數民族,視為源頭。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7

今天的羌族,主要集中在四川的松潘高原和陝西的甯強一帶,族群數量30萬左右。

羌族傳統建築中,以碉樓(羌語稱為“邛籠”)最有特色。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8

早在2000年前的《後漢書.西南夷傳》中,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壘石為屋,高者至十餘丈”的記載。碉樓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十至三十米之間,用以禦敵和貯存糧食柴草,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式,以石片和黃泥土建成。修建時不繪圖、不吊線、不用柱架支撐,全憑高超的技藝與經驗,穩固牢靠、經久不衰。乾隆爺當年平大小金川,沒少吃碉樓的苦頭,在今天的茂縣、汶川一帶的建築中,仍依稀有着碉樓的影子。

拿弓箭的古蜀人(戈基人古蜀人的先驅)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