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讓社交恐懼症堵住你的嘴?春節臨近,單身族們回家走親訪友難免又被問到終身大事問題而除了工作忙碌、社交圈小,還有一些人因為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害怕與異性接觸,從而措施了交往時機,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别讓社交恐懼症堵住你的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春節臨近,單身族們回家走親訪友難免又被問到終身大事問題。而除了工作忙碌、社交圈小,還有一些人因為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害怕與異性接觸,從而措施了交往時機。
社交恐懼症并非“性格内向”
社交恐懼症,臨床上稱為社交焦慮障礙,以過分和不合理地懼怕外界某種客觀事物或情境為主要表現,患者明知這種恐懼反應是過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複出現,難以控制。但是這種疾病的本身它和人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比如從小比較膽小,容易緊張,跟人交往也較少,這樣性格的人在表現出來的社交的恐懼、社交焦慮的機會就多。但并不一定說腼腆、易臉紅、易緊張就患了社交恐懼症。
常見的恐懼對象是異性、嚴厲的上司等等,伴有自我評價低和害怕批評,有臉紅、手抖、惡心或尿急等症狀,症狀可發展到驚恐發作的程度。臨床表現有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廣場恐懼與抑郁障礙;一部分患者可能通過物質濫用來緩解焦慮而最終導緻物質依賴,特别是酒依賴。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社交恐懼症?
北京安定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李占江介紹說社交焦慮障礙病人表現三方面:一方面是焦慮或恐懼的情緒,與人接觸的時候社交的情境,又包括兩種,一種是病人對所有的人,特别是陌生人,感到特别地緊張,無法交流,或感到自己笨拙的事情,如說做演講,表演,上台後就開始恐懼,這是表演性的焦慮。這是一種情境。第二種是生理上的反應。是說在恐懼的情況下,往往這樣的病人是自主神經興奮的症狀,包括心跳加快、出汗、甚至會哆嗦、臉紅等生理上的反應、表現。第三種往往會出現回避社交的情境。比如在一個演講的場合出現了上述恐懼、焦慮的一些反應,以後就不再去這樣的場合。
總之,患者極力回避導緻恐懼的客觀事物或情境,或是帶着畏懼去忍受,因而影響其正常活動。常見的恐懼症亞型包括廣場恐懼、社交恐懼和特殊恐懼症三種。當有這三方面表現時,也不能肯定是社交焦慮症,這種症狀要持續半年以上才确定是一個社交焦慮症的病人。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曆。如我們平時與别人說話,第一次上講台、第一次去表演、第一次去約會,這種情況都會有感到緊張、臉紅,甚至有時候說話會打磕等情況,這并不是社交焦慮症,而是一種正常生理反應,需要醫生的專業評估。
如何預防和克服社交恐懼?
李占江介紹說:“從生物學方面還沒有一個明确的方案如何預防社交恐懼症,從小家庭環境、父母的教育,給孩子創造一個寬松、規律、和諧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防治社交恐懼症,要從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帶着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願多說話,不願多活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社交上不如别人,并不是什麼都不如别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長處,不習慣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樹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在心理上才能戰勝消極,在待人接物中,變得主動,顯得落落大方。”
此外,還要在心理上去掉“怕”字,正常的社交活動,并不帶有什麼神秘的色彩,隻不過是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與應酬,因此過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談舉止是多餘的,随和,大方,自然,平時怎麼說,怎麼做,社交中也如此,時間長了,社交就習慣了。不斷地去實踐,不斷地去鍛煉,不斷地去暴露到那種情境當中去,就會越來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