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丁衣服成了過去一個時代的記憶,補衣這門傳統手藝似乎已成為曆史。但實際生活中,精工技藝的織補業卻仍有市場。一件幾千元的衣服破了一個小洞,扔了可惜,穿上又不雅,南甯幾名織補匠人以精湛的手藝,把破損的衣服複原如初,還通過互聯網和物流網絡擴展客源,讓織補這一傳統手藝煥發新活力。
湖南漢子獨辟蹊徑,來邕創業開織補店
10月16日,記者在南甯市北甯街找到了一家有20多年曆史的傳統織補小店,與衆不同的是,店裡的織補匠人是兩個漢子。
來自湖南婁底的謝國強和姐夫肖冬連,20多年前還是在建築工地上搬磚的工人。他們看到有個親戚在湖南開織補店生意紅火,瞄準了高端織補行業的前景,便放下男人的“面子”,用心學習三個月後開始外出接活。
肖冬連針走線織補客戶的衣服。本文圖片除特别署名外,均為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何定堅攝
1999年,謝國強和肖冬連在南甯開起了織補小店,通過給專賣店、幹洗店發名片攬活,一幹就是20多年。
記者見到肖冬連時,他正在修補一件毛衣。隻見他左手持毛衣,右手娴熟地根據毛衣的紋路一針一線穿梭,針線在指尖跳躍,有繡娘的細膩,還有一份男人的果斷。
補好的不止衣服,還有珍貴的記憶
謝國強告訴記者,20多年來,經他手織補的衣物已有成千上萬件,對一些衣物主人來說,有時修補的不僅是衣物,更是一段珍貴的回憶。
多年前,一名男子找上門來要織補父親年輕時穿過的将軍服,衣服被蟲咬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洞。老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早就念叨着找人織補,但一直未能如願。男子把這事放在心上,一直在尋找專業的織補人。後來,他無意中得知謝師傅的店可以織補,就找過來了。謝國強仔細研究了将軍服的紋路後提出了修補方案,并現場讓兒子征求父親的意見。聽到破損的将軍服可以修補的消息,電話裡老人非常激動地說:“終于找到你們了!”
謝國強穿針走線織補客戶的衣服。
謝國強說,老人把将軍服看得如此之重,他在織補修複時,也格外認真和細緻,一針一線力求完美。經過幾天的精心織補,将軍服終于織補好了。得到老人的贊許時,他感覺好像是完成了一件藝術品。
還有一對夫妻,曾拿着他們結婚時丈夫穿過的西裝來到店裡,原來西裝被蟲咬了好幾個洞。謝國強明白這套西裝對夫妻倆的意義,更為用心地修補。夫妻倆領回織補好的西裝時,連連道謝,高興得像孩子一樣。
織補手藝推陳出新,貴重衣物修複如初
據了解,送到謝國強店裡織補的衣物,絕大部分都是品牌專賣店價格稍貴的衣服。為了盡量讓織補後的衣物看不出痕迹,謝國強别出心裁就地取材,從衣服裡襯取線,沿着衣物原有的紋路,經緯縱橫一針一線進行織補修複。這種跟織布有些相似的織補手藝活,除了需要定力外,還特别考驗織補人的眼力、心力和織補的功力,幾力合一,才能讓織補部位紋路清晰、走線均勻、與衣物渾然一體。如果織補的痕迹明顯,破損處雖修補好,也隻能算一件殘次品。
謝國強織補好的一件衣服。 受訪者供圖
為了将衣服織補得不露痕迹,謝國強和肖冬連有時候得把一塊布料反複研究半天。有的面料看似簡單,裡面卻混搭了好幾種顔色,有時即使是一個拇指大小的破洞,也得花幾個小時才能織補修複好。
謝國強和肖冬連正是憑着多年來練就的織補手藝,讓一件件破損的衣服修複如初。他們還帶過幾名徒弟,徒弟們學成出師後回到自己的家鄉開了織補店。
借力互聯網和物流,接單跨越地域限制
謝國強說,以前的客源靠的是口碑相傳,如今他們搭上了網絡和物流的快車,一些遠在桂林、河池和廣東的顧客也慕名而來,通過快遞發送包裹,他們的客源不再局限于本地。
甯師傅在織補一件毛衣。
在南甯市解放路新和平一樓,記者還找到了專做毛衣織補的甯師傅。她2010年從梧州來到南甯,專業做毛衣織補,不管是毛衣上有破洞還是尺寸不合意,她均可按客戶要求來織補修改。甯師傅有自己的抖音号,她常将自己織補的作品發到平台上和網友分享。通過互聯網,短視頻在傳播織補這種傳統手工藝的同時,也會帶來流量和訂單,服務更多客戶,讓更多人感受這一傳統織補手工藝的神奇和魅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