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來源:北京商報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盧彥發布并解讀了《關于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按照2022年、2025年、2035年三個節點進行部署,從改革完善疾病預防體系、強化公共衛生人才支撐等6個方面,提出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内容為提高可操作性,北京還制定了《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關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北京商報
5月17日,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副市長盧彥發布并解讀了《關于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若幹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按照2022年、2025年、2035年三個節點進行部署,從改革完善疾病預防體系、強化公共衛生人才支撐等6個方面,提出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體系的内容。為提高可操作性,北京還制定了《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目前,北京處于二級響應狀态。盧彥強調,這時應該冷靜下來,思考哪些好的狀态應該繼續堅持,哪些是要彌補的短闆,哪些是要克服解決的問題,為迎接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提供堅實基礎。“全國兩會就要召開,在确保首都安全這件大事上要行動果斷。疫情防控不僅僅是疾控醫療的事,需要将物資保障、科技支撐、社區防控和醫療救治的各個環節把控住。”
好的經驗留下來
據了解,此次《意見》是對全市3個多月以來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經驗總結。通過對經驗做法進行梳理,用《意見》的形式固化下來,形成長效機制。
該《意見》總結了防疫過程中,在體制機制、傳染病預防控制、重症患者治療、物資保障、科技支撐、群防群控等方面,形成好做法、好經驗。例如,中醫藥作為此次應急救治的一大特色,确診病例中,超九成患者使用了中醫藥,臨床療效觀察,總有效率90%以上;“健康寶”“京心相助”等小程序為群衆日常出行和複工複産帶來很大便利等。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林向陽介紹道,《意見》的最大亮點是,其充分體現了首都特點。由于北京特殊性較強,主體多、境内外輸入壓力大,對政治、國際影響非常突出,對應急管理體系要求也非常高。鑒于此,在應急指揮體系中,特别強調完善央地軍地協同、平戰結合的傳染病救治網絡,構建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提高醫療救治能力,也體現出全市調度的整體性。
然而,盧彥也坦言,北京作為首都和超大型城市,與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相比,北京疾控力量明顯不足。例如,全市疾控人員配置尚且低于國家标準。截至目前,北京市每萬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是1.65,仍低于國家1.75的标準。“在疾病防控中對發熱患者的篩查中,我們認識到,光靠大醫院是不夠的,還要靠一線的社區衛生中心。截至2019年底,全市還有31個街道鄉鎮沒有衛生服務中心,現有的336個中14個沒有實體機構,186個沒有編制的床位,這些短闆都要抓緊補齊。”
将培養高端疾控人才
“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過程中,疾病的預防控制是關鍵而重要的組成部分。”北京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說,在充實全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數量方面,全市目前編制仍有一定餘地。疫情期間,北京疾控中心640名工作人員中,有550人參與了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目前疾病預防控制人員數量與特大都市需求量相比,仍需繼續加強部署。
雷海潮介紹,北京将在未來三年内增強醫防融合人才培養,培養600名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方面掌握基本要領的專業人才。北京将加強人員的素養和能力,使其能在關鍵時刻的流行病學調查、密接人員管理、實驗室診斷等方面發揮作用。下一步,按照首都各類人才的構成情況,發展培養一批高端疾控人才,強調流行病學、衛生信息學、全球衛生、檢驗檢測人才能力的提升工作。
此外,當前北京核酸檢測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經過兩個月的努力,已有70所機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檢測量是5.1萬份。雷海潮說,“近期最高一天,檢測量已達到2.8萬-2.9萬份”。
“未來三年還将着眼負壓病房建設和負壓急救車輛的增置。”盧彥說。據了解,在目前全市機構中,負壓病房僅為290間,遠低于上海、廣東,為此要加強負壓病房建設;而在疫情期,負壓轉運車從不足40輛迅速擴展到79輛,但應對大疫還需繼續增加負壓急救車數量。“北京要用三年左右時間把全市負壓急救車提高到100輛左右。”
布局P3實驗室
“全市核酸檢測量提升的同時,實驗室鎖定新發傳染病的能力仍需長期挖掘。”據雷海潮介紹,目前,北京尚沒有一所P3實驗室。對此,北京市科委主任許強表示,未來三年将繼續加強補齊P3實驗室短闆,進而将檢測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根據《意見》,将推進衛生健康行業業務網建設。統籌好疾控中心、醫院、第三方檢驗機構力量,優化檢測方法,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優化生物安全領域科研力量布局,強化疫情防治科技儲備,統籌協調各方科研力量,發揮中關村企業作用,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抓緊診斷試劑、藥物、疫苗和醫療裝備研發。
對此,許強透露,目前北京已有3種新冠檢測試劑通過審批,有5種新冠治療藥品通過審批。目前,5條技術路線8個團隊在進行疫苗研發,其中有3個團隊進入二期臨床。
此前采訪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衛東表示,其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已進入臨床研究。疫苗目前已進入一期、二期臨床試驗階段,從研究者反饋的階段性數據看疫苗安全性良好。日前,團隊已于《Science》雜志發表臨床前研究結果。
許強說,下一步将繼續深化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繼續提高精準防疫水平。“其實在疫苗研發過程中,雲計算、大數據都發揮了強大的支撐作用。”尹衛東表示,這些技術通過雲上進行系列服務和工作,為不同實驗室之間迅速傳遞數據,進而加快分析和研究方向确定的進程。
社區繼續封閉式管理
“在首都的公共衛生工作中,社區防控發揮了關鍵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撐。”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表示,北京社區防控包括1萬個小區、3900個行政村,共有160萬人參與社區防控。
據統計,累計共有365萬返京人員進行了居家和集中觀察。這個過程中,社區防控體系和衛生工作人員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做好了社區健康監測,全力開展患者救治。
作為首都,社區的防控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張革介紹,要繼續嚴格社區村的封閉式管理,用好“健康寶”小程序。繼續聚焦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嚴格入境和中高風險地區返京人員的管控,完善應急處置的預案,妥善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最大限度降低各類風險,确保社區村萬無一失。
昌平區天通苑街道某社區工作人員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目前尚未接到可以開放社區的通知。“出入證、健康寶都還是要查的,包括最近有出境史和中高風險地區返京的都會繼續健康監測。因為像有些地區最近也有些反彈,防控壓力還是存在的。當然同時我們也會考慮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像‘五一’之後快遞、外賣都憑健康碼可以進小區了。”
“全國兩會将于下周在北京召開。服務保障好全國兩會是當前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盧彥透露,市裡已制定服務保障方案,做好兩會期間疫情防控工作,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把防控措施落實到位,最大限度降低各類風險,為全國兩會勝利召開創造好的條件和氛圍。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晨婷 劉瀚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