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黎秀敏 實習生張豔 8月4日晚,在惠東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海龜馴養中心人工沙灘上,59隻蠵(xi)龜(紅海龜)幼龜成功孵化,這是廣東省、也是國内孵化出蠵龜(紅海龜)幼龜數量最多的一次。
目前,59隻蠵龜(紅海龜)幼龜在保護區内的飼養池裡健康成長。
人工繁殖
廣東首例,國内孵化出蠵龜幼龜數量最多
據了解,蠵龜(紅海龜)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歸類為“易危”。
繼2017年突破綠海龜人工繁殖技術後,保護區技術團隊一直緻力于研究蠵龜(紅海龜)的人工繁殖技術。上級主管部門(廣東省林業局)為了更好地促進保護區發展,精心構建了保護區新一代具有高黨性素養且具專業化的領導班子,使其帶領保護區技術團隊更加奮發有為,再次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8月4日晚,在海龜保護區海龜馴養中心人工沙灘上,59隻蠵龜(紅海龜)幼龜破殼而出,幼龜們體格健壯,活力十足,标志着海龜保護區蠵龜(紅海龜)人工繁殖技術取得成功。據悉,蠵龜(紅海龜)實現人工繁殖,這也是廣東省首例,也是國内孵化出蠵龜(紅海龜)幼龜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59隻蠵龜是如何進行人工繁殖?保護區相關技術人員透露,海龜的人工繁育首先需要規劃種龜的儲備,其次研究其生活習性和繁殖環境的各方面因素,選取和搭配合适的食物營養,積累海龜養殖、疾病防治和繁育等方面的經驗,接着是生鏡營造(包括養殖、洄遊和繁殖場景營造),最後監測海龜健康動态、生理變化和繁殖狀況以更好地調整養殖和繁育方案。但每一個環節都得經過數次,甚至數年的重複摸索。
8月4日晚,技術人員李滿文正在檢查海龜卵孵化情況。
技術團隊遇到哪些問題?如何攻克?
近年來,由于紅海龜在我國海域非常稀少,導緻種龜儲備極其困難。另外,國内外對紅海龜習性及生活環境研究尚不全面,特别對其稚龜和成龜的食物結構變化研究甚少,缺乏可借鑒的養殖經驗。
"目前,我國野外幾乎沒有蠵龜産卵,缺少對紅海龜繁殖環境因素的全面研究,這也給紅海龜的繁殖帶來挑戰。"保護區相關技術人員透露,以上問題,隻有通過大量閱讀國外關于紅海龜習性研究的文獻,總結歸納技術要點,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驗證,最終才研發出一套可行的紅海龜繁殖技術方案。
重要意義
可為其種群恢複提供種質資源保障
紅海龜也是我國分布的海龜種類之一,但由于海洋污染,漁業捕撈、産卵地栖息地受到破壞等,導緻我國紅海龜的數量急劇下降,我國野外幾乎沒有紅海龜産卵,因此,紅海龜的人工繁育意義重大,可為其種群的恢複提供種質資源保障。
知多點
紅海龜,别名蠵龜、紅蠵龜、靈蠵、靈龜、赤蠵龜、蠢漢龜。體形較大,平均體重135千克。殼呈心形,末端尖狹而隆起。頭較大,頭背棕紅色,頭側淡棕色,頭腹及颚黃色。頸背色深。眼大,虹膜及眼周棕黑色。背甲棕紅色,有不規則的土黃色或黑色斑紋。腹甲色淺,呈檸檬黃色,無斑紋。四肢背面亦為棕紅色。主要捕食底栖或漂浮的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偶爾吃魚卵,也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