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玉翁仲造型演變

玉翁仲造型演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05:15:35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民政部登記注冊,文化和旅遊部業務主管的國家一類社會團體。

說起玉雕題材中的翁仲,相信很多愛玉的朋友都知道,但是你們知道玉翁仲的由來嗎?有哪些有趣的曆史故事嗎?下面,就和大家說說玉翁仲的那些事!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1

玉翁仲 漢代

高4厘米 現藏于旅順博物館

玉質青色,有褐色沁斑。圓雕,呈直立狀。着冠,長臉,束腰,身着交領曳地長衫。雙目、嘴及腰和裙邊以深陰刻線雕刻而成,有“漢八刀”風韻。腰部有一通透橫穿孔。

翁仲其實是個人名,姓阮,是秦始皇時的一名猛将。相傳是越南人,叫阮翁仲。他身高魁梧,作戰勇猛,攻無不克。秦始皇曾命他出征匈奴。死後為紀念他,鑄其銅像立于鹹陽宮司馬門外,以鎮邪驅惡。此後,大凡得點功名的人死後,都刻石翁仲立于墓前或墓道兩側。他成了鎮邪驅魔保平安的象征。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2

千年以來,民間佩戴辟邪飾物已經十分普遍,種類也很多,這是一種民俗心理的傳承。但是,玉翁仲是古時最為流行的三大辟邪佩飾之一。這些辟邪佩飾,經過千百年的流傳沉澱,飽含着人們祈求無病無災,安康順利的美好心願。

  揆諸文獻,《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鹹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索隐引謝承《後漢書》雲:“銅人,翁仲其名也。”由此知秦漢時稱銅人為翁仲,但在出土文物中卻有不少玉制的立式人像,衣冠俱全,有孔,應該是佩玉,後世謂之“玉翁仲”。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3

據《漢書·五行志》記載:“史記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于臨洮。天戒若曰,勿大為夷狄之行,将受其禍。是歲始皇初并六國,反喜以為瑞,銷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故佩帶“玉翁仲”可能有辟邪厭勝的功用。

  說起“翁仲”,還有一個有趣的小笑話。相傳乾隆年輕時視察貢院,見一考生在墨卷上将“翁仲”錯寫成“仲翁”。他問考生什麼是“仲翁”?該考生答道:“二大爺”。乾隆聽罷一笑,便作了一首打油詩贈予該考生。詩曰:“錯把翁仲當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而今不許作林翰,罰去山西為判通。”也巧妙地把“功夫”、“翰林”、“通判”說反。一時傳為笑談。這位考生是誰?他便是清代名臣——李侍堯。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4

 為了使活着的普通的人也能夠沾翁仲的光來辟邪驅惡,在漢代,經常有玉工将翁仲形象雕琢成小拇指大的玉件(即玉翁仲),将其挂在腰間,以求平安。此後成為民俗傳承了千年。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5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6

玉翁仲的雕刻特點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7

台灣故宮出版的《中國古玉圖釋》說:傳世的玉翁仲,形制刀法都是古樸的形态。明謝塹金玉瑣碎說“翁仲小人,系漢8刀刻成,其色蒼古熟舊,與馬纓勒同功。” 所謂8刀刻,是說它的刀法簡單,隻用8刀就刻成一個翁仲。與馬纓勒同功意思是漢代人佩帶勒、剛卯之屬,主要目的是辟邪。佩帶翁仲也是同樣意思。

玉翁仲的雕刻,面部隻琢眼和口,僅用三至五刀短陰線雕成,呈倒“品”字形,有的就是素面臉,連眼、口都不刻劃,睑為長圓形。頭下有三角型的胡子,寬衣大袖,兩手交于腹前。漢代玉翁仲的頸部和腰下都用撤刀法,使頸部和腰下部出現平塌,呈三角形斜平面,這樣使頭部更為明顯,腰部有輪廓感,服裝下擺呈雞籠狀,這是漢代翁仲的風格特征,後仿的則把整個身體做成直筒狀。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8

漢代翁仲穿孔為“人”字形,從頭頂直到腹部,再分兩路由腰部兩側出來,呈“人”字狀的繩子也是從頭部而下至腰的兩側系一結,這樣翁仲人懸挂時就可以立着。後仿的穿孔有的從上至下呈直孔狀,為通天孔;也有的為倒“丁”字孔,是從頭頂至腰部兩側,不是“人”字孔。

有趣的是,在西漢,雕的是青年形象,而到了東漢以後,則大多為老者了;西漢是武将裝束,東漢則多為文官了。清代的時候,據說仿制玉翁仲人的多達數萬件。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9

玉翁仲 漢代

高3.1、寬0.8、厚0.4厘米 現藏于故宮博物院

玉質青白色,有微沁。器體為直立人形,頭帶冠,以細陰刻線表示眼睛和嘴,束腰,腰中有橫穿孔,造型十分小巧簡約。這種玉人又俗稱“玉翁仲”。翁仲來源于秦代,為鎮守宮殿的銅人。漢代以玉制成翁仲,一般小巧簡略,多為青年男子形象,佩戴于身,即有守護之意,又有辟邪之功能。

簡單來說,翁仲之型,帽子是前低後高,臉上隻刻3刀,表示出2眼一嘴,沒有鼻子。頭下有三角型的胡子,寬衣大袖,2手交于腹前,穿孔的方法有2種,一種為頭至足心,啄一上下通心穿(現在的翁仲玉雕多采用這種方法)。另外一種是自頭頂向下打孔,到胸腹之間分為2路,各自由袖口出來。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10

關于玉翁仲的漢八刀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清末書畫家李葆恂的著作中有關于“漢八刀”的記述。他在《無益有益齋論畫詩》的一篇小序裡記述了一次和朋友賞畫打賭,朋友“因解所佩玉翁仲所謂‘漢八刀’者置幾上”以為質。則知“玉翁仲”是所謂“漢八刀”者。以出土于江蘇揚州東漢劉荊墓、現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玉翁仲”為例,眉眼口身正好雕了八刀,而出土的“玉蟬”中卻未見有八刀的雕法。由這點推測,“漢八刀”是專指“玉翁仲”的雕法,而非是專指“玉蟬”的雕法。不過不管漢八刀從何而來,它都是我們寶貴的玉文化。

  如今,玉翁仲的發展演化出不同的樣式,但簡單與古樸仍是不變的風格。一塊小小的玉飾品就蘊含着如此多的文化故事,這也許是玩玉人愛玉的更深層次原因吧!

玉翁仲造型演變(居然是這樣的用途)11

作者: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馬嬌

圖片:整理自網絡

聲明: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單位所有,若涉及到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是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的。成立于2014年,民政部正式登記注冊,文化和旅遊部主管的國家一類社會團體。由全國著名的文博考古單位、相關教育培訓機構、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組織、玉雕藝術機構、玉器收藏愛好者自願組成的社會團體。

我會自成立之初始終緻力于團結國内外玉文化愛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鑒賞家、雕刻家和文博考古單位、相關大專院校、玉文化研究機構、玉雕藝術機構,開展玉文化研究的相關工作。為堅定文化自信,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