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過猶不及。”《論語》新言“先進”之十五,蘿蔔/攝影
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子貢,孔子弟子。
師,子張,孔子弟子。
商,子夏,孔子弟子。
子貢問孔子,子張與子夏,誰更賢能?
孔子說,子張做事容易做過頭,而子夏做事常常做得不足。
子貢就問孔子,那子張看來“功夫”更高,他總能把事情完成,隻是“力道過猛”罷了。
孔子說,都不行,“做過頭了”與“沒做到位”,都不是好做法。
“行中道”——待人接物、為人處世,做到合情合理合适,才是适中的好做法。而“過”與“不及”——都不及格。
《論語》“雍也”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說,中庸之道才能有所得,做出事來才是合适的方式,而老百姓不能行中道,由來已久了。
還是“雍也”篇,“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說,君子就是做人做事,形式與内容協調統一,輕重緩急處理得合适妥帖,不偏頗,不過分,也無不足!
筆者按,本章句,子張與子夏,被拿來說事,他倆做事的方式方法,也體現了大多人做事的兩種傾向——在那個做事“合适的點”上來回搖擺,拿捏不當。
但怎樣才能達到孔子他老人家口中所說的“不過亦無不及”?——如夫子所說“仁”、所提“義”、所談“道”一樣,隻能心心念念自己覺悟,待人接物、為人處世中自己修行,去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個合适的尺度。
蘿蔔/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