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談談對道家哲學觀點的認識

談談對道家哲學觀點的認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5 14:43:52

  老子所開創的道家學派有其獨特的價值立場和實踐主張,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産生了深遠影響。德性論已經成為诠釋道家實踐主張和價值觀的核心議題之一。隻有綜合經典诠釋、倫理學、思想史以及西方漢學等理論視域,才能更好地理解道家德性論的深邃意蘊。

談談對道家哲學觀點的認識(把握道家德性論的深邃意蘊)1

  在當代道家經典注釋、道家倫理學、道家思想史以及西方漢學等諸多領域當中,德性論已經成為诠釋道家實踐主張和價值觀的核心議題之一。具體來看,當代道家德性論研究主要關注四個方面議題:道家之“德”的基本内涵;先秦倫理學史視域中的道家德性論;郭店楚簡本《老子》與老子的道德立場;西方漢學視域中的道家德性論。

  道家之“德”的基本内涵

  高亨先生注意到,道家之“德”的獨特用法體現為“萬類之本性,老、莊胥名之曰德”。而且,《老子》所謂的“德”隻有道之本性、人之本性兩種含義,《莊子》中的“德”則拓展為道之本性、天地之本性、萬物之本性以及人之本性。在承認《老子》《莊子》中的“德”等同于“性”的前提下,徐複觀先生指出,“德”既是“道”在萬物身上的體現,又具有向人生提供安全、類似于理性能力的作用。并且,由于與 “性”“心”相關聯,道家之“德”擁有“虛靜之心”的功能,即“超越一切差别對立”“涵融萬有”。

  除立足于文本解讀之外,許多學者選擇參照西方哲學或心性之學,将其作為诠釋道家之“德”的理論視域。鄭開先生認為,道家所謂的“德”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因為‘德’不僅相當于後來所說的‘性’,還意味着優點、特點和功能,與aretē的意蘊若合符節”。羅安憲先生将道家之“德”視為“道”在萬物中的“性”或本質,而“性”在人類則是“心”。如果就其功能而言,那麼道家的“德”“性”“心”會使人的行為、情感變得真誠無妄,精神也将處于自然、自在和自由的狀态。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道家之“德”并非僅僅表示本性,還蘊含着道德立場。比如說,張岱年先生就指出,道家之“德”包括着兩種含義:一是指德行、品德,一是表示“萬物成長的内在基礎”。吳怡先生強調,儒道對于“德”的不同見解應歸結為道德立場上的分歧。例如,莊子不贊同将“仁義”看成“至德”,其所提出的理由是“他隻是認為至德是本,仁義是末,如果隻講仁義,而透不上去,仁義反成了人性的一種枷鎖”。

  以“德”來诠釋道家德性論的優勢在于,不僅展現了道家對于人之本性的基本洞見,而且确信人類能夠成就“超越一切差别對立”、回歸本真狀态的德性。顯然,上述觀點都有其文本依據,不過同時遺留下了一些有待深度研究的問題:道家為何會選擇用“德”來表示道之本性、人之本性;人之本性意義上的“德”如何可能轉化為德性意義上的“德”,其所遵循的方法、路徑為何。這些還需要系統性地梳理。

  先秦倫理學史中的道家德性論

  在研究先秦倫理學史的學者們看來,道家内部在道德立場上也存在分歧,大緻上可以區分為老子、莊子以及楊朱三個流派。21世紀以來,一些學者對道家道德理論的發展流派展開了重新思考。例如,王中江先生将道家道德理論區分為《老子》《莊子》和黃老學三個流派,而許建良先生則把道家道德理論劃分為老子、《黃帝四經》、莊子和莊子後學四個流派。

  對于研究先秦倫理學史的學者們而言,道家并沒有因為批判儒家倫理思想而否認道德實踐的意義,而是希望從“道”和自家的人性論來構建道家的德目及其修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先秦倫理學史的學者們關于道家德性論的評價比較多元化,或者是将道家德性論的特征概括為個人利己主義、排斥感覺經驗和理智思辨;或者确信道家德性論具有虛無主義色彩;或者主張具體評價,比如老子的倫理思想含有愚民的現實目的,楊朱學派注重保全個人的生命,莊子向往超現實的精神自由。(社會科學報社融媒體“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見社會科學報及官方網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