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汽車

 >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

汽車 更新时间:2024-07-27 19:42:13

[愛卡汽車 試駕原創]

四煙囪,紅磚牆。身處沃爾夫斯堡宮,一切仿佛回到了文藝複興時期。這裡是大衆汽車集團總部所在地,也是高爾夫的孵化所。1974年,第一代高爾夫在這裡走下産線。随後47年裡,高爾夫累計售出4600萬輛,成為了國民車的代名詞。

在煙囪和磚牆的背後,坐落着Autostadt汽車城和ZeitHaus博物館,其中囊括了大衆集團多個品牌的主題展館。多年來,高爾夫扮演着大衆館的“門神”,直到2019年底才默默讓賢。誰把高爾夫逼退C位?當然是MEB的序曲——大衆ID.3。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

在大衆,在德國,在歐洲,MEB平台開啟了一場徹頭徹尾的“造反”。ID.系列的銷售成績甚至引起了埃隆·馬斯克的重視,他與赫伯特·迪斯的“商業互捧”一度成為業界奇談。在歐洲市場,如果有誰讓特斯拉Model 3感到敬畏,它的名字一定是大衆ID.3。一百多年來,汽車工業見證了許多個“3”的傳奇。今天,ID.3即将開始傳奇挑戰。隻不過,戰場不在狼堡,而是位于魔都上海。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

ID.3雖然是ID.系列首款作品,卻妥協于種種因素,拖了整整兩年才引入國内。我承認,ID.4和ID.6産品力令人欣喜,然而ID.3才更像是VW圖騰。來到2021年的最後一個季度,ID.3終于完成了國産準備,在上汽大衆正式投産。現階段,ID.3僅提供一種動力組合,全系采用後驅單電機設定。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4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5

若你熟悉ID.4 X,很可能已經把上面這組數據背得滾瓜爛熟。是的,ID.3與ID.4 X Pure純淨版共享動力系統。新車搭載APP310電驅總成和8模組電池包,永磁同步電機的最大功率為125kW(170馬力)。

有趣的是,國産ID.3和海外版動力規格有所不同。德國版ID.3 Pro搭載9模組電池包,電機最大功率為107kW(145馬力),還可選裝Performance組件,将峰值輸出提升至150kW(204馬力)。動力方面,國産ID.3在海外版ID.3 Pro和ID.3 Pro Performance之間找到了折中點。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6

取消後部電池模組的确對載荷分布有影響,但影響幅度有限。國産ID.3采用後置後驅設定,電驅總成(90kg)安裝在後橋,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前/後軸荷。車頭沉了些,聽起來似乎不夠“運動”。但事實上,前軸載荷的小幅提升,反而有助于改善中心區響應,小G值、小角度轉向更靈敏。

輪胎也直接影響着動态性能。在配備同款電池組的情況下,ID.3比ID.4 X減重約200kg,車身明顯更輕盈。軸荷降低後,前/後胎采用等寬設計,寬度均為215mm。ID.3極智版和初見版均采用20英寸輪圈,輪胎規格為215/45 R20,花紋則選用韓泰Ventus S1 evo3 EV。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7

輪胎尺寸如此獨特,後期會不會很難找到替換胎?的确如此,但并非沒有。寶馬i8的前輪規格同樣為215/45 R20,型号為普利司通Potenza S001 ☆(原廠定制版)。此外,米其林PILOT SPORT 4 S(後市場替換胎)提供215/45 R20規格。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8

ID.3和ID.4 X軸距完全相同,但ID.3的前/後輪距分别窄了39mm和41mm,有利于操控靈活性。硬件層面,MEB平台較MQB有了明顯提升。後懸挂采用五連杆結構,能夠更好地平衡舒适性和操控性。事實上,ID.3的五連杆可以看作雙叉臂的(解耦)變種,車輪運動軌迹更受控,輪胎接地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前橋是相對“平庸”的麥弗遜,好在車輪架采用鋁合金材料,降低了簧下質量。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9

作為曾經的大衆車主,我早已看膩了“平台”“架構”“模塊化”這些關鍵詞。沒成想,同樣是模塊化平台,MEB竟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MEB硬件素質夠狠,開起來又怎麼樣呢?就讓我們把ID.3開進上海國際賽車場,檢驗這款“後驅高爾夫”的實力。

ID.3 | 反擊的序曲

國産ID.3的首次媒體試駕選址在上海國際賽車場,這是中國唯一一座F1賽道。國民電動車竟在F1賽道首秀?放在從前,這會是高爾夫GTI的标準操作。實話實說,收到試駕邀請的時候,我感到有些意外。定神細品,最初的不解煙消雲散:170馬力、後輪驅動、緊湊身材、兩廂設計,怎麼看都像同事的BMW 118i(F20)。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0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1

車子的機械功底如何,開起來30秒就能知道大概。每次在賽道試駕新車,我都會借維修區緩行的機會,試一試轉向手感。有些車質感溫潤,方向盤像是遊輪的船舵,讓人隻想慢下來享受下午茶;有些車熱情洋溢,方向盤如同雙手的延伸,讓人明白什麼是“提着前輪過彎”。

在高爾夫王朝,大衆的轉向手感是比較平衡的類型,沒有鮮明特色,也沒有突出槽點。進入MEB時代,ID.系列打破了中庸法則。ID.3的轉向手感有兩個關鍵詞:厚重、順滑。緩緩轉動方向盤,就像推動五星級酒店的木門——存在感強,卻不顯得刻意。嘗試增加轉角,轉向力度逐漸繃緊,讓人清楚地知道雙手輸入了多少角度。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2

操控方面,ID.3沒有熱刀切黃油般的爽快,優點是可控性強,讓人感覺親切。底盤響應恰到好處,車頭指向“跟手”,線性度相當出色。轉動方向盤,車頭會循序漸進地執行你的命令,不拖沓,不激進。學院派評車似乎有些枯燥,不妨打個略顯誇張的比方。開着ID.3閃轉騰挪,就像把E90 LCI的轉向手感嫁接到F30的底盤上面,這感覺太棒了!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3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4

細細品味,你會發現每款ID.有着不同的底盤性格。ID.4平衡感非常好,隻是響應稍顯慵懶,很難勾起你的熱情。ID.6車頭靈動,然而車尾跟随性一般,激烈駕駛難免有些“船感”。ID.3兼顧了ID.4和ID.6的優勢,将輕盈和平衡融為一體。身材緊緻,腳下靈活,你說它是不是“靈活死胖子”?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5

凡事難言完美,ID.3的軟肋在于重量。誠然,ID.3已經比ID.4 X輕了200kg,這對運動性是巨大的加持。但平心而論,ID.3(整備質量1760kg)終究不是一台輕盈的汽車。面對高速彎的連續載荷轉移,底盤響應還達不到100%敏捷,有一丁點“肉乎乎”的感覺。這時候,你會意識到皮卡丘該減脂了。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6

上海國際賽車場以高速彎為主,并夾雜着中低速組合彎,對車輛性能的考驗非常全面。哪怕有400馬力,在上賽也未見得跑得酣暢。坦白地講,國産ID.3的170馬力隻能算夠用,樂趣更多來自輕快的動力響應。有趣的是,ID.3在T13-T14長直線輕松觸及160km/h的極速,後段表現沒有想象中乏力。這說明,制約極速的首要因素是電機轉速(最高16000rpm),而非電機輸出。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7

與其他ID.車型相同,大衆ID.3采用博世iBooster電動刹車助力泵(傳送門:技術解析)。iBooster擁有寬泛的踏闆力調節範圍,理論上腳感可以全方位優化。具體到ID.3,iBooster刹車腳感與踏闆位移、踏闆位移速率、轉向輸入、駕駛模式等指标挂鈎。不同模式/工況下,刹車踏闆力差異明顯。

賽道駕駛,兩隻踏闆經常大開大合,需要的是堅實、穩定的腳感。比起MQB的真空泵,MEB這套iBooster能夠更果斷地建立制動力,踏闆對腳面的支撐也更厚實。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刹車溫度逐漸提高,iBooster腳感并不會發生變化,少了一層反饋機制。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8

把ID.3開進賽道,你會瞬間明白MEB平台的深厚功力。彎角間全力飛奔,ID.3甚至有些俏皮的味道,與沉悶劃清了界限。更重要的是,上手難度依然很低,任何人都能把它開得又快又穩。倘若再多50馬力,ID.3完全有能力成為高爾夫GTI的平替。

賽道 | 後驅大衆,真香!

在昨天的賽道體驗中,上汽大衆ID.3展現出紮實的運動功底。許多時候,你感覺自己開着的不是“買菜級”大衆,而是精心調校過的後驅鋼炮。有人說,ID.3看起來像皮卡丘一樣可愛,開起來像皮卡丘一樣靈活。然而,上擂台隻是皮卡丘技能的一部分,生活中哄主人開心也很重要。日常駕駛方面,ID.3表現又如何呢?先來說結論:行駛品質越級,但質感的表達方式不同于預期。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19

此次試駕中,上汽大衆很貼心地安排了ID.3接機。坐上ID.3之前,我曾對其底盤調校有過多種猜測,但終究沒有跳出慣性思維——要麼是廉價版ID.4 X,要麼是沉穩版高爾夫。事實證明,我小看了ID.3。從機場停車樓出發,車身随着環氧地坪自然起伏,沒有複制路面的緊繃感,也沒有飄忽不定的松弛感。20英寸輪圈對行駛品質影響有限,輪胎與路面接觸感柔和,表現就像自家兄長一樣出色。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0

快速駛過橋面接縫,車内沖擊感非常輕柔。眼前分明是硬棱,體感卻如同包上了圓角,給人感覺溫潤厚重。遇到大幅值起伏路(魔都特色),懸挂動作張弛有度,車身幾乎沒有俯仰,四平八穩的态度像極了行政轎車。高速奔襲,減振器将車身緊緊吸在地面上,穩定性一流。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1

更意外的是,減速帶也難不倒ID.3,後軸沖擊柔和,讓許多豪華品牌中型車自慚形穢。與此同時,懸挂的壓縮和回彈非常利索,營造出一種清澈明亮的感覺,你甚至可以用屁股感知到車輪運動軌迹。在上賽園區内,我連續試了不止10組減速帶,結論是後軸毫無破綻。你或許不信,但事實的确如此。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2

不要被個性化駕駛模式誤導,ID.3沒有配備自适應減振器。菜單中的“底盤”可設定為舒适或運動,用來調節ESP策略、電子限滑、刹車腳感等項目,唯獨無法控制減振器阻尼。

ID.3舒适性出色,隻可惜底盤硬件還是不夠高級,無法實現動态阻尼調節。在連續爛路上,減振器的複原(也就是“回彈”)阻尼偏強,導緻車身出現了一些快速拉扯,缺乏自如的呼吸感。此外,面對饅頭包形狀的平緩颠簸,懸挂幾乎沒什麼壓縮,乘坐感受稍有些“頂”。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3

轉向手感驚喜滿滿。ID.4和ID.6方向盤偏沉,營造出液壓助力般的分量感。大部分時候,我喜歡手力緊繃的感覺,但不願忍受糟糕的低速便利性——泊車時,轉向沉得有些刻意。ID.3改良了這一點:舒适模式下,低速轉向夠輕,轉動起來輕便而順滑;運動模式下,轉向手力更有比例感,快節奏駕駛繃得住。原地小角度轉向,中心區的力矩波動不見了,這大概要歸功于車身減重(降低助力需求)。假如回正阻尼再增加一些,适當弱化回正力矩,ID.3的轉向手感就追平了我心中的标杆。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4

動力表現無需多慮,但加速踏闆調校未臻完美。大部分時候,ID.3能夠輕松讀懂你的心思,“油門”響應又快又準。遺憾發生在低速工況,特别是起步的瞬間。起步時,ID.3給人感覺不夠“跟腳”。踩下加速踏闆,動力響應存在延遲,接下來的扭矩釋放又有些突兀,沒能做到絕對平順。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5

刹車踏闆則是另一番樣子。激烈駕駛時,ID.3的刹車腳感還不錯,踏闆支撐紮實。然而,當你輕輕踩下刹車,想要随着車流平穩刹停時,卻總覺得踏闆行程過長,踏闆力不夠厚實,越踩越沒信心。至少在當前軟件版本下,iBooster工作邏輯略顯繁複,有種多此一舉的感覺。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6

踏闆設定的缺憾是老問題了,并非不能接受,但我總希望ID.3做得更好。即便如此,這款車的行駛品質還是讓人拍手稱奇,“越級舒适性”實至名歸。ID.3對底盤平衡性的拿捏,足以證明老牌車企的深厚底蘊。某些瞬間,我甚至覺得ID.3是一台融合了寶馬3系性格的特斯拉Model 3。

駕駛 | 底盤舒适性越級

想要把高爾夫拉下神壇,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考試科目。高爾夫的經典C柱影響了幾代人,ID.3很難靠簡單模仿來自立門戶。大衆設計師選擇打破傳統,為人們帶來更加感性、更加飄逸的設計。蓋上車标,看看Q萌可愛的前臉,有多少人相信ID.3是VW的作品?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7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8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29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0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1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2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3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4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5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6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7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8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39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40

大衆高爾夫入門版試駕(試駕大衆ID.3後驅高爾夫)41

編輯點評:

在沃爾夫斯堡,遊客們隻記住了四根煙囪的模樣,卻很少有人琢磨它們的用途。數十年前,大衆汽車之所以豎起煙囪,是為了建設發電廠,給整個總部廠區供電。今天,大衆闊步邁向電氣化,倒像是命中注定的緣分。當傳統霸主決心轉型,這份勇氣值得所有人敬重。

反擊新勢力對手,ID.3夠不夠格?在我看來,這款車拿出了足夠的誠意。試駕之前,我本以為ID.3是一部新時代“高爾夫”,但現實擊碎了經驗主義。不吹不黑,ID.3比我記事以來的任何一代高爾夫都更出色。操控?平衡性極佳,駕駛樂趣讓人想起老寶馬。舒适?德味滿滿,更高級别車型也不過如此。實用?車身小巧,後排空間卻肉眼可見地寬敞。

摯友問道,這是不是我想要的車。下一秒,“是”字差點脫口而出,但我把它咽了回去。還有兩個問題沒有答案:一是價格,10月22日即将揭曉;二是續航,實際測過才知道。

精彩内容回顧:

比高爾夫還重點的車 解析上汽大衆ID.3

滿電能跑519km 上汽大衆ID.6 X續航測試

靜态 | 小身材 大肚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汽車资讯推荐

热门汽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