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曆史悠久,陶器的應用從石器時代就開始了,後來經過朝代更叠,陶器也不斷随之發展,直到東漢時期,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瓷器,但中國曆史上瓷器的鼎盛時期是直到宋代才出現的。
宋瓷憑借“制型優美、高雅凝重”等特點聞名世界,加上他重要的曆史價值,使得瓷器尤其是“宋瓷”成為收藏市場上最為重要的收藏品之一。宋代瓷器中最為出名的當屬“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瓷器。這五大名窯各具特色,好多藏友收藏起來并不知該如何分辨,今天我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五大名窯各自的特點。
鈞窯
鈞瓷丁香紫釉出戟尊
窯址河南禹州市,宋金元燒分官民,
乳濁釉将瓷土蓋,入窯一色出萬彩,
神垕孔雀石含銅,高溫一次呈色紅。
底刻數字一到十,釉厚蚯蚓走泥紋。
鈞窯作為五大名窯之首,曆來隻為皇家燒造,宋徽宗在位時曾下令在禹州成立鈞官窯專為宮廷燒造鈞瓷,更規定以360天為定數,進貢36件鈞瓷,冊封為“神鈞寶瓷”,餘則全部砸碎深埋,片瓷不得流入民間。
鈞瓷以其獨特的窯變聞名于世,“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鈞瓷特有的藝術魅力,以寶石為主的釉料在高溫的燒制下變化萬千。鈞瓷還有個典型的藝術特征,被稱作“蚯蚓走泥紋”,它的形成是因鈞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卻的時候,有些介于開片和非開片之間的被釉填平的地方,會形成像雨過天晴以後,蚯蚓在濕地爬過的痕迹。
鈞瓷的傳世代表作有北京故宮館藏鈞窯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宮館藏宋代鈞窯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出戟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銅器式樣,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頸、腹、足之四面均塑貼條形方棱,俗稱“出戟”。通體施月白色釉,釉内氣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邊棱處因高溫燒成時釉層熔融垂流,緻使釉層變薄,映現出胎骨呈黃褐色。圈足内壁刻劃數字“三”。此出戟尊風格古樸、莊重,為宋代宮廷使用的典型陳設用瓷。
汝窯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宋朝瓷器享盛名,五窯汝官哥鈞定,
五大名窯汝為魁,窯址寶豐清涼寺,
瑪瑙入釉成珍瓷,六十七件存于世,
魚鱗開片蟹爪紋,香灰胎薄同底厚,
不帶紋飾胎多素,色呈天青釉色肥,
底款天支或單字,偶有“奉化”明确字。
汝瓷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宋時屬汝州。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汝窯面積約為 25 萬平方米,規模在當時已算很大。事實上,自宋初以來便有了汝窯的燒制,北宋晚期更是其鼎盛時期。
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天青色”“蟹爪紋”“香灰色胎”“芝麻掙釘”等是鑒别汝窯的重要依據。其中,蟹爪紋是指釉面開片的紋理毛毛紮紮;“芝麻掙釘”則是因燒造時足部用很小的支釘支起,然後把汝窯瓷器支在空中燒。這樣燒制的瓷器燒好後,底部釉面會有幾個點。汝窯瓷胎體一般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而在造型上則比較莊重大方。
汝窯的傳世代表作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汝窯天青釉弦紋樽、汝窯天青釉圓洗、汝窯天青釉碗等。
官窯
官窯青釉弦紋瓶
官窯北南分舊新,徽宗始燒址不明,
比汝透亮更青綠,北宋厚重南宋輕,
兩宋皆有開片狀,規律不一難分清,
紫口鐵足雖都有,南宋釉薄更顯明。
宋代官窯由官府直接營建,分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北宋官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時才開始燒造,具體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宋高宗南渡後,在臨安(今杭州)另設新窯,一個“置窯于修内司”,後又在“郊壇下别立新窯”。據分析,“修内司官窯”在杭州鳳凰山腳下,而“郊壇官窯”則位于杭州的烏龜山一帶。為了做出區分,北宋官窯被稱為“舊官”,南宋官窯就稱為“新官”。其中,“舊官”厚重,“新官”輕薄。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面,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豔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其胎色鐵黑、釉色粉青,“紫口鐵足”增添古樸典雅之美,“紫口鐵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鐵量高達3.5%-5%,緻使制品的口緣釉薄處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處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窯的器形除常見的盤、碟、洗等之外,仿商、周、秦、漢古銅器中的各式瓶、爐樣式也很多。
官窯的傳世代表作有故宮館藏官窯青釉弦紋瓶、官窯青釉直頸瓶、官窯青釉圓洗等。
哥窯
哥窯青釉貫耳瓶
哥窯窯址無處尋,或傳來自章生一,
類同官窯有開片,官窯稍大哥窯細,
紫口鐵足難為憑,金絲鐵線辨分明。
哥窯與官窯類同,也有紫口鐵足,也有開片,不過至今其窯址不明。許多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為了追求工藝一般都不允許有太多的釉面的開裂紋片,但哥窯卻将“開片”的美發揮到了極緻,産生了“金絲鐵線”這一哥窯的典型特征:由于開片大小不同,深淺層次不同,胎體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盡相同,緻使開片紋路呈色不一。哥窯瓷器釉面大開片紋路呈鐵黑色,稱“鐵線”,小開片紋路呈金黃色,稱“金絲”。“金絲鐵線”使平靜的釉面産生韻律美。宋代哥窯瓷器以盤、碗、瓶、洗等為主。
哥窯傳世代表作主要有北京故宮館藏的哥窯青釉貫耳瓶、哥窯青釉魚耳爐、哥窯青釉海棠式花盆等。
定窯
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
定窯白瓷早燒制,河北曲陽是窯址,
石雕影響帶刻工,釉薄刀工現紋飾。
徽宗之前地位高,底刻"官"字為官窯,
紅紫墨黑加綠定,再有刻花與描金。
定窯是最早為北宋宮廷燒造禦用瓷器的窯場,也是宋代五大名窯中唯一燒造白瓷的窯場。定窯窯址在河北曲陽。定窯之所以能顯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調上屬于暖白色,細薄潤滑的釉面白中微閃黃,給人以濕潤恬靜的美感,另一方面則由于其善于運用印花、刻花、劃花等裝飾技法,将白瓷從素白裝飾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定窯造型以盤、碗最多。元朝文人劉祁在其《歸潛志》中曾撰文贊揚定窯的精美,稱“定州花瓷瓯,顔色天下白”。
定窯傳世代表作主要有北京故宮館藏的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折沿盤、定窯白釉刻花渣鬥、定窯白釉印花菊鳳紋盤等
五大名窯,各有千秋,憑借他們各自的特色,讓宋代瓷器異彩紛呈,在中國陶瓷曆史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通過了解他們各自的特點,能準确分辨五大名窯,相信會對廣大藏友收藏陶瓷提供很大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