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妮和張嘉譯的新劇《少年派》已經收官,這對中年熒幕CP成功吸引了我們這些人的關注。
不過,作為一個媽媽,更讓我關注的,大概是她們那個女兒——林妙妙。
古靈精怪中不失可愛,是真的。
但叛逆、調皮,甚至青春期的不确定也是真的。
尤其是看到這一幕,林妙妙對着自己的父親林大為說:
“林大為你為什麼要丢人現眼?”
“你知道他在外面是幹什麼的嗎?”
“他現在幹的活有多瘆人,他掙死人的錢!”
”你還打算瞞着我啊,你知道我同學怎麼看我嗎?“
”林大為你立即給我辭職。”
“我求求你,你換一個工作吧,哪怕是送外賣,當門衛也行。”
媽媽說:“你爸不偷不搶,憑本事吃飯,丢你什麼人了?你憑什麼說她呀!“
林妙妙哭着說”就憑他讓我在别人面前蒙羞了,他讓我擡不起頭。“
在林妙妙面前,一個非常不體面的工作,帶給了她一個非常不體面的父親,緊接着帶來了她非常不體面的人際關系。
看到林妙妙的時候,我總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何接納一個青春期叛逆的小姑娘。
敏感、脆弱,她們對世界并沒有那麼笃定,甚至于一點風吹草動,都覺得風起雲湧。
她們對世界的認知還浮于表面,渴望獲得别人的尊重和認可,也渴望華貴的外表。
甚至于,外界對她的評價,她都可以無限解讀。
然而,她所以為的不體面,卻無力變成她以為的體面,其實才是她們内心的掙紮。
如何跟孩子和平共處,成為了我們最重要的事。
1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工作
我記得學生時代,老師很喜歡做一件事——當學到某個職業的時候,老師會問:哪個孩子的父親(母親)是這個職業呀?
老師、軍人、醫生,大家紛紛站起來。
我理解老師可能是希望我們對這個職業有更深印象,然而事實上,後來成為了彼此口中的攀比。
一個同學不甘心,說自己的父親是大老闆,開摩托車。然而事實上,他父親既不是老闆,也沒有摩托車。
有一次,一個同學失口說:你爸明明是在商場倉庫的。
這個同學非常生氣狡辯,說爸爸是商場的老闆。
隔壁班有個同學走過聽到:”我爸才是那個商場總經理,你爸姓什麼呀?我去問問我爸。”我幾乎可以認定,這個才是标準總經理女兒,有名有姓,有模有樣。
隻是剛說完,那個自稱爸爸是老闆的同學,哭了出來,跑走了。
說是虛榮也好,攀比也罷。
我覺得,最大的關鍵,是父母沒有讓孩子好好認識自己的這份工作。工作可能有貧富,但沒有貴賤之分。
父母沒有讓孩子好好了解自己的工作,其實是體會不到這份工作的有趣和認同感。
回到我自己身上:
我女兒也會問我是做什麼的?
相較于老陳是個軍人,我的工作顯得更為難解釋。
硬說自己是個老闆,開的公司也不大;但說自己沒工作,好像也不帶這樣告訴女兒。
後來,我索性告訴她:媽媽是做公衆号的。在公衆号上寫文章,賣東西,賺錢。媽媽也很辛苦,但媽媽覺得很值得。因為媽媽在上面有很多朋友。
有時,我也會給女兒看看平台,她當然什麼都不認識,但她會有參與感;
我也會把品牌方寄來的産品給她試用,告訴她:媽媽需要她這個小小體驗官。
後來,有人問女兒,你媽媽是做什麼的?
女兒會自豪地告訴别人:做微信公衆号。
欣賞并熱愛自己的工作,并且讓自己的孩子也認可自己的工作,比什麼都重要。
2
讓孩子心懷善意地去理解職業
“你看,你要是讀不好書,以後就是得這樣做”。
“你看,今天不努力,明天去掃地”
心懷善意去理解職業,不僅僅是對自己父母的職業,也是對别人父母職業的理解。
作為父母,沒必要刻意為之,而是在每一個細節裡,多去告訴孩子别人的閃光:
比如碰到環衛工人,要告訴孩子她們的辛苦,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了幹淨的環境。
比如碰到老師,要告訴孩子懂得體恤老師的辛苦,每天你出現在教室的時候,老師已經到了;你走的時候,老師還沒有走。你休息的時候,老師也不休息。全班那麼多小朋友的衣服需要幫你們穿,那麼多小朋友書要整理。
比如碰到商場售貨員,要讓孩子懂禮貌,告訴她:阿姨很辛苦,為了給你漂亮的衣服,所以每天整整齊齊地放在那裡。
不要在潛意識中讓孩子去認知工作是否是一份好工作。更不要去嘲笑每一個看上去并不那麼體面的人,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去緻敬,每一個努力的人,都需要去鼓勵。
我記得我小時候,父親那一代正好經曆了下崗潮,哪怕如我父親這樣的領導,也不可避免。父親因為一直财務上不錯,所以找工作不難。
但一起工作的老同事,有人擺了小攤,有人去踏三輪車,有人去了食堂端菜。
父親經常跟我說:要學會尊重,無論哪裡見到她們,一定要打招呼。
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遇到他的老同事,都會叔叔、伯伯地喊。
3
告訴孩子:你幻想的體面不是來源于父母
孩子對父母職業的不理解,有些時候是因為,她們發現,自己的父母并不能标榜體面。
但事實上,大多數父母都隻是平凡的父母。
父母從事什麼工作,隻要不偷不搶,沒必要征求你的意見。
18歲前,父母是你的監護人。如果18歲後,你覺得父母不夠體面,可以去找一份自己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
一個人的體面,并不來自于父母,而是來自于自己不斷努力、不斷上進,對人充滿善意,心懷慈慈悲。
沒有人負責你的體面,你的體面都來自于你自己。
跟父母撒潑打滾,你真的體面嗎?
歧視父母的工作,你真的體面嗎?
不尊重自己的父母,你真的體面嗎?
告訴孩子:工作的體面自己給,生活的體面自己給,一切的一切,都要你自己給。
寫在最後
我們要尊重孩子表達自己的權利,但我們不能放縱孩子的無理取鬧。
父母的及時溝通,以及在生活中必要的教導,真的很重要。
“我是你父母,确實不能把你怎麼樣?”
但我是一個努力的父母,你就得尊重我。這是對孩子禮貌的培養,更是對孩子教育觀的培養。
世界多元、生活多元、工作多元,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體面的工作,隻有自認為别人不體面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