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朱乃誠研究員在台北故宮展出婦好墓出土殷商文物特展的開箱記者會上。 朱乃誠 供圖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玉虎、玉龍是中華玉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内涵和表現形式,這當中,玉虎怎樣發展流行起來?玉虎又是如何向玉龍演化的?這些話題在中國傳統的生肖虎年來臨之際頗受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史前文化研究分會會長朱乃誠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解讀他最新完成的“夏商時期玉虎研究”成果表示,夏商時期是玉虎流行的重要時期,并且對西周及之後的玉虎形制演化産生重要影響。同時,玉虎向玉龍演化這一中國古代玉文化中的重要文化現象,也發生在夏商時期。
夏商時期玉虎一覽圖表。 朱乃誠 供圖
夏商時期玉虎一覽圖表(續)。 朱乃誠 供圖
夏商時期玉虎曆經四個階段
朱乃誠介紹說,依據目前公布的考古資料,夏商時期玉虎大體可分為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二裡頭文化玉虎、商代中期玉虎、商代晚期玉虎等四個階段。其中,石家河文化晚期大緻在公元前2200-公元前1800年之間,前後可能經曆約400年的發展過程,其早段超越夏時期最早年代約100多年,但已發現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虎,多在夏代範圍之内。
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目前已在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群譚家嶺遺址發現9件,還發現許多虎頭或虎頭紋樣的裝飾。石家河文化晚期出土許多玉虎頭、虎頭裝飾玉器、變形虎頭,以及虎頭與神人頭像一體玉器這種重要玉器的存在,應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崇敬虎、流行玉虎這一社會背景下的産物。
二裡頭文化玉虎,目前僅發現虎頭的紋飾裝飾,如玉柄形器端頭部位的獸面特征為虎頭。不過,依據在年代早于二裡頭文化的石家河文化晚期有玉虎,以及二裡頭文化之後玉虎的發現情況,推測在二裡頭文化時期可能存在着玉虎,有待發現。
婦好墓玉虎,作極低平的匍匐狀。 朱乃誠 供圖
商代中期玉虎,目前發現數量較少,包括鄭州白家莊墓地璜形玉虎,以及早年發掘殷墟在小屯墓葬出土的大小兩件片雕玉虎,其中,小屯玉虎(大)的虎體形象較為生動,與商代晚期前段玉虎的較為接近,但紋飾為減地陽紋,與商代晚期前段玉虎流行雙勾陰刻陽線紋飾迥然不同,由此可将小屯玉虎(大)作為商代中期玉虎的典型标本,并且可據此推測玉雕工藝上的雙勾陰刻陽紋确實是發生在商代中期之後。
商代晚期的玉虎集中發現于河南安陽殷墟,如殷墟婦好墓出土玉虎有9件(圓雕玉虎4件、片狀兩面雕玉虎5件),還有綠松石虎1件、圓雕孔雀石虎1件、片狀兩面雕石虎2件、1件銅頭玉身虎,并在殷墟西北岡、劉家莊、郭家莊等墓葬與遺址中也有發現玉虎。此外,在山西省靈石旌介村、山東省益都蘇埠屯、滕州前掌大等遺址也發現少量玉虎。
朱乃誠指出,這些種類不同、形制不同、風格不同、裝飾紋樣不同的商代晚期各種玉虎、石虎,還可以進一步區分早晚。其中以婦好墓各種玉虎、石虎可作為商代晚期前段作品的代表,以安陽劉家莊、新安莊、靈石旌介村、益都蘇埠屯、滕州前掌大玉虎可作為商代晚期後段作品的代表。
山東益都蘇埠屯2号墓出土玉虎,為片狀兩面雕玉虎,作覓食狀。 朱乃誠 供圖
玉虎制作商晚期前段達到高峰
朱乃誠表示,依據前述夏商時期玉虎發展的四個階段,可分析得出夏商時期玉虎演化具有四方面特點:
玉虎的形體方面,由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前段,大緻由小向大的方向發展;由商代晚期前段至商代晚期後段,大緻由大向小的方向發展。
玉虎的形制方面,由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前段,大緻由單一的弧形片狀形制向多元形制發展;由商代晚期前段至商代晚期後段,玉虎的形制又逐漸減少,并出現變異玉虎形制。如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隻有首尾上翹呈弧形的奔跑行走狀虎一種;商代晚期前段有伏狀虎、匍匐狀虎、覓食狀虎、行走狀虎、奔跑行走狀虎、奔馳撲捕狀虎、半卧狀虎等多種,還出現玉虎刻刀;商代晚期後段主要有覓食狀虎,也有個别的匍匐狀虎與奔撲狀虎,并出現異形玉虎,新出現卧睡狀虎、伏地昂首張望狀虎。
婦好墓玉虎,作奔跑行走狀,兩面施刻雙勾陰刻陽線紋飾,昂首,張口露齒。 朱乃誠 供圖
玉虎的雕琢工藝方面,由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前段,大緻由粗略的簡單弧形片雕工藝向精細的複雜片雕工藝發展,并且出現繁缛的圓雕工藝作品;由商代晚期前段至商代晚期後段,玉虎的雕琢工藝趨于簡化,圓雕作品少見。
玉虎的裝飾紋樣方面,由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商代晚期前段,大緻由素面向施刻紋樣裝飾發展。商代中期存在減地陽紋裝飾,在商代晚期前段形成繁缛的雙勾陰刻陽線裝飾紋樣;由商代晚期前段至商代晚期後段,玉虎的紋樣裝飾逐漸減弱,雙勾陰刻陽線裝飾紋樣較為粗略,紋飾圖案簡化,并返璞出現素面玉虎。
婦好墓出土玉虎(半成品)。 朱乃誠 供圖
朱乃誠認為,夏商時期玉虎演化的主要特點表明,玉虎的制作在商代晚期前段發展至高峰。在商代晚期前段,制作虎作品的材質多樣,玉虎的形制多樣,而且形象生動,各有風格,雕刻工藝發展,實施多種雕刻技術,刻紋精細,追求美感,手工雕刻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這應與當時崇尚玉器的使用以及崇敬虎、流行虎作品的社會時尚有關。
此外,在婦好墓出土的玉虎中,可能還存在配對現象,這反映當時社會何種意識觀念有待進一步研究,“但确實是反映了當時社會上層流行使用虎作品的一種重要現象”。
婦好墓出土一件孔雀石虎。 朱乃誠 供圖
商晚期玉虎向玉龍演化有三現象
朱乃誠表示,玉龍大緻出現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目前考古發掘出土年代最早的玉龍,是石家河文化晚期肖家屋脊遺址出土玉盤龍,這件玉盤龍的形态較為原始,龍首及其五官特征不明顯,它在江漢地區的出現可能與中原地區對江漢地區的文化影響有關,“但目前在中原地區尚未發現公元前2000年前後的玉龍,我們期待着發現”。
目前發現的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後的玉龍,主要見于商代晚期,如殷墟出土許多玉龍,包括圓雕玉龍、半圓雕玉龍、片狀兩面雕玉龍、璜形玉龍、玦形玉龍、環形玉龍等。
在中國古代玉文化中,商代晚期玉龍的形制與兩周、秦漢及之後的玉龍有着直接的演化關系。然而,已發現的公元前2000年前後玉龍的形制與形态,如遼西“C”形玉龍與石家河文化晚期玉盤龍,卻與商代晚期玉龍的形制與形态區别較大,似不存在形制上的早晚演變關系。
依據目前考古發現,朱乃誠推測玉龍大概是在商代晚期由玉虎演化而來,這是因為商代晚期存在玉虎向玉龍演化的三方面現象。
資料圖:朱乃誠研究員應邀在一場講座上做報告。 朱乃誠 供圖
一是商代晚期玉龍的形制與玉虎接近。目前發現的商代晚期玉龍,如圓雕玉龍、半圓雕玉龍、片狀兩面雕玉龍、璜形玉龍以及玦形玉龍等,其首部都為虎頭形态,角大都為寶瓶形,也有蘑菇狀或尖角形虎耳,身軀為卷曲的龍形,有的身軀則表現出虎的特征。這種玉龍可稱為虎首玉龍,是由玉虎向玉龍演化而形成的一種形态。
二是商代晚期玉虎存在着玉龍的特征。商代晚期玉虎上體現龍角特征的現象雖比較少見,但反映出商代晚期玉雕作品中,虎與龍的特征相互借用。這可能也是玉虎向玉龍演化而出現的一種現象。
三是商代晚期後段的玉龍延續着商代晚期前段虎首玉龍的形制。商代晚期後段玉龍的形制與商代晚期前段玉龍的形制比較,形體、身軀、裝飾紋樣有區别,并且多素面,但首部形态相同,都是虎頭,都可歸屬虎首玉龍,這些現象顯示商代晚期後段玉龍延續着商代晚期前段玉龍的形制,也都是虎首玉龍。
朱乃誠表示,這三方面現象表明,商代晚期虎首玉龍與商代晚期玉虎存在着密切的關系,前者由後者演化而來。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