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姜又名菊芋、鬼子姜,是一種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産于北美洲,後經歐洲傳入我國,其地下塊莖富含澱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煮熟或者熬粥。也可以腌制成鹹菜,曬制成菊芋幹,或提取成澱粉和酒精原料。種在宅舍附近可做觀賞作用,菊芋也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官員稱為“21世紀人畜共用作物”。
洋姜原産于北美洲,經歐洲傳入我國,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均有栽培。有耐寒抗旱的特點,對土壤要求不高,一般路邊、廢墟、宅邊都可生長。
2.洋姜外形特點
洋姜由植株根莖、葉、花和果實五部分組成。
根莖:根莖直立,株高2-3米,呈扁圓形,有不規則的突起,地下塊莖是不規則的多球形,可以按皮色來區分品種,多數呈紅、黃或者白色。
葉:葉基部每個關節上都生着兩片葉子,葉子呈長卵圓形,葉頭尖,葉面粗糙,葉子背面有絨毛,葉邊緣呈鋸齒狀。
花:頭狀花序多個,生于枝端,呈黃色,外圍舌狀花,不易結實,花期8-9月。
果實:果實瘦小,呈楔形,上端有2-4個有毛的扁芒。
3.洋姜的主要價值
洋姜的用途廣泛。洋姜含豐富的菊糖、多縮戊糖、澱粉等物質,性味甘、平、無毒,有利水去濕、和中益胃及具清熱解毒的作用。洋姜做成湯可以做為利尿劑,洋姜攪碎取汁生食可清熱涼血,用于腸熱便血,洋姜煮粥适用于糖尿病、浮腫、小便不利者。
研究顯示,洋姜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裡内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洋姜後同樣能夠得到緩解。
洋姜的塊莖和莖葉是很好的飼料。塊莖含有較多的澱粉和蛋白質,營養價值高并且脆嫩适口,是适合家禽的青飼料。
洋姜經提取後的菊粉經過複雜的化學過程,可以轉化為果寡糖,果寡糖中含有的高果寡糖加入大腸杆菌後經過細胞工廠的作用,即可轉化為生物柴油。
洋姜的塊莖在工業上是一種提取菊糖和加工酒精的原料,把菊粉加入牛奶、酸奶、乳品飲料等食物中,都能提高口感和口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