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蝦養殖的前景及市場

對蝦養殖的前景及市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8:12:06

文:澳華集團蝦蟹料産品副總監 韋林生

中國水産頻道原創報道,衆所周知,對蝦養殖風險很高,賺錢的比例比虧本的比例少,因為太多因素不可控,比如種苗、氣候都是養戶無法控制的,還有一些病害養戶也很難控制,如病毒病沒藥可醫,白便也很普遍,對産量影響比較大。既然對蝦養殖風險那麼高,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可以提高成功率和盈利水平?

我們要想提高産量和效益,一定要找到自身短闆,然後把短闆加強,産量和效益就會增加了。每個人的短闆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全部是短闆,補得了這個補不了那個,所以怎樣養都是虧,有些人短闆不多,碰到好的年份短闆每影響到就賺多一點,差的年份短闆影響到了可能也會虧一點,而基本沒有短闆的人幾乎是每年都賺得不錯。一般來說,苗種很多養戶無法改變現狀,硬件也基本上維持不變,那麼可以主觀去調整就隻有養殖規劃、養殖管理和養殖技術。

塘少的養戶由于養殖管理做得很到位,而且塘也少,沒有多少空間做規劃,所以散戶可以提高的空間主要就是養殖技術了,養殖技術提高了産量和效益一般都能提高。而養殖大場最大的問題(短闆)就是管理比較差,即使給與很好的養殖技術也不一定能立竿見影看到效果,因為技術在他手裡打折扣了,而且塘比較多,靈活性很高,所以可以通過養殖規劃來填補管理上的不足。

這就是為何養殖大場很有必要做養殖規劃,而散戶就顯得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散戶也就那幾個塘,不行了馬上幹塘進水再來過,而大場就涉及太多方面,因為一旦發病就不是一兩個塘的事,從幹塘到再放苗要很長的時間。就跟出門一樣越是到遠方事前越要做規劃,養殖場越大越是要做養殖規劃。

下面重點就是談談如何做養殖規劃,做養殖規劃就是要解決養殖還沒有開始之前通過不斷的評估和衡量,做到理論上成功率和盈利水平都兼顧的最佳方案,如果養殖規劃做得好,真的就可以做到即使虧本也會比不做的少虧很多,而賺的時候可以賺得更多。

一,做養殖規劃的原則:穩為首,盈利其次

比如說追求較高的盈利水平,今年可能賺到100萬,但明年可能虧30萬,但是穩紮穩打去養,今年賺50萬,比高利潤100萬少一半,但是第二年還是賺50萬,因為它很穩呀,兩年時間就多賺了30萬。特别是養殖大場,因為面積大,不用同散戶那樣追求高利潤,主要做得穩,每年一畝比散戶少賺一半都沒關系,因為總面積大,最終賺錢一定是比散戶多,年年賺錢比一年賺一年虧的心理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所以,養殖規劃首要是要做到穩,先做到不虧,然後在不虧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綜合實力來把利潤做到最大化。以前打仗的常勝将軍之所以常勝,首先開戰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完敗,就是即使打敗了,也是付出最小的代價。

二,養殖規劃如何做到穩?

1、避免價格風險。比如今年到底養哪個品種會賺錢的機會更多呢?選對了輕松能賺錢,選錯了可能輸得很慘,就像去年養草魚一樣,由于價格太差,很少有人賺錢,而選擇加州鲈的很多賺了錢,這就是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要先選對品種,選錯了品種,養得越好有可能虧得越多。

一般選擇的主要标準之一就是這個品種到底今年的價格好不好?價格好就容易賺錢。那麼怎麼判斷價格走勢呢?價格無非是受到供應和需求兩個因素的影響,供大于求的時候跌價,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會漲價,就像現在水産品價格低迷,是因為餐飲業還未真正開放,需求不多,供應過多,所以價格不理想,再過一段時間随着餐飲業越來越放開,需求不斷增加,如果供應變化不大的話,價格肯定是要漲上來的。

現在的加州鲈号稱第五大家魚,大家都認為是個快速崛起的品種,但很多人很迷茫,因為盡管說銷路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由于飼料的突破,養殖面積和産量也增加了很多,最終是供大于求還是供不應求或者是供需平衡大家基本是沒有底的,原因就是對信息的掌握的不夠,就無法判斷清楚。要想判斷一個品種的價格就要從種苗、技術、流通還有養殖面積變化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來做才能比較準确。

除了品種選擇,一個品種在一年之中每個月的價格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白對蝦來說,每年的蝦價波動還是很大,在冬季價格幾乎是高溫期的兩倍,如果掌握了蝦價的走勢,就知道規劃什麼時候收獲盈利水平最高,在什麼時候養殖和收獲會有較大的價格風險。

2、減少和避免養殖風險。每個品種都有不好控制的病害,這就造成了養殖風險,像豬有非洲豬瘟,雞鴨有禽流感,加州鲈有諾卡氏、羅非有鍊球菌、對蝦有病毒病,所以要做好養殖規劃一定要減少和避免養殖風險,就必須很清楚地了解所養品種的各種病害及發病規律。

我現在就拿白對蝦做個例子來講解如何減少和避免養殖風險,其它品種道理是相通的。

首先,要了解白對蝦各種病害的流行特點和規律。

因為白對蝦緻命的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細菌病和肝腸孢子蟲,病毒病包括虹彩病毒、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細菌病則是白便和EMS(腸炎偷死),肝腸孢子蟲主要跟苗種有關,所以在蝦苗把關上去做就可以了,那麼就要了解病毒病、白便和EMS的流行特點和規律,就基本能知道一年中哪個階段養殖風險最大,哪個階段最小。

病毒病主要跟水溫和蝦的抗病力有關,喜低溫怕高溫;而細菌病則相反,喜高溫怕低溫;在水溫處于兩者都能适應的時候,往往是病害最嚴重的的時候,因為兩種病害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容易出現并發症,所以預防難度更大。

綜合分析,一年之中最難養的是上半年,尤其是每年的5月份和11月份是病害高峰期,需要特别重視這兩個月,既是病毒高峰,也是細菌病也流行的月份,因為病毒病基本上沒藥可醫,而細菌病還能較大程度地控制。

三,對自己綜合實力有個充分的認識和評估是養殖規劃做得科學合理的基礎

首先要從硬件來評估,怎麼樣的硬件決定了這個塘的最高産,再多就超過負荷了,就像土塘的硬件是做不到高位池那麼高産的,你硬要設計到高位池的産量,隻有老天能幫你了。溶氧和處理氮的能力決定了承載量即産量,不能滿負荷去設計産量。

其次要從養殖管理來評估,如果自己場工人不夠或者工人不夠負責,那麼就不要采用操作比較複雜的養殖模式或技術方案,否則執行不下去。

最後是養殖技術評估,從調水技術、投喂技術、病害防控技術等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裡,自己适合養哪種苗種,适合采用快蝦模式、快大模式還是混養模式。

總之,沒有最好的養殖規劃,隻有最适合的養殖規劃,評估充分後就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養殖規劃。

四,養殖規劃如何在穩的基礎上做到利潤的最大化

一般來說,難養的時候蝦價會比較好,所以需要在風險和利潤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通觀整年的蝦價走勢,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五月份蝦價都不錯,利潤空間比較大,而2月份到4月份又是最高的蝦價,再通觀整年的養殖風險點,上半年最難養,特别是五月份是風險最高的一個月,如果用兩條線放在一起,就會發現形勢是很明朗了:首先,12月份到2月份是一年之中最好養的,這麼多年的數據也是證明這一點,如珠三角這兩年白水塘平均産量400斤左右,而在冬棚(就是這幾個月)平均畝産超過600斤,而蝦價也是最好,風險低利潤又高是很難遇到的,而養殖對蝦就有這麼好的機會,因為到冬天的時候北方太冷養不了,而且冬天對活蝦的需求比較旺,所以造就了低風險和高利潤并存的好機會;其次,蝦價比較好的就是4到5月底,如果順利養出來利潤也是不錯的,但是這兩個月是風險最高的,養殖難度大;最後,就是下半年,蝦價最差,但風險一般。

這三種情況該如何取舍呢?毫無疑問養冬棚是不二之選,都養順利的話,一造冬棚比三造白水塘賺錢還多,下半年雖然蝦價還不算好,但一斤還是有5元以上的利潤,而且養殖風險一般,做到保本以上不難,所以這造蝦也可以去養;最糾結的就是上半年這一造了,因為蝦價雖好,但五月份風險很高啊,我覺得這一造必須要好好思考,對自己有個充分的評估,如果自己這幾年這造蝦勝率還可以,那麼就可以養,如果這幾年養得都不好,這造蝦就要調整了,因為養不好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明知十賭九輸還要賭呢。

上半年心裡沒底的怎麼調整呢?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等到五月份下旬之後再放苗,避開發病高峰期,這種做法我是比較贊成的,但很多人可惜空塘幾個月浪費了塘租,因為你如果去養,百分之90%的概率是虧的,意味着可能你養10個塘虧九塘,或十年虧九年,那麼虧進去的就不止塘租了,還有人工、飼料、電費等等,而且等多幾個月再放苗,蝦塘得到更長時間的修整,下造蝦更加好養。

第二種方式就是要做到五月份的時候蝦已經是差不多要上市了,這時候大規格的蝦抗病力也強很多,沒那麼容易發病,即使高峰時被别的塘感染了,上市也不虧。不過這種做法相對麻煩和需要一些條件,如果是三月份氣溫比較高就早一點放苗,用好苗、好料和低密度,到五月份的時候規格就比較大了,如果氣溫不夠放不了那麼早,可以考慮在二月份的時候用部分塘蓋棚标苗,到三月份氣溫上來的過苗到露天塘,這種方式更好,因為到五月份的時候規格更大,利潤更高,但有個風險,就是過苗那幾天容易發病,但是對于有經驗的人這個風險不算很大。

第三種方式就是輪養别的品種,這個輪養品種要滿足幾個條件,第一就是周期短,不能影響五月份後放蝦,第二就是能保本和赢利機會大,就是不要放高風險品種,因為本來就是規避風險,現在還是風險高就是多此一舉了。珠三角有個非常好的品種符合這個條件,它就是泥鳅,泥鳅的養殖周期在上半年就是三個月左右的周期,而且2月份到5月份水溫不高,泥鳅病害少,成本可控,價格這幾年也是相當的平穩,都是在平均成本價之上,雖然比不上蝦的利潤高,但是它很穩,那麼就值得這樣選擇了。

上面是珠三角區域可以選擇的,而台山和陽江和珠三角有較大的不同,因為這兩個區域土塘幾乎不養冬棚,而且泥鳅也不适合,台山和陽江一般一年養兩造蝦,已經少了冬棚蝦那麼好的機會。台山大部分養戶面積都比較大,管理上比較薄弱,養殖兩造蝦,每造蝦的養殖周期都可以比較長,所以不必像珠三角那樣追求生長速度快和高利潤,追求的要穩,那麼第一造蝦混養來預防病毒病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放高抗苗,容易扛過五月份這個風險高的月份。

五,适當輪養能為養殖規劃錦上添花

種過農作物的人都知道在一塊地上種植一種農作物,幾年後産量就會越來越低,然後換上别的品種幾年後再種回來這個品種,産量恢複不少。這是因為每一種農作物吸收的營養有所不同,長期種一種農作物就會導緻某一種營養不足,限制了産量。

其實水産養殖業也存在這種現象,特别是甲殼類如對蝦更加明顯,在2017年我專門花了不少時間對輪養對于對蝦養殖的影響進行了調研,如下面兩個案例,我親自參與調查的泥鳅輪養對白對蝦的産量和成功率有很明顯的提高作用。

新會睦州二頃沙圍,約400畝塘,16年養泥鳅,由于16年泥鳅價格下跌厲害,17年白水塘改養白對蝦,成功率9成以上,平均畝産600斤以上,顯著高于市場水平。當時新會平均畝産300斤左右,成功率30%左右。

同樣是17年,中山港口有8個客戶養泥鳅後轉養白蝦,有7個實現盈利,平均畝産475斤,成功率90%。當時中山平均畝産250斤左右,成功率30%左右。下圖是收集到的數據。

對蝦養殖的前景及市場(如何提高對蝦養殖的成功率和盈利水平)1

為什麼輪養有那麼好的效果?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經過輪養後病原減少。1、不同品種間的病菌很少交叉感染;2、魚的黏液能抑制部分蝦的緻病菌;3、休養一段時間後病菌潛伏或減少。第二個原因就是礦物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藻類、蝦和有益細菌都需要礦物質,魚蝦輪養,魚對礦物質的吸收相對較少,飼料、水源等所含礦物質得以在池塘沉積,養蝦時礦物質就會比平時多。第三個原因是輪養其它品種後,底部得到較大的改善。輪養的泥鳅、斑節蝦、羅蝦都喜歡鑽底,可以增加底部通透性及緩沖能力,底部環境變好之後,營養循環正常運轉,藻相相應地保持較好的狀态,這樣底好引起水好,水好可讓蝦好。

如果掌握了輪養這個利器,養殖規劃就變得簡單和有保障很多,比如你平時養得一般般,但是經過輪養後,也沒有在别的方面做出改進,産量和成功率都能提高了,自動把自己一些短闆補上,那麼養殖規劃就可以更加靈活了。

我分享一個案例,一個大養戶如何通過輪養這個簡單操作的輪養模式來調整養殖規劃達到明顯提高養殖成績。

上面也說過了,我在17年9月份開始跟進廣州番禺區域的服務,以前對這個市場了解不多,過去後發現這個市場普遍比新會那邊畝産少兩百斤以上,通過一個月的調研分析後發現是土壤酸性底和地下水重金屬和氨氮嚴重超标引起,所以我針對這兩個問題對技術主線進行了較大的調整,然後讓一些我重點跟進的養戶在冬棚開始使用,這個案例裡的大養戶水面100畝,12個塘,我根據評估我給他設計了一個養殖流程,設計産量為每畝600斤,溝通後他跟我說隻要能做到畝産400斤已經滿足了,因為當時很多人的畝産就是200斤,400斤也算不錯了。到春節放假前,他當時大多數塘的蝦已經60條到70條之間,畝産估計都已經超過400斤了,那時候估算春節期間賣蝦怎麼樣也能賺不少了,但是春節回來後去那裡了解情況,說沒什麼賺,原因是春節期間蝦不少塘在最後環節掉鍊子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就覺得雖然技術有改進了,但可能還是有一些短闆被我們忽視了,所以我認為他這裡要動用輪養模式來彌補這些短闆。

考慮到上半年難養,上半年的泥鳅價格也還可以,所以養殖規劃為上半年養泥鳅,通過養一批泥鳅後讓下批蝦更好養,他也相當配合,就按照這個規劃去操作了,上半年自己開泥鳅花然後自己養為主,多了就賣花,結果上半年賺了十幾萬,到九月份的時候拿四個塘養白對蝦,到十月份抓蝦,都是六十多天,平均畝産400斤,因為蝦價還可以,所以又賺了十幾萬,11月份時拿其它塘标苗過塘,整個冬棚每個塘都賺錢了,到19年的時候繼續采用這種輪養的規劃,産量比18年還高。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養殖規劃的威力,隻要把養殖規劃做好了,就能彌補自身的很多短闆,從而提高成功率和盈利(更多養殖分析、技術方案請您關注澳華集團官方微信澳華家園,aohuajiayuan查看)。

【關鍵字】:對蝦 養殖規劃水産養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