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9:56:10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今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各方面“素質”的教育,懂禮貌、有責任感、勇敢、善良,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學會分享。

因為不會分享,會被認為是自私的表現,自私可不是一個值得稱贊的詞語。

孩子的确需要從小培養優秀品質,但作為家長,請扪心自問一下:在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過程中,是否真的理解分享是什麼?意義是什麼?你教對了嗎?

一對父女引發的思考:

可愛的小女兒與爸爸分享甜甜圈面包,掰開發現一大一小,怎麼辦呢?自己好喜歡大的,那就把小的分享給爸爸好了。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1

爸爸面對女兒做出的選擇,并沒有責備或者教訓,而是欣然接受了小面包,并且告訴女兒隻要你覺得高興的,有餘力贈與别人的,就可以了。

不過,兩個人約定下次買了面包,要把大的給爸爸。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2

這段短視頻在社交媒體發布後,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網友質疑爸爸的教育方式,“孔融讓梨”的道理難道不需要教給孩子嗎?小孩子占用大的,給父母小的,這是對的分享方式嗎?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隻能說你還不曾明白分享真正的意義。

分享的真谛是幸福

分享是将一個人的東西分給兩個人“享有”,我認為“享”字也有“享受”之意吧。

将一個東西分給其他人,大家都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某樣東西,并因此感受到了幸福快樂。這就是分享的目的和意義。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3

也就是說,真正的分享必然是使人幸福的,而不是明明我也很想要,卻要逼着自己不開心、讓給你。由此可見,現實中教孩子分享,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

如果短視頻中的小女兒在爸爸的教育下,勉強将大面包分給爸爸,自己因此不夠吃、不開心,那麼這次分享就失去了意義。

當有了一次分享不愉快的經曆後,小姑娘或許再也不願意主動分享任何東西,因為她無法在滿足自我需求的同時得到心靈的愉悅。

強迫分享毫無意義

在其他人的強迫或極力勸說下的勉強分享,會是什麼樣的呢?

小女孩在早教課堂上玩玩具,同班小朋友也很習慣,希望得到這一玩具,小女孩因為擔心玩具被弄壞而拒絕了。

此時,老師和同班小朋友家長極力勸說她要有分享精神,最後小女孩迫于無奈将玩具分給小夥伴玩了一會兒。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4

但小女孩回到家中卻在媽媽懷裡委屈地哭了,因為她認為自己不樂意、不情願,并且在這次分享過程中自己是被動的,始終保持警惕、擔憂的心情。

寶媽沒有責怪女兒不懂事、沒有分享精神,而是告訴孩子做得對,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如果自己的确不願意,或者有所擔心,要大膽講出來,守護自己的東西,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不是分享,而是有了“脅迫”甚至道德綁架的意味,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想想你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合理。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5

父母請正确看待分享

父母在教育孩子學會分享的過程中,要注意前提和基礎,在孩子有能力、有餘力的前提下,并且會獲得快樂的前提下,與他人分享,達到雙赢的目的,這樣的分享才有意義。

如果父母一味教育孩子,以大無畏的精神來完全讓出自己的東西,孩子隻能委屈自己,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自我保護的意識,甚至形成讨好型人格,遇人不淑時往往會受到欺負和傷害,時間久了,還容易對社會規則産生錯誤認知,無法正确認識人際關系和行事準則。

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分享應該怎麼做(多數父母從理念上就錯了)6

這樣看似無私的孩子,恰恰最容易在社會交往中處于弱勢,無法得到物質和精神世界的自我滿足,從而對人生産生消極态度。

分享是美好的,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方式并真正感受這份美好,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真正需要培養和建立的優良品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