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皮膚松馳出現明顯的皺紋,是與增齡老化和頸闊肌的長期收縮有關,兼有體位性和動力性兩種因素在内。手術矯治範圍應包括皮膚、筋膜、頸闊肌和頸部脂肪在内。張滌生教授(1990 年)将頸部皮膚松馳的分類分為四級,并提出相應的手術方法,現分述如下∶
0級:面部存在老年性的改變,但頸部尚無松馳現象。選擇手術方法——隻需行頰部和頸部乳突區的皮膚提緊,然後在頸闊肌的後緣将淺筋膜向乳突方向折疊縫合數針。
Ⅰ級∶頸部皮膚輕度松馳,在颏下和颌下區有少量脂肪沉積。選擇手術方法頰部的淺筋膜向上在顴弓下區行折疊縫合。
Ⅱ級∶頸部皮膚中度松馳,颏下和颌下區有薄層皮下脂肪,在颏下區頸闊肌中度松垂及颌下腺下垂。選擇手術方法——切除颏下和颌下的多餘脂肪,頰部和頸部淺筋膜折疊縫合,頸闊肌中段垂直切除。
Ⅲ級:有兩種類型,一為脂肪頸。即頸部皮膚有嚴重松馳,在颌下和颏下區有一厚層皮下脂肪,頸闊肌有輕度或中度松馳。選擇手術方法——典型面頸部除皺術和附加額下部小切口,切除颏下和颌下區脂肪,頸闊肌水平褥式縫合,另一種為細長型頸。有一個瘦長和明顯松馳的頸部,颏下區由于頸闊肌的重度松馳、肥大、收縮、呈現兩條粗大的垂直索帶,有些病例此索帶可出現于颌下區。颏下和颌下區有少量皮下脂肪,偶爾有下颌腺下垂。選擇手術方法——頸闊肌折疊縫合或切斷後,将肌瓣做90度旋轉折疊縫合,頸部淺筋膜仍作水平式折疊縫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