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接上一篇的定語後置,需要回顧的童鞋請點擊下面這篇文章:
「文言句式」一篇文章帶你搞懂“定語後置”四種結構
今天小編老師要通過一篇文章帶大家搞懂文言常見句式——“狀語後置”。
在講這種文言現象之前,要跟大家說一說什麼是“定語”和“中心語”。
一、什麼是狀語?狀語的功能是什麼?現代漢語中狀語一般放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态、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在現代漢語中,狀語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1.副詞作狀語,比如“輕輕地”、“明目張膽地”這些;
2.表示時間、處所的名詞經常做狀語,比如“明天”、“校園裡”這些;
3.介詞結構常做狀語,比如“用手”、“在教室裡”這些
下面舉幾個例句,大家找找每句話當中的狀語:
(1)我明天考語文。
(2)湖人再一次捧起總冠軍獎杯。
(3)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
應該不難找,謹記狀語的定義——放在謂語前,用來修飾動詞或形容詞。“謂語前”很重要,再強調一次!
第一句“考”是謂語動詞,前面的“明天”就是時間狀語;第二句“捧起”是謂語動詞,“再一次”就是狀語;第三句“大雪紛飛”是謂語,介詞結構“在南方的豔陽裡”就是狀語,很簡單吧~
文言中有一種常見現象是“狀語後置”,那是不是把狀語和謂語調換一下語序,就是“狀語後置”了呢?并不是的!
在上面三個例句中,隻有第三句有機會成為古文的狀語後置,為什麼?因為第三句的狀語是個介詞結構。
二、狀語後置的三種基本結構所謂狀語後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詞結構(多為由介詞“于”、“以”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時往往會置于謂語後。是倒裝句的一種。
狀語後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詞”。以下幾種“狀語後置”結構,隻是介詞改變了而已:
1.謂語 【介詞“于” 名詞】
比如: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
“于晉”和“于楚”構成介詞結構,兩個虛詞“于”都是“表對象”的用法。全句意思是:因為鄭文公曾對晉文公無禮,而且還依附楚國。
2.謂語(一般是動詞) 【介詞“以” 名詞】
比如:申之以孝悌之義。(《孟子》)
“以孝悌之義”構成介詞結構,虛詞“以”是“把”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把孝悌的道理反複講給百姓聽。
3.謂語 【介詞“乎” 名詞】
比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乎己”構成介詞結構,虛詞“乎”是“對、對于”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檢查反省。
當然,狀語後置也有一種比較複雜的情況,那就是省略介詞的狀語後置。比如初中《周亞夫軍細柳》中的一句:
乃以宗正劉禮為将軍,軍霸上。
“霸上”是一個地點名詞,前面是名詞作動詞的“軍”,意思是:在霸上駐軍。發現沒有,翻譯後的句子補充了一個介詞“在”,而且跟原文語序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一個狀語後置句。
【今日練習】下面文段加粗句子存在倒裝現象,請指出,并把翻譯成現代漢語。
張廷珪,河南濟源人。第進士,補白水尉。累遷監察禦史,按劾平直。武後稅天下浮屠錢,營佛祠于白司馬坂,廷珪谏,後善之。召見長生殿,賞慰良厚,因是罷役。張易之誅,議窮治黨與。
——節選自《新唐書·張廷珪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