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赤子語錄

赤子語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9:17:30

赤子語錄?——讀李少君的詩◇袁姣素,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赤子語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赤子語錄(會創造一個世界)1

赤子語錄

——讀李少君的詩

◇袁姣素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句話可以說是傅雷的墓志銘。也是他留給兒子的家書,而我并不是要說《傅雷家書》,我要說的是他這句話裡所蘊含的詩性和詩意,這裡面所包含和延展的另一個世界,是内心強大的孤獨,是孤獨的力量所創造的世界。這種可無限放大的詩性空間,給人們以豐富和想象。

詩人李少君也是有孤獨之心的,他的孤獨可以理解成另一種立場和立意,是可長可短的故鄉,是血肉相融的親情呼喚,是一種當下與曆史之上的多元化構建。他用懷舊與虛拟的方式勾勒出各種故鄉,各個不同時代的故鄉,各人眼裡不盡相同的故鄉。他用靜态的描摹通過放射性的觸摸,讓花草繁榮,牛羊生動,賦予生活中生命之源的流動,表達出一種安靜的力量,以及精神層次上的靈肉合一。比如他的《故鄉感》——我和各地的人們都有過交流/他們都有着固執但各異的故鄉感/胡同那頭射來的一道晨光/映照熱氣騰騰的早點鋪/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聲/……但是,最打動我的是一個遊子的夢呓:/院子裡的草叢略有些荒蕪/才有故園感,而闊葉/綠了又黃,長了又落……無疑,這淡淡的呓語之中流淌着詩人濃得化不開的鄉愁,這種歸來去兮的疼痛感搓揉纏繞,那種無以言說的無奈感、滄桑感如鲠在喉,營造出一個遊子魂牽夢萦的家園之夢,以及精神貴族的詩歌氛圍。似是而非的,會讓人想起餘光中的《鄉愁》來,但這兩種意境是不同的,相同的都是在孤獨中創造出一個世界。而詩人李少君的意境是開闊的,是别有洞天的,甚至是他精神王國中的希臘小廟,那是另一方天地和世界,是現代詩歌中的烏托邦。來看他的《我是有故鄉的人》——我是有故鄉的人/我的故鄉在東台山下漣水之濱/我每回一次故鄉/就獲得一種新的打量世界的視角/……我是有故鄉的人/每次隻要想到這一點/我心底就有一種恒定感和踏實感/那是我生命的源頭和力量的源泉。可見,這首誕生在二十一世紀的詩歌沖出了情緒渲染的潮流,思想簇新,節奏明快,視角獨特。一些平凡的生活場景能把人拉到一個特定的環境,仿佛穿越一個時代,喚醒一個沉湎在異地的遊子,一次次提醒自己“我是有故鄉的人。”從“我父親今年八十六/但他的思維仍停留在五十年以前……每次,我從外地趕回來,看見他總有些激動/他卻毫不驚奇,仿佛我從未離開過家裡……”這字裡行間流瀉而出的是詩人滿滿的自信與自豪。盡管也有些許的憂郁意味,但大多是化悲傷為力量,以一種抵達心靈的甯靜與柔和之美化解這個時代諸多的憤懑與怨怼之氣。在這個需要去尋找詩意的時代,在這個以夢為馬的時代,李少君的詩歌在淡定從容之中潛移默化,将我們庸常的生活在時間的河流中注入光芒。他溫和爾雅的風格,輕輕慢慢的基調,不經意的一次閃光,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引領着時代的另一種潮流和風情萬種。

這裡仍然要說到傅雷,傅雷的文字翻譯是讓許多人服氣,自歎不如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開篇第一句,許聰這樣翻譯:江流滾滾,震動了房屋後牆。韓滬麟這樣翻譯:屋後江河咆哮,向上湧動。而傅雷這樣翻譯:江聲浩蕩,自屋後升起。哪種譯文更有意蘊與氣魄,不言自明。傅雷譯文語言的非凡的張力和簡潔令人拍案叫絕,寥寥幾字什麼都有了,包括意境的美好,氣勢,力量,且不乏詩意。這讓人不自覺地想起李少君的一首短詩《傍晚》——傍晚,吃飯了/我出去喊仍在林子裡散步的老父親/夜色正一點一點滲透/黑暗如墨汁在宣紙上蔓延/我每喊一聲,夜色就被推開推遠一點點/喊聲一停,夜色又聚集圍攏了過來/我喊父親的聲音/在林子裡久久回響/又在風中如波紋般蕩漾開來/父親的答應聲/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這首短短的《傍晚》會令人想起許多人的傍晚,童年的,中年的,老年的;田園的,都市的,遊離在外的。這如許之多的傍晚被定格在那一瞬,就像白紙被釘在了牆上,等待許多的炊煙升起,打馬歸來,或是推開柴扉,等待夕陽一點點染紅擺在石凳上的白米飯。而李少君的那個傍晚在喊父親吃飯的林子裡暮色四合,“父親的答應聲/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這溫馨而安詳的時刻,父親的答應聲使夜色似乎明亮了一下,在這靜穆的氛圍中輕輕地被注入了一種動起來的力量,就那麼一個微妙的動作,達到了一種心靈的和諧與統一。這種從田園到都市的完美過渡,無縫地對接,自然而然地生發,使這短短的傍晚完成了一種自然抵達的使命。就像許多人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開篇的第一句,傅雷的翻譯就與衆不同,給人打下了深深地印記,讓人一眼就能記住。

傅雷說,“赤子孤獨了,會創造出一個世界。”這個精神的世界也許每個人都是相同的,而每個人的孤獨感也許又是不同的。傅雷的孤獨隻能是傅雷的孤獨,他率真剛直的個性造就了他的孤獨,他的孤獨又創造出來屬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李少君的孤獨似乎來源于内心的更深處,神秘而稠密,樸素又冷靜。他用詩意栖居的家園感重建精神上的回歸,有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智,在現實和虛幻之中出沒,他的内心是安甯的,又滿懷着對理想生活的憧憬。他的理想的自由王國構建在他簡樸而感性的線條之上,他的語感和節奏舒緩,帶着純真而自然的夢幻,如一首《抒懷》——樹下,我們談起各自的理想/你說你要為山立傳,為水寫史/我呢,隻想拍一套雲的寫真集/畫一幅窗口的風景畫/(間以一兩聲鳥鳴)/以及一幀家中小女的素描/當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裡的木瓜樹下。

道家有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做為上世紀八十年中期珞珈詩派代表詩人之一,李少君緻力于傳統詩學與美學的統一,以自由、和諧、柔和、自然為根本,挖掘生活的本真态度,寄寓生命的真谛,延伸詩歌的本質,并且有“自然詩人”之美譽。正如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倪偉說“少君謙遜地将自己的詩稱之為草根詩,但其實他的詩卻溫潤如玉,散發着我們這個時代所獨有的那種中産階級氣息。這樣的詩,是在亂世的喧嚣中對于甯靜的向往,是在主體的破碎中對于超然的夢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