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17:12:42

前 言

  紅色代表着火之色、血之色、生命之色,是中國文化别具特色的标志,被冠以獨一無二的名字“中國紅”。漢字中表示紅色或與紅色義項相關的字很豐富,如“赤”“朱”“丹”“紅”,這些字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有着怎樣的意蘊呢?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1

宋 蘇漢臣《秋庭戲嬰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生活在古老中華大地上的先民很早就發現了顔色并能夠運用顔色。紅色是人類最先認識并與之發生情感溝通的顔色之一,它是原始時代甚至于是整個曆史上人類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象征。

  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已經有了對紅色的審美意識。考古人員在山頂洞人的墓葬中發現屍體周圍有赤鐵礦粉末的痕迹,還在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中發現用赤鐵礦染紅的石珠;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時期的甕棺裡發現有塗灑紅色和黑色顔料的人骨,出土的各種彩繪陶器也有紅色的應用,如俗稱的紅頂碗,即因口緣下有一條紅色或橘黃色寬帶而得名,一些陶器上還有朱書、墨書痕迹。出土于河南安陽殷墟的商代“土方征塗朱蔔骨刻辭”,蔔辭完整,字口塗朱,被譽為“甲骨之王”。這些都是古代中華文明應用紅色的實證。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2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彩陶盆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紅色并非是一開始就成為代表中華文明的主流顔色的。夏商周三代對顔色有不同的崇尚。夏人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在喪葬、戰争、祭祀時都選擇相應的時辰、戰馬、祭牲等。從周代尚赤開始,曆代對紅色的重視各有變化,曆史上對正紅色的重視程度最高的是明代,如服飾方面,規定一至四品官員穿绯色(《說文》曰:“绯,帛赤色也。”)即赤色、正紅色的衣服。皇室、官員的婚慶和壽宴等活動,主色調都為紅色,崇尚紅色由制度漸成風俗而盛行于民間,形成具有獨特文化内涵的“中國紅”。

  中國古代對紅色的表述詞語非常豐富,常用的有“赤”“朱”“丹”“紅”等,這些字所代表的紅色的含義也有所差别,是需要細加分别的。下面我們着重介紹一下這些表示紅色的字,并梳理其文化内涵。

古代文化中的“赤”

  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其撰寫的《說文解字》中說:“赤,南方色也,從大從火。”甲骨文“赤”從大從火(古文從炎),是會意字。按五行之說,南方屬火,所以“赤”為南方之色。“赤”本義指火的顔色,即正紅色。《釋名·釋采帛》曰:“赤,赫也,太陽之色也。”無論太陽還是火,都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3

漢 “君幸酒”雲紋漆羽觞 馬王堆漢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周朝尚赤。《禮記·檀弓上》雲:“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骍。”大事指喪事,意思是周人崇尚赤色,斂屍一般在太陽出來時舉行,戰争時用赤毛白腹的馬,用赤色牲畜進行祭祀。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西周青銅器“頌壺”的銘文中也有周人尚赤的記載,銘文的意思是周天子賞賜給“頌”玄色的朝服,衣緣有刺繡的紋飾,還有赤色的蔽膝、朱色的佩玉。

  周天子的禮服也以赤色為主。周朝時的黑色、赭色、青色大緻上是一般百姓所穿着衣服的顔色,這些色彩的染料取得都較為容易,染色過程較為簡單,且附着度高,不易褪色。而貴族衣着色彩赤色較多,染色原料多用朱砂。朱砂屬于貴重礦物,顔色純正,經久不褪,一直被用來塗染貴重衣料。但因朱砂數量稀少,價格昂貴,用朱砂染制衣服工藝複雜,隻有特殊階層才能使用,從而使赤色具有了區分等級的标識作用。

古代文化中的“朱”

  “朱”與“赤”所指相同,《廣雅·釋器》雲:“朱,赤也。”

  實際應用中,“朱”比“赤”的使用更加廣泛。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朱”的本意及“朱”與“赤”的關系做了解釋:“朱,赤心木,松柏屬。”清代文字訓诂學家段玉裁注釋說:“朱本木名,引申假借為純赤之字。糸部曰:‘絑,純赤也。’是其本字也。”又說:“純同醇,厚也。赤,南方色也……凡經傳言朱皆當作絑,朱其叚借字也。朱者,赤心木也。”對比這兩處注釋,可見“朱”的本義指松柏一類的赤心樹木,指正紅色本字應該是“絑”,後來借用“朱”表示,于是“朱行而絑廢矣”。我們看到“近朱者赤”之“朱”表示正紅色,早就習焉不察了。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4

清《楊貴妃出浴圖》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先秦至漢代,朱色依舊為貴族所崇尚。《詩經·豳風·七月》雲:“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這句詩的意思是染上顔色黑或黃,我染紅色最鮮亮,為那公子做衣裳。長沙馬王堆一号漢墓中出土的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其朱紅顔色鮮豔奪目,為朱砂塗染而成,細緻而均勻,而且曆經千年未見朱砂析出等現象,可見當時的礦物質顔料研磨已經相當精細,塗染技術精良,已經具備較高的染織水平。

  朱色也有富貴之寓意。古人常以“朱門”指代富貴人家,唐代詩人杜甫曾有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明史·海瑞列傳》中記載,隆慶三年(1569年),海瑞以右佥都禦史(官職名,正四品,負責維持國家機關和官員的綱紀)的身份巡按應天(今南京),有錢有勢的朱門大戶聽聞海瑞要來做官,紛紛提前将門漆黑,以示貧弱,免得招來核查。商周以來,天子的大門都是朱色的。明清紫禁城建築的用色首先以朱、黃為主色,以凸顯皇家的威嚴,也有富貴吉祥的文化寓意。

  古人非常講究“五行”與“五色”的對應一緻,這一傳統直到明清時期還保持着。位于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裡的社稷壇,其建制由“五色土”構成,其中朱色的土代表南方,壇四周方形的矮牆即“壝”上覆蓋着青、朱、白、黑四色琉璃磚,隻要看見朱色,方向一定是南。《周禮》中說“以赤璋禮南方”,即選用正紅色的玉璋來祭南方之神朱雀,朱雀亦常被稱作赤鳥。“四色”成為代表方位的符号,而居于中央的黃色(代表“五行”的土)則是王朝大一統的标志。

古代文化中的“丹”

  《說文解字》中對丹的解釋為“巴、越之赤石也”,意思是丹是西南地區出産的“赤石”,即朱砂。“丹”的字形如同竹筒裡盛放着朱砂之形,字中間的點表示朱砂。“丹”字引申指朱紅色,與“朱”同義。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5

明宣德 剔紅牡丹紋蓋盒

  《穀梁傳·莊公二十三年》雲:“秋,丹桓宮楹。禮,天子諸侯黝垩,大夫蒼,士黈(tǒu)。丹楹,非禮也。”《太平禦覽》引作“禮,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士黈。”《營造法式》也作“天子丹”。從《穀梁傳》“非禮也”的說法來看,作“天子丹”是更合理的,因為天子不可能與諸侯同禮,疑今本《穀梁傳》脫落了“丹”字,這句話應為“禮,天子丹,諸侯黝垩,大夫蒼,士黈”,意思是禮制規定天子宮殿的柱子塗成正紅色,諸侯、大夫、士塗成其他不同的顔色。魯國的桓公是諸侯,用丹塗楹,這是僭越使用了天子專用的顔色,所以是“非禮”的。在殷商時期,宮殿柱子多用丹紅色、牆為白色;周代規定宮殿、柱牆、台基多塗以丹紅色。在木結構外部施以丹漆,最初是為了木結構的防腐、防蠹,後來逐漸和禮制、美化的要求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建築中富有獨特風格的建築彩畫,這種建築傳統也一直延續下來。

古代文化中的“紅”

  一直被稱作中國色的“紅”,原指粉紅色,古代屬于“間色”。《論語·鄉黨》雲:“紅紫不以為亵服。”亵服指古人家居時穿的便服,是說品德端正的人平日家居的便服是不用紅色和紫色的,原因是古人認為紅和紫都是“間色”。

  “紅”是一個形聲字,從糸,工聲,始見于戰國文字。《說文解字》中把紅解釋為赤白色的帛,後泛指粉紅色、桃紅色等。漢語中很多表示顔色的字詞都是從染織來的,這些字詞被收在《說文解字》的“糸部”,如紅、绯、绛、絑、縓、纁等。古代染色技術十分發達,染紅色的天然原料除了上面說的“丹”——朱砂以外,還有純植物茜草、紅花等。《詩經·鄭風·出其東門》中有“缟衣茹藘,聊可與娛”,《詩經·鄭風·東門之墠》中有“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中的“茹藘”就是茜草,可用于染绛紅色。

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畫(那一抹深情而溫暖的)6

清 鼻煙壺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寶玉為死去的晴雯做《芙蓉女兒诔》,其中有一句“自為紅绡帳裡,公子情深;始信黃土隴中,女兒命薄”,最後改為“茜紗窗下,我本無緣;黃土隴中,卿何薄命”。黛玉聽了,卻陡然變色,這是因為在第四十回寫到賈母一行來到黛玉住處,發現黛玉的窗紗有點舊,便讓換上一種叫“軟煙羅”的紗,其中銀紅色的叫“霞影紗”,是茜紗之一種。黛玉窗戶上後來用的正是這種紗,所以寶玉改的那一句“茜紗窗下,我本無緣”很容易讓敏感的黛玉認為這句是暗指寶玉和自己無緣。“霞影紗”這個名字起得很好,形象地反映了茜草的染色效果,是霞光夕影般美麗的紅色,“茜”也成了文學作品中紅色的代稱。

  古人還用另一種染料植物紅花染色,效果極佳。唐代李中有《紅花》詩:“紅花顔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染出輕羅莫相貴,古人崇儉誡奢華。”猩猩血紅正是對紅花染色非同凡響的豔麗效果之比況。

結 語

  “赤”“朱”“丹”“紅”,可統稱為“紅”,代表着火之色、血之色、生命之色。在各種顔色中隻有這種大紅色擁有獨一無二的名字——“中國紅”,它凝聚着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力量,并将繼續佑護、聚攏着每一位中國人過上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作者簡介

李豔紅,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