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無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偏遠小縣城,從3、4歲開始學跳舞幾乎成了女童們的課外班“标配”,有的孩子還學起了藝術體操。但是,近幾年多地出現的女童練舞受傷緻癱的新聞也讓家長們“膽戰心驚”:到底該不該送女孩去學舞蹈、練藝術體操呢?我家孩子适合學跳舞嗎?怎樣科學避免孩子跳舞或練體操過程中受傷?就此,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近日采訪了相關舞蹈老師、體操教練和運動醫學專家。
每個孩子都可學舞蹈,5歲開始比較适宜
采訪中,記者看到有些孩子身體柔韌性好,在練習下腰、劈叉等基本功時不會感覺到太疼,可輕松做到标準動作;而有些孩子在舞蹈老師的輔助按壓下疼得直掉眼淚,動作也不能做到位。那麼,後者是不是就不适合學舞蹈?
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的馬薇薇老師,從事舞蹈教育已12年了。她告訴記者,兒童從小學習舞蹈對孩子身體協調性很有幫助,也可鍛煉孩子的堅強意志。孩子一般從5歲開始學習舞蹈就可以,不宜太早。在她看來,舞蹈本身是用身體去表達喜怒哀樂的一種方式,隻要是喜歡舞蹈的小朋友都可以來學跳舞,和身體的軟硬沒有太大關系。但為了更好發揮肢體語言,學習舞蹈的孩子都需要練習軟開度。“即使比較硬的孩子堅持練習,也一定會把軟開度練得很好,但一定要堅持。”馬老師說。
馬老師介紹,舞蹈基本功可從5歲開始練習,主要訓練目的是孩子的肢體控制力,身體各部位的肌肉力量。軟開度可從一年級開始練習,那時孩子肌肉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太小的孩子身體能力沒有達到,過多練習軟開還是會有危險的。
藝術體操有助孩子長高,但專業競技選材有嚴格要求
缑小燕,我國第一批藝術體操運動員、藝術體操國際裁判、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在她看來,藝術體操與兒童舞蹈在堅持練習的前提下都可鍛煉孩子身體的柔韌度和協調性,同時陶冶藝術情操,但二者還是有區别的。很多舞蹈更多注重腿部練習,上身動作是與腿部動作相配合的;藝術體操鍛煉的是全身部位,包括頭、頸、肩、胸、髋、膝蓋、腳尖,每一個部位都有相應練習。
缑教授認為,從健身角度來講,每個人都适合去練習藝術體操,藝術體操從3歲就可開始練習,可以強身健體,變得體态優美。但從專業競技角度來講,藝術體操在選材上是有一定要求的。“一般來說,我們會選擇那些四肢修長、腿形漂亮、頸肩協調、臉型小巧的孩子。在前期練習中,也會觀察她們學習動作的快慢和表現程度來判斷她們天賦的高低。”缑教授說道。專業運動員的初級選材一般在6~8歲,中級選材在9~14歲,高級選材在14歲以後,通過高級選材後,一般就可進入專業隊參加國家級競技比賽。
我們看到很多體操運動員身高都不太高,有些家長擔心練習藝術體操會不會也影響孩子身高發育。缑教授給出了“放心”答案:“體操與藝術體操不一樣,練習藝術體操不僅不會影響孩子身高發育,還會有助于她們長得更高。”缑教授表示,體操是重器械(器械不可移動)運動,在平時鍛煉中有很多負重練習;而藝術體操是輕器械(器械可移動)運動,在平時訓練中主要是柔韌度練習。
“在世界比賽中,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集體身高都在170~175cm,個人也基本都在165cm以上。”缑教授告訴記者,除了有助身高發育之外,堅持練習藝術體操,女孩還可以矯正駝背、塌腰、腿形不正、走路内八等不良體态,讓孩子變得更有氣質。
身體“軟度”由基因決定,動作專業規範可預防受傷
馬薇薇認為,舞蹈練習隻要科學系統,一般是不會受傷的。“孩子練習舞蹈一定要找專業老師,不要過度練習柔韌度,不要争強好勝,不要跨級。要根據自己能力來選擇課程,循序漸進慢慢來,就不容易受傷。”
缑教授介紹,在藝術體操的日常練習中,常見的有重複性動作導緻疲勞損傷,比如腰肌勞損和膝蓋受傷等。但有些損傷可通過規範動作來避免,“比如,立腳尖時我們要求五個腳趾頭都要沾地,但是有些孩子在練習時動作不對,可能隻有三個腳趾頭沾地,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腳腕疲勞,導緻損傷。”缑教授說。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管康複師苗欣認為,力量和柔韌是互相矛盾的身體要素,哪一方過強都不好,它們需要達到一個平衡。“對于柔韌度比較好的學員,要去強化它在柔韌動作中的力量;對于柔韌度稍差的學員,要選擇循序漸進提升柔韌性,而不是暴力去壓腿、下腰,以免給孩子帶來損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楊渝平告訴記者:“近些年通過基因研究發現,身體的‘軟’其實是天生的。”他解釋,我們骨頭之間的連接部位叫作骨骺,成年以後骨骺就會變成骨頭。通常小孩子骨骺還沒發育完全,身體都相對較軟。一般情況下,女孩在13~14歲,男孩大概15~18歲,骨骺會發育完全。而天生“軟”是指孩子骨骺發育完成後身體還比較“軟”,這種情況是基因決定的。“有的人想通過訓練把身體練軟了,但其本身不具備身體的軟度,于是就會出現各種損傷。”楊渝平說。
舞蹈藝體訓練要掌握好“度”,身體太“硬”不要勉強
多年來,楊渝平接觸到了兒童腳踝扭傷、髋關節撞擊綜合征、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等各種病例。他介紹,壓腿、劈叉這些基本功動作,有可能造成大腿根部的肌肉肌腱拉傷,叫坐骨結節、骨骺炎或是骨骺損傷。“這種情況常見,就是一壓腿發現屁股蛋後面疼,之後甚至會疼數月或數年經久不愈。這都是因為過度牽拉造成的,一定要好好休息,做冰敷,甚至有少數人可能還需要做手術。”楊渝平說。
體操和跳舞中經常會有下腰動作,楊渝平指出,這個動作會牽拉脊髓,脊髓牽拉過度或下腰過程中摔倒等,可能會造成脊髓損傷。尤其在做“反功”動作時,會對脊柱骨頭造成非常嚴重壓迫,甚至造成椎體離斷,脊椎的一部分骨質就可能被壓壞,最後就長不上了,直接造成損傷。但近年新聞報道中有小孩因做下腰導緻癱瘓的情況還屬于極個别現象。
此外,還有一類損傷是間接造成的,比如舞蹈演員或小朋友在做類似金雞獨立這種動作時,稍微一扭或一蹦,容易出現膝關節扭傷,這種膝關節扭傷經常會伴随髌骨脫位。“好多人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髌骨已脫出來了,就覺得扭了一下,膝關節有點腫,休息一段時間好了,但之後卻是反複發作。如果還要保持運動能力,髌骨脫位是需要做手術的。”楊渝平說。
去年一個9歲小女孩的病例讓楊渝平至今印象深刻。這個小女孩就診時左手臂隻能擡到比平舉還低的位置,她媽媽介紹說是孩子上舞蹈課時老師給做開肩動作時感覺被拉了一下,有點不舒服,一周後就出現了左臂舉不上去的狀況。經過檢查後,楊渝平發現小女孩是臂叢神經拉傷,給予了相應的口服營養神經的藥物,囑咐家長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加重随時到醫院複查。6周後,小女孩母親回複說,孩子肩膀擡起來基本沒問題了。
楊渝平說,“開肩”是舞蹈老師經常幫學生做的一個動作,可能會出現很嚴重風險,就像這個女孩一樣出現神經牽拉損傷。“這孩子挺幸運的,因為神經損傷有時候并不能完全恢複,甚至完全不能恢複,希望這個例子能讓大家引以為戒。我的閨女也特别喜歡跳舞,但我叮囑她說,在老師幫助你牽拉時,如果有明顯不舒服一定要叫喊出來告訴老師‘我真的受不了’,千萬不能因為一個過度動作引起終生遺憾。”楊渝平強調說。
苗欣也提醒,在孩子練習舞蹈時,家長應多加留意,掌握好一個孩子可承受的“度”。家長可以讓孩子遵循無痛訓練的原則。“這個無痛,包括跳舞訓練中的無痛和訓練後無痛,即使痛也是非常輕微的疼痛,而且很快會消失,那就能接受。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疼痛,訓練後不消失,甚至連續好幾次訓練都出現同樣位置的疼痛,就一定要找專業運動醫學的大夫或康複師去明确診斷,再決定要不要繼續練習。”
楊渝平建議,孩子學跳舞,首先家長要評估孩子韌帶是屬于軟的還是硬的。人的韌帶在小時候是比較容易抻長的,在可以耐受的情況下,可以逐漸去訓練;但如果實在練不下去,那就說明這孩子長大了可能屬于韌帶比較硬的,也許不太适合跳舞。因此跳舞一定要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千萬别勉強孩子。
第二,如果孩子受傷了就先休息。受傷後要冰敷10分鐘,别熱敷。如果休息後還沒有恢複或感覺哪裡疼了,趕緊找正規醫院專業的運動醫學大夫看看,以免耽誤孩子病情。(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 記者 楊娜 實習生 侯昌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