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青春的價值的題目

關于青春的價值的題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5:57:23

【觀察者】

關于青春的價值的題目(回應時代之命題)1

作者:任晟姝,80後青年,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藝術教育等,主持國家博士後科研基金等科研項目。

“我想寫一本書,給後來的青年!”舞台上,一位紅軍戰士在追光下緩緩念出這句獨白,開啟了引領觀衆進入那段紅色曆史的戲劇之門。舞台上的表現,讓觀衆快速讀懂了情景體驗劇《再回延安》的核心創意:以紅軍日記設定主觀視角,以全新講述方式為紅色故事賦能,借助“沉浸式”戲劇理念,打造一場近乎VR全景觀的戲劇圖景,從而彰顯出新一代戲劇人看待曆史的态度與革故鼎新的勇氣。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對新一代80後、90後戲劇人而言,如何“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如何在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正是他們必須回應的時代命題。

一百多年前,李大钊在《青春》一文中寫下:“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青春,乃是每一代年輕人最有力量的武器,而兒童劇《送不出去的情報》、越劇《黎明新娘》、話劇《錦江傳奇·董竹君》、情景體驗劇《再回延安》等作品都是出自“正青春”的新一代戲劇創作群體,他們通過天馬行空的青春“腦洞”,以“新瓶裝舊酒”為策略,實現了将紅色經典重塑改寫的現代演繹。

他們擁有青春之技法。風靡全球的《不眠之夜》(《SleepNoMore》),打破了傳統戲劇舞台的固定約束和既有範式,觀衆開始成為戲劇創作的探秘者和共謀者,随之出圈的“沉浸式”戲劇理念也成為革新戲劇經典的重要手段。2019年,孟京輝導演的《成都偷心》,将城市文化、先鋒戲劇與“沉浸”元素相融合,完成了中國本土原創“沉浸式”戲劇的重要積澱。而為獻禮建黨百年創作的、以紅軍故事為主線的《再回延安》則大膽突破,運用“沉浸式”戲劇技巧,借助“3Dmapping”等“黑科技”,構築了一場亦真亦幻的曆史真相:舞台空間被釋放,演員成為觀衆的精神投影,兩者共同置身于戰火紛飛的紅色年代,感同身受地經曆了每一次選擇、每一場犧牲,年輕觀衆更加深刻、具象地體悟到《再回延安》戲劇内核所寄寓的“奮鬥、抗争、傳承”的精神價值。

他們運用青春之叙事。在技巧攻堅之外,80後、90後戲劇人在劇作結構、叙事方式上也不斷銳意創新,深掘紅色經典的多元解讀、探尋傳統文化的現代立場。例如,兒童劇《送不出去的情報》在保留故事原型基礎上,大刀闊斧地轉換叙述視角,以抗聯戰士“對孩子的守護”作為立意基點,以童真童趣的視野見證了黨的矢志初心和始終護佑人民的曆史使命;越劇《黎明新娘》則将越劇最具代表性的“才子佳人”橋段引入劇作改編,以籌備婚禮倒計時作為串聯線索,将紅色主線拼接其中,有效提升了劇作張力和情感共鳴,賦予了作品“此生許國、再難許卿”的崇高感;話劇《錦江傳奇·董竹君》則創造性地利用“一體三面”的叙事模型,将三個不同時空的董竹君并置于同一舞台,既展現了“黨的同路人”董竹君的人生起伏和心路曆程,又以寫意的筆法書寫了一曲民族複興的成長史詩。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新一代戲劇人正在以專業技能和青春擔當,編創着新時代愈加精彩勃發的中國進行時,也必将以“青春之我”,記錄下意氣風發的“青春之中國”!

《光明日報》( 2021年07月20日1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