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
今天我們要回南方的外公家啦!
媽媽
是的,今晚要陪他們過小年呢
小美
昨天過了,今天又要過小年嗎?
媽媽
因為南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呀
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竈的日子
被視為“忙年”的開始
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民俗節日
由于南北各地風俗不同
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
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根據文獻記載,從宋代至明代,其實北方人也一直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直至清朝中葉,文獻中才出現了類似“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戶,則用二十四日”這樣的表達。
也就是說,直到清朝中葉,南北方過小年的日期才開始變得不同。
專家表示,古代皇家會修曆法,一般裡邊會有類似哪一天是小年這樣比較明确的說法。但具體到每個地區,出于實際需要,當地人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時間久了,難免出現日期不統一的情況,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小年習俗:祭竈
在古代,“祭竈”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它是五祀之一。後來,祭竈的習俗越來越普遍,而且官方和民間都要“祭竈”。
在民間傳說中,“竈神”的職責是執掌竈火,管理飲食,負責監督一家人一年的所作所為,并在小年時上天向“玉帝”禀報,以定賞罰。
而人們擔心“竈神”打小報告,于是便與其套近乎,俗稱“媚竈”。給“竈王爺”供竈糖時祈禱“辛甘臭辣,竈君莫言”,期待他上天後能多說好話。由此,也引申出了小年要“吃糖瓜”的這個習俗。
小年習俗:忙年
小年更重要的意義,應當是被視為“忙年”的開始。從此時到除夕,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鬧。
比如“掃塵”,類似于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打掃衛生,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準備幹幹淨淨迎接新年。
不僅如此,在此期間,大人、小孩也要洗澡、理發,清清爽爽。人們認為,這樣也有“辭舊迎新”的意味。
小年詩詞,講給孩子聽
小年
文天祥 (宋)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裡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祭竈詩
呂蒙正 (宋)
一碗清湯詩一篇,竈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祭竈詞
範成大 (宋)
古傅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
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祭竈詩詞之二——七絕篇
蘇轼 (宋)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
明日東家當祭竈,隻雞鬥酒定膰吾。
祭竈與鄰曲散福
陸遊 (宋)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竈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準備好擁抱嶄新的一年
請你相信,隻要努力敢拼
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今日小年
祝願你和家人幸福平安
綜合: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新華網
來源: 成都教育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