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三分鐘的課程?最近參加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我初次體驗了借班上課賽前,我咨詢了省級名師出身的瑩姐和一所知名小學的前輩陳姐,她們紛紛為我出謀劃策瑩姐提醒我,公開課前的5分鐘很重要,一定要設法拉近與陌生學生的距離,最好講課前就去見見即将合作的學生;陳姐則建議我,為聽課學生買一些小禮物,可以适度激發他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課前三分鐘的課程?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最近參加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我初次體驗了借班上課。賽前,我咨詢了省級名師出身的瑩姐和一所知名小學的前輩陳姐,她們紛紛為我出謀劃策。瑩姐提醒我,公開課前的5分鐘很重要,一定要設法拉近與陌生學生的距離,最好講課前就去見見即将合作的學生;陳姐則建議我,為聽課學生買一些小禮物,可以适度激發他們課堂參與的積極性。
我一一照辦了。
我按瑩姐的指導,從自己的名字入手,通過給暗線索,讓學生猜我的名字,迅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課堂順利開啟,課堂氛圍活躍。陳姐的建議也很實用,我買了58個文具盲盒,因為學生日記裡常提到這種小玩意。課前1小時,我利用孩子下課間歇到他們班級,告知今天我将與他們一起合作一節課,并為每個同學都準備了一份盲盒禮物,如果誰課堂發言足夠積極,可以得到雙份禮物,台下一片歡躍。
做好以上鋪墊,我便可以放心上課了。
借班上課前5分鐘很重要,那麼教師能做什麼呢?這5分鐘,可以從不同角度的師生交談開始,努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1. 以自己的名字為切入點
如果教師的名字或姓氏比較有特點,可以試着從名字或姓氏入手。比如,我的名字叫彎彎,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可愛,可以讓學生從名字開始認識我。
案例:
師:同學們,大家好!上課前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們相互認識一下。我姓王,三橫王。下面我點一位同學,問他一個問題。
(點一位學生站起)
師:我們第一次見面,你該跟我說點什麼呀?
生:王老師好。
師:那麼你想知道老師的名字嗎?王老師先給你一個線索。
(屏顯:兩條眉毛)
(學生猜)
師:下面給出第二條線索。
(屏顯:一彎新月)
(學生猜)
師:(如果學生沒有猜出,進行如下提示)請看這兩幅圖,你發現了什麼共同點?你能從形狀上發現共同點麼?
(如果學生猜出)你是怎麼猜出來的呢?
生:都是彎的。
師:沒錯,老師的名字就叫彎彎,請大家一起來喊一喊我吧!
(屏顯:我的名字)
2. 從自身外貌談起
瑩姐講了她之前做過的課前談話。如果教師自己在相貌上很有特點,就從這一鮮明特點着手。瑩姐海拔1米82,她有次就用這一特點做了場課前談話。
案例:
師:孩子們,第一次和大家一起上課,老師很高興認識大家!你們怎麼說?
生:老師,很高興認識您!
師:真有禮貌!初次見面,彼此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一些外顯的特征,能用幾句話描述一下,你們眼中的我嗎?
生:老師真高……
師:看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覺得老師高。我們換一種說法,能不出現“高”這個字,通過對老師客觀的描述來體現老師的高?比如,老師剛剛進入大門的時候,我下意識低下了頭——高嗎?
生1:老師隻有彎下腰我才能看清您的長相。
師:一個彎腰的動作,就不言自明,很棒!
生2:一直以為爸爸是我家裡的巨人,今天認識了李老師,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師:看,比較也可以是描述事物特點的好方法。
小結:同學們,平時我們更習慣用判斷性的語言,高矮胖瘦,好、不好、高興、難過……其實,真正有力量的文字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語言,這樣的文字會讓人未曾謀面卻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讓人過目不忘。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一個片段,去透過那些描述性語言,了解一個素未謀面卻樣貌清晰的小姑娘的生活。準備好了嗎?上課。
3. 從學生所在城市開始
有時還可能到一個陌生城市上大型公開課,那不妨找找這個城市有什麼特點,加入自己對這個城市的特别感受,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們城市的喜歡。
案例:
師:同學們,真的很開心來到重慶,這絕對是一座熱情似火的城市,為什麼呢?
(學生邊笑邊猜)
師:因為街角無處不在的火鍋店,冒着熱氣的火鍋,泛着滾燙的紅油,不就像熱情的重慶人民嗎?能與你們這些熱情的小市民共上一節課,真是倍感榮幸!接下來的課堂,請讓老師看到大家熱情的一面吧!
4. 讓學生自由問三個問題
與陌生人拉近關系的最好方式是相互加強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随意問三個關于自己的問題。孩子一般會迅速興奮起來,他們忍不住想問你很多問題,于是師生關系迅速拉近。
案例:
師:有人說彼此的了解是美好的開始,大家同不同意這句話?
生:同意。
師:初次見面我允許你們提三個問題,隻要我能回答的一定實話實說。第一個問題,誰來?
師:第二個問題,誰想問?
師:第三個問題,有嗎?給你了解我的機會。
……
師:好了,給了你們三次機會,簡單了解了我,更多的還需要在上課的時候彼此互相了解。
5. 從課文文體及語言特點入手
一些課文具有某種特殊的文體及語言特點,可以直接從這些特點入手。比如要講的課文是一篇說明文,可以這樣開啟對話。
案例:
師:同學們已經六年級了,猜猜看,五年一共學習了多少篇課文?
(學生猜出)
師:你怎麼猜的?了不起,你是個有心人。300篇課文真不少,看來語文學習是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師:學習過的課文都是什麼文體呢?請舉例說明一下。
生:記叙文、散文、小說、詩歌、劇本、寓言、神話、童話、說明文。
師:這麼多的課文文體你們都能信手拈來,很厲害。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這300篇課文的體裁就是記叙文、散文、詩歌、小說、童話、寓言、神話、說明文這幾種。其實,一類文體會有其共通的特點,掌握這一類文體的學習方法,學習起來就更輕松了。希望在今天的這節課上你們也能收獲一些學習方法,好嗎?
6. 從巧合點入手
教師去一個班級上課,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巧合點,這些巧合也可以讓學生感到親切。
案例:
師:同學們,我自己帶的班是五(3)班,今天竟然上課也是五(3)班,你們說巧不巧?真是緣分。
7. 從特殊日期切入
有時我們上課的課文與當天的日期有某種關聯,可以以此切入。上《小英雄雨來》一課時,剛好是兒童節。
案例:
師:同學們,今天是你們的節日,先祝大家節日快樂,天天快樂!今天這樣一個特别的日子,我們要學習一篇關于一個英勇兒童的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
……
每一次公開課,都應側重一個方面的修為提升,上過的公開課次數多了,就可以得到全面提升。用我們教師的評課語,教師在公開課方面也應一課一得,為課堂教學創設佳境。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良田第三小學)
《中國教師報》2022年01月19日第5版
作者:王彎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