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頻繁采耳危害

頻繁采耳危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5:34

頻繁采耳危害?有些人一閑下來就不停地掏耳朵,有些人在洗澡或遊泳後用棉簽清理耳朵,還有些人喜歡做“采耳”……在這些日常行為背後,如果使用了錯誤的方式,便容易招緻疾病上門,例如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耳鼻喉科專家表示,門診常見的耳部疾病如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耳鳴等,大部分都是由不良的掏耳習慣造成的,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頻繁采耳危害?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頻繁采耳危害(掏耳采耳有隐患)1

頻繁采耳危害

有些人一閑下來就不停地掏耳朵,有些人在洗澡或遊泳後用棉簽清理耳朵,還有些人喜歡做“采耳”……在這些日常行為背後,如果使用了錯誤的方式,便容易招緻疾病上門,例如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耳鼻喉科專家表示,門診常見的耳部疾病如真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耳鳴等,大部分都是由不良的掏耳習慣造成的。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增城分院耳鼻喉科主任李琦介紹,有些日常的“掏耳”行為存在認識誤區,市民應及時糾正。

不要頻繁掏耳朵

耳朵其實不喜歡太幹淨。外耳道軟骨部分的皮膚有耵聍腺,其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就是耵聍,俗稱“耳屎”。耵聍在空氣中幹燥後呈薄片狀,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稱“油耳”。耵聍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時借咀嚼、張口等運動,耵聍會不斷地自行排出耳道。耵聍若逐漸堆積成團,阻塞外耳道,則稱為耵聍栓塞,耵聍一般為黃色、棕褐色或者黑色,質硬如石或質軟如泥,多與外耳道緊密相貼,不易活動,出現這種情況一定要到正規醫院進行處理,不能自行清理。如自行處理不當,外耳道壁破壞或發生炎症,會使角化上皮細胞加速脫落,且排除受阻,在外耳道堆積過多形成膽脂瘤,膽脂瘤會越來越大,繼續破壞外耳道皮膚甚至骨質,病竈内有大量的白色上皮樣栓塞物,所以出現外耳道栓塞情況應及時到醫院接受專業處理。

此外,洗澡或遊泳時,由于耳廓的保護,水是不會輕易進入到外耳道的,一般隻停留在外耳道口,所以不需要特殊的處理,水也會很快揮發掉,不會造成耳部不适,如果用棉簽清理,很可能将外耳道口的耵聍推到裡面,與鼓膜相貼,無法排出,長期堆積會堵塞外耳道,還有可能損傷鼓膜。如果使用的棉簽不衛生,反而會引起一些外耳道的疾病。

光顧“采耳”注意衛生

采耳,顧名思義就是掏耳朵,起源于民間。采耳的工具一般比較簡陋,如竹簽、細棍子、耳勺、雞毛棒、鵝毛棒等,而且這些工具都沒有經過嚴格的清洗和消毒,每個人都在共用,所以這種掏耳朵方法存在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隐患,臨床中也的确存在一些患者在采耳後出現不适,到醫院被确診為真菌性外耳道炎。

如何正确掏耳朵?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外耳道的。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總是人為地去幹擾,反複過度掏耳朵,可能會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癢甚至損傷外耳道皮膚,導緻外耳道皮膚抵抗病菌的能力下降,引起炎症。

平時我們可以用粗細合适的幹淨棉簽簡單清理外耳道口的耵聍,由于鼓膜位于距外耳道口約2.5cm的位置,骨性外耳道的皮膚菲薄易受損,而且外耳道呈S形曲線,故不宜将棉簽伸進過深,以免損傷耳道皮膚或鼓膜。如耵聍分泌旺盛、排出不暢,可選擇定期到醫院清理。如出現耳道瘙癢不止、耳道流水、耳道疼痛、耳堵悶感、耳鳴或聽力下降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劉進娣、劉土輝)

來源: 廣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