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8:43:32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把優美的生态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

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把優美的生态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7.5%,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地表水Ⅰ—Ⅲ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達到84.9%,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涵蓋8萬個點位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已建成,土壤污染加重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前不久舉辦的一場“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我國空氣、水環境、土壤環境質量發生的巨大變化,相關成就鼓舞人心。這些變化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動注腳。

生态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随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态環境在群衆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不斷凸顯,環境問題日益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從提出“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到指出“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态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再到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思想聚焦人民群衆感受最直接、要求最迫切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深刻闡明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觀點。

政之所要,在乎民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生态文明建設,集中力量攻克群衆身邊的突出生态環境問題,顯著增進了民生福祉。堅決打赢藍天保衛戰,下大力氣治理水環境污染,多措并舉推動農村環境整治……推動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實、力度之大、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制定修訂環境保護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出台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環保垂改、排污許可等制度,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設目标評價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一批群衆身邊的環境問題得到解決。這十年,人民群衆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去年的調查統計,人民群衆對生态環境的滿意度超過了90%。

強調:“生态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随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衆對優美生态環境的需要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廣大人民群衆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環境質量。積極回應人民群衆所想、所盼、所急,是我們黨的宗旨所在、使命所在、責任所在。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把優美的生态環境作為一項基本公共服務,把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讓群衆持續感受到變化、不斷增強信心。在福建三明市将樂縣,我國首批林業碳票正式出爐,生态公益林可折算成碳減排量進行交易;在浙江杭州市臨安區,各鎮街自然生态資源的增減情況通過數字管理平台實現可視化,落實生态補償機制有了清晰依據;在江西撫州市金溪縣,創新推出的“古村落金融貸”引來金融活水,推動古村古建融入生态文化旅遊産業……實踐證明,積極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态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就能讓群衆共享生态紅利,切實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衆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應當清醒看到,過去多年高增長積累的環境問題,具有複合型、綜合性、難度大的特點,解決起來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保持加強生态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動員全民參與生态文明建設,形成人人、事事、時時崇尚生态文明的社會氛圍。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有限,但隻要乘以14億多人口這個基數,就能迸發出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偉力。

良好生态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堅定信念、久久為功,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始終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事關人民群衆切身利益的大事來謀劃和推動,加快改善生态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定能讓良好生态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讓人們在高質量發展中過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質生活。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