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百科故事? 清明已過,這兩天查了查關于清明節的資料,彙總起來咱們一起學習了解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清明節百科故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清明已過,這兩天查了查關于清明節的資料,彙總起來咱們一起學習了解下。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祭祖燒紙的日子,其實在古代清明還有很多别的活動。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八大節日之一,這八大節日分别是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清明節,據傳始于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曆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唐玄宗時,下诏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從柳宗元的《與許京兆書》中可見,掃墓已經成為當時社會的重要習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于我國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即冬至後的第105天,故清明這一節氣前後長達半個月之久。清明節,按照傳統的習俗,需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去祭拜祖先和培土掃墓。上供祭拜、燒紙、放鞭炮等。除此之外還有踏青、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民俗活動。
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地春意盎然,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在古人的眼裡,“清明”二字,是指天明地潔、氣象清朗。道教典籍《太平經》中有“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意思是說當天下處于“清明”狀态的時候,會呈現出大地萬物欣欣向榮、世界一片和諧安甯的局面;而當一個人處于“清明”狀态時候,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兩千多年來,清明節流行的掃墓、春遊等風俗,不僅蘊涵着傳統的中華倫理精神,而且與道教提倡的“回歸自然”的生命倫理相互輝映。
清明節中的精神内涵,與道教的思想和情感渾然一體,深深地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