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點亮心中的法治之光?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8日訊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從5月中旬開始,深圳報業集團晶報社推出大型專題策劃“我們40”全球尋人活動,面向全球尋找并挑選40位深圳經濟特區同齡人,傾聽并分享他們一路走來、追逐夢想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真言點亮心中的法治之光?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18日訊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從5月中旬開始,深圳報業集團晶報社推出大型專題策劃“我們40”全球尋人活動,面向全球尋找并挑選40位深圳經濟特區同齡人,傾聽并分享他們一路走來、追逐夢想的故事。
深圳律師業的發展與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腳步同步,曾創下多個“全國第一”。深圳律師業敢闖敢試、披荊斬棘、奮勇向前的奮鬥精神,正是對特區精神的弘揚。近日,晶報記者找到了兩位與深圳經濟特區同齡的律師,聽她們講述眼中深圳律師業的發展變化,以及她們用自己專業知識深情诠釋的“深圳故事”。
選擇
為敢闖敢試、拼搏創新的深圳精神所吸引
辦理涉外業務,發展到現在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律服務一體化。”徐玲現在經常承接港澳法律服務業務,對此感受頗深。
在深圳從事律師業工作的10多年間,徐玲看着深圳的律師隊伍日益壯大,人員素質也穩步提升。“我剛執業時,律師隊伍有6000多人,現在深圳的律師事務所已經有928家,律師隊伍已經發展到1.5萬多人了(注:截至2020年5月31日數據)。近年來,律師隊伍呈現高學曆的趨勢,我們律師事務所現在的新人很多都是研究生以上學曆。法律服務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市場逐步精細化、規範化。律師執業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比如2015年深圳法院專門為執業律師出庭開辟了綠色通道。從此深圳律師進入法院不再需要登記和安檢。”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深圳律師精神的核心。我從事律師行業的這些年,見證了深圳律師行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李燕妙眼中,深圳法治建設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法治政府建設進一步深化,信息和智慧技術在法治領域的廣泛運用産生乘法效應,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圍繞“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和法律服務不斷推出,生态法治建設不斷加強……
說到深圳法治建設的日新月異,2014年深圳市政府開展的“清權、減權、限權、曬權”專項工作,讓李燕妙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我所在的律師團隊參與了某新區權責清單審查的專項工作,為政府‘權責清單’工作的最終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意見。現在我們打開各政府部門的官網,權責清單一目了然,這項舉措對于打造陽光政府意義重大。”
近期龍崗法院大鵬環境資源法庭的設立,也讓李燕妙頗為關注。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批複的廣東省首家環境資源“三審合一”專門法庭,開啟了生态法治建設的新篇章。在她看來,大鵬環境資源法庭的設立,把公衆對環境保護的關切落實到制度創新,促進了環境資源司法保護效果最大化。
故事
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诠釋對這座城市的深情
從事律師工作10多年來,有一宗刑事案件讓徐玲印象頗為深刻:“我的當事人一審因涉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被判處10年徒刑。在我們的積極努力下,二審法官聽取了律師的辯護意見,确認了案件中認定犯罪行為的證據存在瑕疵,堅決貫徹執行疑罪從無原則,将案件發回重審。後來檢察機關做了不起訴決定。
“我認為,這個案件既保護了普通公民的合法權益,充分體現了深圳法院的司法權威,又展示了律師依法執業的價值,直接反映出深圳法治文明的程度。
“最近,一位本地年長的女士來找我,請求我代為追訴一筆債務。這位老人既沒有收入來源,腿腳也不靈便。債務的借款人是她的好姐妹,老人心地善良,當時雙方關系很好,所以沒有留下借條。這筆款項是她的所有養老金,債務人卻久拖不還,甚至翻臉否認借款的存在,這使老人陷入了困境。因為這筆債務标的小,年代久遠,證據不充分,案件追訴起來相當困難,老人已經一貧如洗,根本無力支付律師費。”
當李燕妙看到陷入困境的老人後,當即決定接下這個案件。她耐心細緻地對各種可能的證據抽絲剝繭,補充調查,為老人申請了财産保全。“最終,我幫助老人追回了款項,她感恩開懷的笑容讓我難忘。盡管已經辦理過逾千宗案件,但這宗小案卻讓我印象很深刻。”
“我出生成長在深圳,小時候的同學鄰居朋友都是本地人,是他們陪伴我成長。”作為本地土生土長的律師,李燕妙的大量客戶都是深圳本地人。因為心懷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對“老深圳”們的感恩,她願意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幫助這些人,不講求回報。
祝福
深深為深圳感到驕傲,願這座城市更加美麗蓬勃
如今,深圳經濟特區即将迎來40歲生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着。李燕妙和徐玲都認為,深圳的法律服務業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将有更多讓律師大展拳腳的空間。
“可以預見,深圳的經濟将會有更大的發展。經濟發展往往伴随各種新問題的産生,同時更多的人才會被吸引到深圳來,而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又會不斷産生各種各樣的摩擦,這都需要更多的法律服務。”在李燕妙看來,深圳的法律服務市場廣度和深度正在迅速擴展,“作為法律專業人士,這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讓我感到興奮和憧憬,因為這意味着我将有大展拳腳的空間。學有所用,才對得起我寒窗苦讀法律專業10年。”
“深圳律師業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我對自己的職業前景非常有信心。我相信,未來的深圳律師行業将進一步呈現出大量規模化綜合化的大所,當然同時專業化精品化的小所也能立足,而律師界将産生許多在細分領域上的精英律師,他們可能是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大師。”說到深圳律師業的未來,徐玲充滿信心。
在徐玲看來,當今世界正處于新技術革命拓展的重要關口,傳統行業格局受到新技術和互聯網影響産生的變革日趨突顯。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催生了許多新行業、新業态,這也給法律人帶來了許多新的法律服務機遇。“我們法律人要注意時刻思考如何為這些新經濟模式、新經濟企業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
對于即将到來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重要時刻,兩位和特區同齡的律師都送上了自己最真誠的祝福。
“無論如何,在新的曆史使命下,我們法律人應當有所擔當,勇于承擔責任。”徐玲的祝福是:“我最親愛的深圳,願你更加美麗,更加蓬勃,祝你生日快樂!”
“深圳40,我40,我是與特區一起出生、成長的法律人,我深深地為這座城市驕傲。”在特區40歲生日即将到來之際,李燕妙祝願深圳早日成為全球标杆城市,也祝願自己能
1983年,深圳組建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專項從事涉外業務的律師事務所;
1984年,全國第一家不要國家編制、自收自支的律師事務所——深圳經濟貿易律師事務所成立;
1988年,深圳誕生了全國第一家合夥制律師事務所;同年8月,深圳市第一屆律師代表大會召開,通過《深圳市律師協會章程》,深圳市律師協會正式成立……
當李燕妙走過深圳市律師協會的照片牆時,總會仔細端詳牆上的老照片。這裡,記錄的是深圳律師業不斷發展的過程。
和深圳經濟特區同齡的李燕妙,深深地為深圳律師業的迅速發展感到自豪——深圳律師業的發展與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腳步同步,曾創下多個“全國第一”。這也是吸引衆多法律人在深圳從事律師行業的重要理由。
李燕妙今年40歲,是深圳的一名執業律師。1970年,李燕妙的父親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當時的寶安縣工作,從此在這裡紮下根來。1980年,李燕妙在深圳龍崗衛生院出生了,可謂是土生土長的“深二代”。1998年,她從深圳中學考到中山大學法律學系就讀,後來又相繼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
“深圳這座城市敢闖敢試、拼搏創新,和我的人生息息相關,這些特質也深深地融入到我的骨子裡。”畢業後,李燕妙選擇了在深圳從事法律工作,在深圳某法院擔任法官。她說,這不僅因為家在深圳,更是深圳這座不斷創新向上的城市氣質深深吸引了自己。
“在法院擔任法官期間,我時刻保持不斷充實自我,經常探究外國法律制度與我國的差異,在我的恩師——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端木正先生的推薦下,我作為2008年唯一的中國學者獲得了瑞士比較法研究所的van Calker全額獎學金,前往瑞士訪問研究。回國後次年我考取了博士研究生,兩年後我辭去了穩定的法官工作,專心撰寫博士論文。”李燕妙回憶說:“在獲得博士學位後,我加入律師行業,更深度地參與到深圳法治建設的進程中。剛開始我在全國知名的金杜律師事務所執業,後來我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建了廣東深博律師事務所,我們發揮各自優勢,精誠合作,在法律服務行業深耕細作,不斷地拓展法律服務新領域。”
李燕妙覺得,自己不甘于現狀和勇于“折騰”,是深圳賦予她拼搏精神。“有很多人可能對深二代有着不少誤解,認為深二代生活優渥,不能吃苦打拼。但實際上,生活在深圳,從小耳濡目染着前輩們的創業傳說、緻富夢想,我身邊的大多數深二代跟我一樣,在父輩作為拓荒牛打下的良好基礎上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地在各行各業大放異彩。我當年的‘深二代’同學有不少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佼佼者。”
和李燕妙一樣被深圳吸引,決心在這裡從事法律職業的,還有同樣出生于1980年的徐玲。和特區同齡的徐玲也是“深二代”,她的父親是1979年從部隊複員轉業來深圳的第一批基建工程兵,徐玲從小就在深圳長大。1998年她從深圳中學畢業後,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先後取得了法學學士、碩士學位。畢業後她選擇回到深圳,在廣東星辰律師事務所從事律師工作至今。
“我選擇律師作為職業,這個想法的萌生是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受到當時影視劇的影響。這些劇集的精神内核飽含法律專業知識、職業操守以及人文關懷,處處體現出一種對多元價值的包容。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我沒有考慮其他方向,就報讀了法律。後來在法大系統學習了法律知識,進一步閱讀了相關書籍後,就更加堅定了從事律師職業的理想。”
徐玲選擇在深圳從事律師工作,則是因為在深圳學習、生活經曆對自己的影響。“畢業後我選擇在深圳做律師,不僅是因為家在深圳,還因為深圳在我心裡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城市,講究公平公正,隻要願意奮鬥,就能打開一片天,特别适合年輕人發展。”
在徐玲眼中,改革開放40多年來,深圳這座城市從一個小漁村發展到現在要争創成為競争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深圳敢闖敢試、拼搏創新的精神是推動深圳發生巨變的根本性力量。
“作為一名與深圳一起成長起來的市民,深圳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了我的三觀。比如堅持努力學習、認真工作,如果遇到挫折,能夠堅忍不拔,直面困難。”回首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曆,徐玲深有感觸地說。
見證
深圳法治建設日新月異,法律服務走向國際化
“現在深圳的法律服務範圍正在走向國際化,從以前很少來源:晶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