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嗎?
從今天開始的3天小長假
每天都是一個傳統節日
不知道也沒關系
融媒小姐姐來科普啦
上次三節“連過”還是11年前呢
敲黑闆
小眼睛看這裡
我們的傳統節日要記牢哦
4月3日,又逢上巳節
何為上巳?
系指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
千萬不要以為上巳節是個冷門的節日
在國家的标準裡
屬于春天的節日隻有四個
(2017年9月1号實行《農曆的編算和頒行》國家标準)
三月三的上巳節為四者其一
正月初一 春節
正月十五 元宵節
二月二 龍頭節
三月三 上巳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于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内容。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這一天按上古習俗
鄂州人可到水邊
祓禊(fú xì)
就是玩玩水,沐個浴,求個福
上巳春浴的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是當時的官定假日。
“上巳”最早出現在漢初的文獻。《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上巳節也稱女兒節。
這天,勤勞的鄂州人都會買一把荠菜花來煮雞蛋,民間有“春食荠菜賽仙丹”的說法。
農曆三月三,摘荠菜,煮雞蛋。
媽媽說:“吃了頭就不疼了!”
荠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濕、清相火,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在預防流行性感冒引起的頭痛方面有一定功效。
荠菜不宜久燒久煮,時間過長會破壞其營養成分,也會使顔色變黃。荠菜可寬腸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上巳節的傳說:
上巳節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農曆三月三,還是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日子。
有一首竹枝詞是這樣描述蟠桃宮廟會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中國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此後,在一些志怪小說中,又把西王母說成是福壽之神。
說到清明
全中國沒有幾個人不知道
但說到
寒食節
知道的人可就少了許多
2022年4月4日
寒食節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
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寒食節的來源有兩個說法
01 改火舊習
據說在古時候,每到初春季節,氣候幹燥,這時不僅僅春雷容易引起火災,人們保存下來的火種也容易導緻火災。
因此在這一天,古人會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将上一年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然後才重鑽新火,作為新一年生活的起源。
這一天,人們要準備足夠的熟食來度過,不點火,因此稱之為寒食節。
02 紀念介子推
春秋時期,晉文公流亡期間,介子推曾經割肉為他充饑。
後來,晉文公歸國為君侯,分封群臣,獨介子推不願受賞,攜老母隐居于綿山。
之後,晉文公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不願為官,躲避山裡。
晉文公的手下放火焚山,想逼介子推露面,沒想到,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這位忠臣,于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時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也因此,這一日,稱為寒食節。
寒食節的習俗
禁煙冷食
無論是改火舊習還是紀念介子推,寒食節這天都是禁煙火,吃冷食的。
提示:冷食可不是生吃,而是提前煮好的熟食。
掃墓祭祖
原本習俗是改火祭祀或紀念介子推,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慢慢演變成了祭祀祖先的習俗。
踏青
寒食節踏青,起源于唐宋時期,而在明代《帝王景物略》有記載:“歲(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輿者,騎者,步者,遊人以萬計。”
這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寒食節時,也正值陽春時節,鄂州人們總會三五相約踏青郊遊。
不過現在特殊情況
非必要不出行、不聚集為好
插柳
早在南北朝《荊楚歲時記》就有“江淮間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門”的記載。
柳本來隻是尋常樹木,因為介子推的典故,有了些其他寓意,在寒食節這天,為懷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人們會在門上插楊柳。
子推燕
子推燕以介子推名字命名,用面粉制作而成,并用柳條穿起,介子推抱柳焚身,人們以“柳”紀念這位忠臣。
吃青團
青團是江南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或者蓮蓉,帶有清淡的青草香氣。
吃青團時再泡上一杯茶
既解膩,又不會搶了青團的味
終于說到清明節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民俗節日。
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隻是一個用來掃墓的日子,就連它的英文名字都是“Tomb-Sweeping Day”(掃墓日)……
清明節的習俗小編九不介紹了,但對于清明節,其實不少人有很深的誤解。
誤解一:“清明節”是完全悲傷的節日
老生常談的話題:清明節是一個完全悲傷的節日嗎?清明節到底能不能祝福節日快樂呢?
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曾解釋,“清明節的主題不隻是掃墓,更重要的是把掃墓和踏青相結合。清明節祭奠先祖,除了表達對先人的哀思,也使後人獲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撐。而踏青作為清明節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春天的生機勃勃,應當以積極飽滿的心态投入其中。”
所以,清明節并不隻是悲傷,從民俗角度看,祝福快樂也沒問題。不過,要注意分清場合,分清對象。
你問融媒小姐姐的看法?這個……沒問題,但也沒必要。
誤解二:掃墓隻有“正日子”最好?
每到清明,各地周邊的墓園都會進入祭掃高峰,交通常常出現嚴重擁堵。這是因為有不少人認為,掃墓隻有“正日子”才最好。
實際上,過去掃墓本來就不是在清明當天進行的。按照傳統習俗,掃墓最好在節前的10天内或節後的10天内完成。
而且呀,現在情況特殊,網上祭掃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誤解三:清明節就是寒食節?
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所以清明節不就是寒食節嗎?
錯!這是兩個節日,隻不過唐宋以後才逐漸融合到一起。清明節是一個複合型的節日, 包括了寒食節、 上巳節、 清明節氣三個節日的内容,也是唯一把節日和節氣相結合的日子。
清明本身是節氣,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況下,每年春分後15天左右即為清明,具體日期前後變動不超過三天。
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兩個節日離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這兩個節日合在一起。掃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習俗都是從寒食節發展而來。
上巳節與清明節的日期十分接近,唐代以來,清明和上巳節也逐漸合流,放風筝、蕩秋千、插柳、拔河等春遊踏青活動就是上巳節的重要習俗。
誤解四:《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時節?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學術界至今沒有定論。
很多研究一開始認同《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清明時節汴京人的生活。但1981年,宋史學家孔憲易提出異議,他通過研究發現,圖上有一些内容,描繪的不是清明時節的景象,包括:
第一,畫卷之始有一驢隊馱着木炭由小路而來,這說明冬日不久來臨,這些木炭是準備過冬禦寒用的;
第二,畫面上有一農家短籬内長滿了茄子一類的作物,還有兒童光着上身在街頭玩耍,這些不可能出現在清明時節;
第三,畫面有的地方的楊柳枝繁葉茂,有人手持扇子,打赤膊,這些符合秋季的景色;
第四,草帽、竹笠在畫面上多次出現,根據當時東京的氣候,清明時節似乎沒有必要戴這些東西。
如果“清明”沒有清明時節的含義,那它指的是什麼?
有為數不少的研究者認為,所謂“清明”既不是節令,也不是地名,應是古代用以稱頌“太平盛世”的代名詞,意思是有幸生活在清平聖明的好年月……
考慮到宋徽宗時,朝廷确實有鼓吹“政治清明”“歌舞升平”的舉動,這個說法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贊同。
這些誤解,你是不是也有過?
清明節祭祀先人是中華民族重視孝道的體現,通過緬懷先人來迎接更美好的生活,感受繼續前行的力量。所以,不要再片面地理解清明節。
萬物生長于清明
這是個好節日
别委屈誤解了它
享受這個小長假吧
不過
再次提醒
注!意!防!疫!
安!全!第!一!
鄂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熊蔚
制圖:熊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