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元朝的開國皇帝成吉思汗在中原打仗時,遇上了連綿不斷的陰雨天。軍中的将士大多是和成吉思汗一樣的邊塞漢子,哪裡遇到過這麼糟糕的天氣呢。于是,很多人水土不服,患上了風濕病。将士生病了還怎麼打仗?這可把成吉思汗急壞了。
後來,有幾個士兵偶然吃了茯苓,風濕病竟然慢慢就好了。成吉思汗知道後,立刻派人到生産茯苓的羅田縣運來大批茯苓給将士們服用。果然,将士們吃了茯苓後,風濕症都得到了緩解,成吉思汗也終于打了勝仗。
從此,茯苓能治風濕症的神奇功效也被廣為傳播了。
其實,這正是利用了茯苓利水滲濕的功效。而且,茯苓還有健脾甯心、通利關節的作用。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就是因為它的功效很廣泛,不分四季,把它和各種藥物搭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說起茯苓,有些朋友也許會因為它有一些獨特的酸味而不喜歡吃,有些朋友則會想到茯苓膏、茯苓酸奶、茯苓酒等。不過,茯苓确實有很多神奇功效,曆代的中醫方子裡,用到最多的一味藥就是茯苓。對于濕氣重、脾胃不好、失眠、掉發的朋友來說,就更不應該拒絕茯苓了。
下面,我們來主要了解一下茯苓健脾利濕的作用。
那麼,我們體内是哪裡來的這麼多濕氣呢?
第一,運動少。當我們走路變少,體力勞動也變少時,我們的身體機能沒有那麼強健,脾胃功能變弱,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時,濕氣也就留在體内了。
第二,寒涼食物吃多了。像雪糕、冰可樂、冰西瓜這類冰鎮食物,吃下去後,涼氣不是從肌表往裡傳的,而是直接從内裡往外涼,簡稱“透心涼”,就直接傷到了脾胃。被傷到的脾胃運化水濕功能下降,水濕就自然無法順利排出。
第三,吃得太多太好。生活條件的改善,讓我們可以吃到很多的好東西,我們也越來越能吃了。不過,攝入太多的營養物質也并不是一件好事。食物吃進去如果代謝不出來,脾胃運化不掉,就會變成痰留在體内。而且,痰濕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脾胃功能。
中醫認為,脾腎功能失調是導緻痛風的主要機制之一。脾胃不好,清濁和轉輸功能失職,容易釀生濕熱痰濁(也就是尿酸生成過多),流注關節就發展為痛風了。
所以,如果朋友們覺得自己濕氣重,茯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平日裡,除了直接用茯苓當藥材煮湯,還有茯苓粥、茯苓餅、蓮子赤豆茯苓羹等吃法。
粉絲小福利:
【私信回複“痛風食譜”,免費領取100道調養小食譜,包含急性期飲食、間歇期飲食、茶飲藥膳】
專業醫師團隊,專注科普痛風,解決患者困惑。歡迎私信評論我們,幫你解答疑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