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蘇健康】
今日迎來了“處暑”節氣。此時,暑熱即将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這個時候如何健康養生?南京市江甯區湯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陶家虎提醒,這個節氣的南京氣溫并不低,尤其是中午時分,所以養生調理還需适度清熱消暑,同時對于陰虛體質等人群來說,要注意滋陰潤燥了。
陶家虎介紹,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這個節氣有“暑氣至此而止”的意思,伏天也宣告結束。但是,人們常說的“秋老虎”也常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往往中午前後還是很熱的,但晝夜的溫差逐步拉大。對于養生保健來說,處暑節氣雖然沒有大暑、小暑熱,但氣溫并不低,調理時仍需适度清熱。
另外,處暑節氣後,“一場秋雨一場涼”的氣候特征非常明顯。在飲食上這個時候要潤一點。陶家虎稱,處暑節氣的到來也代表着伏天的結束,“出伏”之後,夏季開始真正意義上向秋季過度,氣侯逐漸幹燥,人體的肺氣相對旺盛,而中醫認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因此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避免燥邪傷害。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海帶、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豆腐、百合蓮子湯等,有補肝益腎、開胸潤燥、益氣寬中、安神養心的功效。
此時還應多做運動,少貪涼。陶家虎稱,炎熱的天氣讓許多人延續了夏季吹空調的習慣,但秋天氣候多變,早晚溫差大,一味貪涼,容易使人體免疫機能降低,細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感冒、咽炎、氣管炎、口歪眼斜、面部神經麻痹等。
秋季是戶外活動的黃金季節。注重運動,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式。秋季要早睡早起,晨起後積極參加活動健身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等鍛煉項目。運動量不宜過大,尤其老年人、兒童,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
在起居方面,出伏以後很多人容易感到疲乏,很多人會感到懶洋洋的,就是老百姓常說的“秋乏”。要減緩“秋乏”,睡眠尤其要充足,最好比平時多增加1小時睡眠。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錢鳴 攝影報道
本文來自【江蘇健康】,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