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7-28 15:08:00
  • 文/五月海子 編輯/MBA智庫琉琉

近日,#職場人為什麼見誰都叫老師#的話題引發了熱議,有網友道明了原因: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1

“老師這個稱呼萬能,其他喊兄弟萬一是領導咋辦?喊美女萬一是大姐咋辦?喊姐姐結果是小妹就更不合适了......”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2

甚至有網友現身說法:其他部門的一個同事,名字很像女的,我們郵件都叫他“慧姐”,叫了一年多,後來調到我們部門當處長,男的,第一次開會時候他就說“我就是你們的慧姐。”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3

職場人每天面對和同事領導無數次的溝通,不提前積累點即插即用的“職場話術”,很難去招架時常變化的職場環境。

當然,這些溝通情景所衍生出來的萬能詞,隻能讓我們擺平浮于表面的明規則,那些埋在職場内部的潛規則,反而容易讓人忽略。

而以下三種職場潛規則,可能會颠覆你的認知。

1

越是成功的人,越懂顯露鋒芒

職場上有一種說法:大智若愚,不露鋒芒,才能活得長久。

讓很多職場人産生了誤判:高調做事,仿佛就會被人記恨、遭人暗算,成為職場鬥争的犧牲品。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過于沉溺前人給予的“不露鋒芒”的建議,反而會限制住自己的發展。

那些優秀的人,都懂得在什麼時候顯露鋒芒,越是成功的人,越能借助自己的鋒芒往上走,往前邁。

作者王征在《工作突圍》這本書中,講了這樣一個事。

他在IBM工作時有一個下屬,是個很有邏輯性的人,思維有條理,私下喜歡研究一些IT軟件的使用方法,比如說,Excel的宏怎麼設計,Visio怎麼畫圖更有效率等等。

剛開始他也不喜歡把自己的特長給顯露出來,但是偶然的一次機會,同事請他幫忙解決一下Excel表格設計方面的問題,沒想到他三下五除二就快速搞定了,讓同事刮目相看。

至此他成了部門裡大家認可的Excel高手,後來部門要對當時的流程進行梳理改進,涉及大量數據計算的工作,需要有人重新梳理計算邏輯,設計複雜而完善的計算公式。

部門經理考慮到他思維缜密,邏輯清晰,又在Excel方面有特長,這個項目的負責人自然就敲定他了。

果不其然,這個工作正好和他的優勢匹配,解決起來很是順暢和高效,所以項目也完成得非常出色。

工作中要想給人留下标簽式的印象,很簡單,在關鍵事情上把自己的鋒芒放出來,而不是為了顧忌别人,失去了展現自己的機會。

你擅長什麼,就要讓老闆看到同事看到,并給他們留下定制式的記憶,等待有相關機會時,才會首先想到你,你才能有更多的發揮空間。

職場不是深巷子,你必須首先拿出指引牌,别人才會知道在什麼地方去找你。

放下對于鋒芒的固執,該出手時就出手,你的職場之路才能越走越順。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4

2

尊重枯燥,你的工作才能更出色

很多職場人有一個非常線性的認知:如果自己不去從事有挑戰性的工作,就是浪費時間,瑣碎枯燥的工作,就是毫無價值。

可枯燥從來都無法避免,任何工作也都是由無數枯燥的部分構成的,談到這一點,我想起了一個雜耍球技大師的故事。

這位大師很有技巧,在開始教學員的時候,為了避免球在地上滾走,讓學員練習時用上沙袋,更特别的是大師并沒有一上來就教抛球而是讓學員一直撿球。

為什麼呢?大師解釋到,當你一天撿個一千次兩千次的時候,逐漸你的觀念會變過來,撿沙袋是你必須做的事情,是讓你知道撿球不是偶然和無用的,而是雜耍的一部分。

枯燥的工作就如撿球,不是無用的,而是做好頂尖工作的一種前期準備,隻有尊重枯燥,耐心地在枯燥中磨練基礎能力,才能應對好未來有挑戰性的工作。

如果一個人能把枯燥的工作,做出差别化,做出花來,那他離做成大事就不遠了。

米哈裡在《心流》這本書裡,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叫麥德林的工人,他每天需要在43秒的規定時間内裝配一種零件,每天要重複600多次,換做其他人,面對如此枯燥和生冷的工作,早已感覺不到工作的樂趣,甚至會選擇放棄,但是麥德林并不是這樣。

他把這項工作當成了挑戰,每次裝配都争取提高一秒、兩秒,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

持之以恒地挑戰後,他的裝配速度和效率直線上升,甚至可以做到28秒就能裝配一個零件,因為他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記錄加上高效,獲得了公司多次的獎勵,職場之路也一路順暢起來。

這是一個同質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比拼的工作顆粒度會越來越小,比如在同樣枯燥的工作之下,誰的效率最高,誰能做得更好,誰能完成得更漂亮,而擁有在枯燥的情境之下,把工作做得出色的能力,才是一個人能做好有挑戰性事情的底氣。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5

3

有些吃過的虧,值得再吃

有一些職場人,在工作中時刻秉持着不吃虧哲學,在他們眼裡,容不得自己吃半點虧,給我一萬塊,我就幹一萬塊的活,多一點也不會去幹。

這樣的不吃虧,反而是一種吃虧,而且是吃的大虧。

相反有一些人,他們不計較幹多幹少,也不計較對應拿多少回報,反而看起來吃虧,實際上并不吃虧。

現在的職場,不再是單維度競争,而是多維度競争,你能多發現自身的問題,能力的短闆,就能有更多針對性提升的機會。

多去做事,然後從事中學習,在關鍵事件中多吃點虧,無疑是曝光自己,提升自己最快的路徑。

拿我來說,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國企做财務,當時的我沒什麼特長,唯一的亮點就是寫作能力還不錯,随後也不斷地在公司内刊上發表文章,讓部門經理對我有了印象。

有一年年末,經理需要寫一份部門總結,加上他當時忙于其他事務,這個工作便讓我來負責。

我當時想都沒想,就接受了。

但問題來了,剛進公司沒兩年,我隻負責财務版塊的一個小分支,對于财務版塊的全局并不了解,加上時間緊張,導緻那一次我隻能匆促寫了一篇總結交了差。

領導看後一臉不悅,事後他把我寫的全面推翻,自己熬了個通宵重新寫了一份。

這一次的栽跟頭,讓我明白平時就應該多和各個版塊的同事溝通交流,這樣有助于自己了解整個公司的财務情況。

但這事還有後續,第二年領導照常把這份工作交給了我。

我按照上一次吃虧後總結下來的經驗,讓各個版塊的同事給我提供相關數據,對于不明白的數據進行追問,了解實際情況,然後把各個版塊按照一定的邏輯串在一起,寫成了一篇在我而言很是完美的總結報告。

但當我交給經理後,那個熟悉的不悅表情又回來了,這時,他給我反饋的隻有一句話:你試着站在我的角度,站在公司領導的角度,說說看這是我想要的嗎,這是公司領導能看懂的嗎?

這時我才明白,這份财務總結,我完全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寫的,并沒有站在經理的角度去寫。

隻管酣暢淋漓地大肆引用專業術語,作為非财務專業的人士完全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這份報告的應用場景是對公司領導彙報,首先得要讓他們看得懂啊,不是每一個公司領導都懂财務的。

在同一件事栽了兩次,第一次和第二次吃的虧,犯的錯,完全不一樣,但也正是在這一件事上吃了兩次虧,才讓我領悟到了職場上任何工作都是一樣的,要考慮對方的需求,對方想要達到的效果,而不能隻管自己完沒完成。

職場上的虧,不計其數,并不是想避免就能避免的,而有些虧值得多吃幾遍,關鍵工作中多吃幾次虧,會形成難以消散的肌肉記憶,刻入我們工作的基因中,形成經驗值的加倍累積,最終讓我們快速疊代成長。

初入職場對老師的感恩(見誰都叫老師)6

寫在最後的話

現在的職場比拼,早已不是拼硬實力,更多的是多元化的競争,很多認知,也早已被悄然默化地刷新,如果我們不同步更新自己,到頭來如何輸掉了比賽,都無從知曉。

高手都不會始終低調,而是懂在何時何地把鋒芒露出來,給自己積攢向上生長的機會;

枯燥的工作,永遠是相對的,你面對枯燥的态度,決定着你承載高難度工作的自由度;

吃虧不是福,在關鍵問題上吃虧,甚至多吃虧幾次,才更能讓我們飛速成長。

願每一個職場人,都深谙職場中的成長潛規則,學會利用規則,實現自己的爆發式成長。

-THE END-

●本文為MBA智庫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我們。作者:五月海子,與時間為伍,與寫作共情,一半湖水,一半熱土。圖源:圖蟲創意。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台,兼具熱點與幹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号、微博@MBA智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