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7 03:12:59

高中曆史部編版:中外曆史綱要(下)

第2課 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課标分析】

1.課标内容

了解各文明古國發展的不同特點,并分析、認識這些特點形成的不同時空條件;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

2.課标分析

理清古代各大帝國發展的時間脈絡、演進過程的顯著特點與區域影響,運用文明史觀對教學内容整合:在縱向上,解讀帝國自身由淺入深、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文明曆史;在橫向上,分析不同文明之間從分散、孤立到聯系、交往的曆史趨勢。

【教材分析】

1.本課在該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本課是《中外曆史綱要》(下)第一專題的第二課《古代世界的大帝國》,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一方面,帝國的産生實質上是早期文明進一步擴展與交往的結果,故而上承《文明的産生與早期發展》;另一方面,西歐封建社會的到來是建立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的,因而也為開啟中古時期的封建社會做了一定的鋪墊。既有貫穿遠古與中古的縱向聯系,又有溝通中、外的橫向聯系。

2.本課教材内容分析

本課一共三個子目,分别是“古代文明的擴展”、 “古代世界的帝國”、“文明的交流”。第一目主要講述了農耕文明的優勢使古代埃及文明、西亞文明與希臘文明獲得了穩步擴大範圍和影響的潛能;第二目意在凸顯在文明擴展下的文明區相互連接并最終推動了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孔雀帝國、羅馬帝國的興起;第三目則更多體現了東西方文明交流過程中對世界文化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諸如思想、文化和技術。以唯物史觀、全球史觀作為認識各大帝國的立意,以文明史觀的畫卷作為解讀曆史的視角,以民族融合範式為靈魂,對三目内容進行整合,是本課的高度所在。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學生通過上學期中國史的學習,對中國曆史的發展有初步的了解,逐漸掌握了基本的曆史學習方法,對繼續學習世界曆史應該具有較為濃厚的興趣。同時,學生也逐漸了解曆史學習的特點,思維較為活躍,抽象邏輯思維由“經驗型”向“現實型”轉變,開始出現辯證思維,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曆史。這些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的去學習這一課。

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于波斯帝國的形成與希波戰争,亞曆山大大帝的東征和帝國的建立,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等史實,已經學習過,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但并未形成全球史觀的系統知識,缺乏全面把握的能力和理性認識。因此需要教師運用地圖、故事、表格等資料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學習。

在本課中用了較大篇幅展現文明交往的曆史過程,更深層次的用意在于明确人類文明交往的方式主要有暴力沖突與和平交流兩種。理解東西方主要文明區從孤立分散到聯系、交往對于推動世界帝國形成與人類文明的偉大意義。高中學生血氣方剛,較為感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情感态度和價值觀的引導。

【教學目标】(以五大核心素養為據、結合課标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1. 結合地圖,能夠說出古代文明擴展的主要表現(包括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與希臘文明),用自己的話對農耕文明的優勢與上述文明擴展的内在聯系進行曆史解釋。
  2. 根據史料,識記波斯帝國的形成過程以及君主專制制度的建立(包括君權神授、行省制、官稅系與波斯人為官),增強時空觀念。
  3. 在把握亞曆山大軍事東征大緻過程的基礎上,理解軍事東征對希臘文化東擴的本質意義,從唯物史觀的角度辯證看待戰争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4. 根據圖片、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概括羅馬城邦、共和國到帝國的演進過程,理解奴隸制性質,提高史料實證的能力,培養論從史出的學習方法。
  5. 聯系書本,運用圖表羅列古代世界各地區(尤其是羅馬帝國與秦漢)的思想、文化和技術交流的重要表現,認識人類文明由分散孤立向聯系、交往的必然趨勢,樹立全球史觀。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 聯系史料,歸納概括波斯帝國的君主專制制度特征與表現;
  2. 通過小組讨論,能夠用自己的話談談馬其頓帝國的軍事擴張與文化傳播的内在聯系;
  3. 結合課本,正确看待羅馬帝國奴隸制的形成與影響。

(二)教學難點

  1. 在了解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人類文明發展的總趨勢:孤立分散到聯系緊密,建立正确的曆史史觀(文明史觀與全球史觀);
  2. 辯證看待推動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兩種主要形式:和平交流與軍事擴張。
【教學策略與方法】

1.教法:講授法、講讀法、圖示法、演示法

2.學法:聽課法、閱讀教材法、探究問題法、記憶法、練習法

3.教具:黑闆、多媒體、地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講述]同學們觀看兩幅圖片《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人崇拜貓》,同學們思考:大家仔細觀察一下,想一想這幾個地方為什麼能夠孕育出文明古國呢?為什麼埃及人會崇拜貓呢?

一、古代文明的擴展

學生:因為農業生産的需要。

老師:對,也正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農業在古代埃及的重要地位。農耕文明的優勢使其具備擴張潛能,使古埃及文明區域不斷擴大。那麼農耕文明的優勢具體指哪些?古埃及文明區域又是怎樣擴展的呢?

[過渡]請同學們結合地圖,參照課本第8頁。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思考。

  1. 農耕文明的擴展

1、古埃及文明的擴展

[PPT展示]古埃及文明擴張圖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

同學們結合教材及圖示,歸納古埃及文明擴展的地域、方向及因素?

學生:農耕文明區社會分工發達勞動生産率高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健全

老師:這位同學找到了關鍵信息,這些也正是我們上節課(書本p3)所強調的農耕文明具備的優勢。那麼在這種優勢的推動下,古埃及文明是如何擴展的呢?

學生: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埃及文明鼎盛時期,實力曾達兩河流域,與西亞地區的大國争霸。

老師:這也主要受到尼羅河南部高山深谷阻隔,再加上南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并不适合農耕的發展,因而古埃及文明發展的方向主要是向北、向東

[過渡]:事實上,重視發展農業,并以此推動文明區域擴展的不僅僅是古埃及人民,我們來看一張圖片

2、兩河流域文明的擴張

(1)古巴比倫王國—--首次實現統一

[PPT展示]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2

老師:結合教材及圖示,制作“古巴比倫王國小卡片”

學生:

國名

古巴比倫王國

地處

兩河流域

鼎盛時期

漢谟拉比時代

征服美索不達米亞→叙利亞

意義

首次實現兩河流域統一

[過渡]盡管國王漢谟拉比以法典維系他龐大的帝國運行,但一個半世紀以後,古巴比倫王國迅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又是誰呢?

學生:亞述帝國

老師:這位同學預習的很充分啊,正是亞述帝國,不僅統一了整個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曆史上空前的大帝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亞述,回望曆史。

(2)亞述帝國—--再次實現統一

a.帝國崛起的過程

[PPT展示]亞述帝國版圖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3

老師:(對應地圖講述亞述帝國文明擴展的大緻曆程)公元前8世紀末,亞述逐步強大,先後征服了小亞細亞東部、叙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倫尼亞和埃及等地。國都定于尼尼微。亞述人在兩河流域古代曆史上頻繁活動時間前後約有二千年,同學們試想是什麼因素直接推動了亞述帝國的崛起呢?

b.帝國膨脹的原因

學生:強大的軍隊

老師:非常好,事實上亞述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濃厚的軍事色彩,亞述時期留下的浮雕作品,幾乎全與軍事有關。根據這些浮雕,我們可以發現:亞述帝國組建了多兵種部隊,這也使其在數百年時間裡幾乎戰無不勝。

[過渡]或許正因為作為一個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帝國,帝國不但未能滿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做出破壞。亞述帝國也難逃覆亡的命運,于公元前612年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瓜分,亞述人也不再有獨立的國家。相比之下,古代希臘人以移民擴大影響的方式就顯得溫柔許多了。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4

(二)海洋文明的擴展

老師:公元前八至六世紀,希臘人在城邦形成的同時,進行了廣泛的海外殖民運動。殖民的範圍擴展到地中海大部分地區和整個黑海沿岸,因此在曆史上稱為“大殖民”。

1、 殖民擴張方向

[PPT展示]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5

學生分布在近海地區,地中海與黑海的邊緣

2、殖民擴張方式

學生:殖民或移民

3、殖民擴張影響

學生A:希臘殖民者侵占土著居民的土地,擄掠奴隸、掠奪資料,進行商業剝削和海盜搶劫,給殖民地原有居民造成了巨大災難

學生B:加強了城邦和海外各地的聯系,客觀上促進了各城邦及希臘人與殖民地人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學生C:促進了古希臘工商業的發展。

老師:同學們讨論的成果是顯而易見的,總的說來,這次古希臘的大規模殖民擴張主要産生了三方面影響:

[PPT展示]

(加速文明交流)

殖民地

古希臘

(1.推動工商業發展)

(2.造成巨大災難)

[總結]通過以上學習,我們可以發現,農耕文明的優勢使其具備擴張的潛能,使各文明區域不斷擴大。古希臘文明、兩河流域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在這一時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得以相互連接,頻繁的思想、文化和技術的傳播也在此土壤中孕育。

過渡語:文明交流與擴展的進一步深化,促進了帝國的崛起。

二、古代世界的帝國

(一)波斯帝國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6

1、崛起時間:公元前 6 世紀

2、政府與擴張:興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包括兩河流域、埃及、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北部在内的廣大地區。

3、衰亡:公元前 4世紀末,被馬其頓滅亡

【史料探究】

材料一:波斯國王大流士宣稱:“凡忠信之士,我賜予恩典;凡不義之人,我嚴懲不貸……凡我給他們的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靠阿胡拉馬茲達之佑,我統治了這個王國。” ——《古代伊朗史料選輯》

材料二:大流士王說:下列諸省區:波斯、埃蘭、巴比倫、亞述、阿拉伯、埃及、沿海諸地、薩迪斯、伊奧尼亞、米底亞……總共23個省區歸屬于我,我成了諸省區之王。 ---《世界通史資料選輯》材料三:每一行省均需向中央繳納實物稅或貨币稅 (用白銀交付),貢賦額由中央劃定。同時還實行包稅制,繁重的賦稅由包稅人承包。 ---《稅收大辭典》材料四:波斯人擔任最重要的職務,以統治社會發展水平和風俗都非常不同的廣大地區。 ——教材P9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波斯帝國的什麼制度?

1.君權神授:王權與神權同源; 2.行省制:總督與軍事長官互制;3.稅收制:實物稅與貨币稅并用; 4.官僚制:波斯人為官

(二)馬其頓帝國

1、崛起時間:公元前 4世紀末

2、政府與擴張:打敗波斯,先後占領小亞細亞、埃及、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後向東擴張征服印度河流域

3、衰亡:帝國分裂為三個希臘化國家

(三)孔雀帝國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7

1、崛起時間:公元前 3世紀

2、政府與擴張:初步統一南亞地區

3、政治與思想統治:實行君主制,佛教廣泛傳播,逐漸演變為世界性宗教

(四)羅馬帝國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8

1、崛起時間:公元1-2世紀

2、政府與擴張:先後征服從西班牙到兩河流域的整個地中海周邊地區,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内海,帝國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

3、衰亡:4世紀末帝國分裂,5世紀後期西羅馬帝國滅亡

【史料解讀】

史料一: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為商品彙聚地的描繪:“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裡彙合。這裡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晏紹祥《世界上古史》

史料二:奴隸勞動被廣泛應用于礦山、大作坊、和農業中。田間勞動的奴隸白天戴着腳鐐種地,夜間被關在像地牢一樣的屋子裡;礦山奴隸系着鐵鍊,在兵士的監督下勞動。

——《世界曆史》

(1)結合材料一、二思考:羅馬帝國達到這樣的繁榮得益于什麼?

(2)結合教材思考:羅馬奴隸制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什麼影響?

學生:(1)地中海優越的地理位置,貿易的發展,不同地區經濟聯系的加強以及奴隸和廣大平民的辛勤勞動。(2)積極影響是奴隸制莊園經濟促進了羅馬經濟的繁榮,為羅馬擴張奠定了經濟基礎。消極影響就是外族奴隸多數,後期出現的奴隸起義動搖帝國的穩定。

[過渡語]帝國的建立推動了文明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一)技術和藝術的推廣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9

  1. 冶鐵技術:冶鐵技術最初起源于西亞,從那裡擴散到埃及和希臘等地,人類從此進入鐵器時代
  2. 農耕技術:東到伊朗、西入希臘與西北歐、南傳非洲與埃及
  3. 雕塑藝術:希臘雕塑借鑒埃及雕刻。

[過渡語]除了技術的推廣,還有文字的傳播。

老師:文字是文化得以傳遞的重要手段,在早期文明交流的過程中,文字經曆了萌芽、傳播、成熟的演變曆程。同學們都認識圖上的文字嗎?這種文字最初起源于哪裡呢?

(二)字母文字的推廣

[PPT展示]: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0

學生:腓尼基文字,22個字母組成。

老師:非常好,在了解腓尼基字母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東岸的一個古老民族。“腓尼基”原意為紫紅色,之所以與腓尼基人聯系起來,就在于腓尼基人驅使奴隸潛入海底挖掘一種可以提取紫紅色染料的海螺,令腓尼基人可以有紫紅色的衣服穿,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紫紅色燃料是相當珍貴的。那麼,為什麼腓尼基人要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創造字母文字呢?我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發明原因

學生A:字母文字具有書寫便捷、易于記憶、有固定順序與讀音的優點。

學生B:當地發達的商業對文字确實有需求。

傳播與演變——兩大方向

[PPT展示]: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1

[過渡語]由此可見,腓尼基字母幾乎是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它的形成與傳播對世界文化的傳遞與保存、傳播與交流有着重要意義。

(三)經貿與文化交流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2

交流的國家:秦漢王朝和羅馬帝國

交流的表現:中國:絲綢已到達地中海東岸;羅馬:商人不斷東來,與中國進行貿易。

[問題思考]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3

問題:依據地圖,概括漢朝與羅馬帝國交往的特點。

學生:從間接經貿和文化交流到直接交往;通過絲綢之路;以經濟聯系為主。

[合作探究]

史料一:西域都護定遠侯班超遣掾(佐助)甘英使大秦、條支,窮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備其風土,傳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臨大海,欲渡,船人謂英曰: 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渡 , 若遇遲風 ,亦有二歲者 ;故入海,人皆赍三歲糧 , 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 ”英乃止。

—— 《資治通鑒》史料二:(大秦) “ 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 ,市無二價。谷食常賤 ,國用富饒 。鄰國使到其界首者 , 乘驿詣王都 ,至則給以金錢 。 其王常欲通使于漢,而安息欲以缯彩與之交市 , 故遮閡不得自達 。 至桓帝延熹九年 , 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漢朝郡名)徼外(塞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并無珍異 ,疑傳者過焉。 ” —— 《後漢書• 西域傳》

  1. 根據材料二,概括羅馬國家的社會經濟狀況。
  2. 漢朝與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的兩大強國 , 兩國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願望 。 根據材料一 、二,這種願望長期未能實現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學生:(1)經濟繁榮,物産豐饒;使用金銀貨币,市場管理規範;商品經濟發達;交通發達; 對外貿易發展;(2)安息人的阻隔。

[深化理解]

高中曆史文藝複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高中曆史)14

[課堂檢測]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亞和巴勒斯坦擴展,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區擴張,古代希臘人則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擴大影響 。 造成這種不同擴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D )

A.社會分工與生産效率 B.文明開化的程度

C. 社會組織與管理系統 D. 經濟形态的影響

2、波斯國王大流士宣稱: “ 凡忠信之士 , 我賜予恩典 ; 凡不義之人 , 我嚴懲不貸 …… 凡我給他們的命令,他們都遵行不誤。 …… 靠阿胡拉馬茲達之佑,我統治了這個王國。 ” 材料主要說明( A )

A.國王是波斯帝國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嚴酷法律法國

C. 波斯帝國建立起較完善的官僚體系 D. 波斯國王相信君權神授

3、公元前3年,馬其頓國王亞曆山大與波斯國王大流士在叙利亞北部伊蘇斯決戰。此後,亞曆山大曆經數年征戰,最終滅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從希臘到印度的廣大地區。亞曆山大帝國的建立有利于( B )

A.中西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B.希臘文化的推廣和東傳

C.羅馬帝國的興起與擴張 D.印度佛教的廣泛傳播

4、2 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為商品彙聚地的描繪:“ 所有的貨物 , 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 都在這裡彙合。這裡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 材料表明羅馬城( A )

A.是當時世界性商業都市 B. 壟斷了地中海世界的商貿路線

C. 是羅馬帝國的政治中心 D. 控制着世界各地的生産和交易

5、在奴隸制時代,古代文明擴展的重要方式是( C )

① 武力擴張與征服 ② 神話、藝術與文字傳播

③ 技術傳播 ④ 宗教和思想傳播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