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
在這之前,它更是唐宋時期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挑菜節或者花朝節。
挑菜節,唐宋時期,農曆二月初二日,仕女出郊拾菜,士民遊觀其間,謂之挑菜節。
花朝節,是指中國百花的生日,簡稱花朝,也稱“花神節”。農曆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花朝節的。
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
唐宋時期是中國詩詞璀璨繁盛的高峰,詩人們在這一天踏青、郊遊、挑菜、賞花,盡享這大好春光,甚是熱鬧,當然玩樂之餘,亦留下了無數脍炙人口的詩詞篇章。
鄭谷《蜀中春雨》詩:“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劉夢得《淮陰行》詩:“無奈挑菜時,清淮春浪軟。”
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賀鑄《鳳栖梧》詞:“挑菜踏青都過卻,楊柳風輕,擺動秋千索。”
蘇轼《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詩:“拄杖閑挑菜,秋千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餘春。”
蔡雲《詠花朝》詩:“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萬紫千紅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
宋朝·洪咨夔《對門兩絕·一簾霏雨暗花朝》:“一簾霏雨暗花朝,焙藥爐邊擁破貂。深坐不知畦麥信,喜看黃液上瓶焦。”
宋朝·劉辰翁《摘紅英·賦花朝月晴》詞:“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勝檐聲咽。親曾說。令人悅。落花情緒,上墳時節。 花陰雪。花陰滅。柳風一似秋千掣。晴未決。晴遠缺。一番寒食,滿村啼鴂。”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二月二有了龍擡頭的習俗呢?
據元·熊夢祥《析津志》描寫大都風俗時記載:“二月二,謂之龍擡頭,五更時,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遭糁引白道,直入家中房内。”
吃龍面
看見沒,那時候還要用石灰畫道引路呢,現在有的地方也有這風俗。
除了石灰畫白道,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二月二,龍擡頭,蒸元旦祭馀餅。”
這一天,如果吃面條,要稱為“龍須面”;吃烙餅,就叫做“龍鱗”;若包餃子,則稱為“龍耳”。
從此以後,二月二被“龍擡頭”取代,“挑菜節”就很少被人提起。
至于擡頭的為啥是龍,又為何隻與二月二有關,說法和故事就多了。
在古代認為,龍是一種吉祥物,主管人間雲雨,龍擡頭,意味着風調雨順,是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景。所以很多地方有這樣的諺語:“二月二,龍擡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但也有一些地區或者某些年份,因為春旱較嚴重而導緻春雨貴如油。倘若雨水充沛,則預示着一年的豐收,所以,又有諺語說:“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
在我國台灣地區,在二月二這一天還流行敬土地神這一習俗。人們把紙錢系在竹枝上,然後插立田間,以奉獻土地神。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在二月二這一天,都有各自的風俗。
在鄂西鶴峰一帶的土家族人在敬土地神時,還要點香燭,擺酒菜,磕頭請願。
有的地方起床後打着燈籠照房梁,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眼;還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禁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但是現在有一件事,是全國各地人們不約而同都要做的,那便是理發。
不知從何時何地起,二月二,成了人們一年中,開始理發的日子。
因為正月裡不許理發,很多地方都有這個老傳統。
人們一代代的遵守着,時至今日,依然如此。理發師傅,也順理成章的成了正月裡最清閑的人。
二月二這一天,理發館才開始正式營業。這一天,理發師傅又成了最忙碌的人,很多理發館要排很長的隊。
這一天,理完發,神清氣爽。
這一天,我們一定要昂頭挺胸。
因為,這是擡頭的日子!
本文作者:我是李太黑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必删。#又到了二月二龍擡頭##二月二“龍擡頭”##天天古詩詞##理發師二月二在顧客頭上剃出一條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