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紹興城内河

紹興城内河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5:25:12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王劍英 編輯高雪梅

紹興城内河(無廢紹興)1

紹興市循環生态産業園

9月中旬,一場由生态環境部組織的全國性會議在浙江紹興舉行,諸多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媒體聚集一堂,交流、探讨“無廢城市”建設發展與管理新理念。

我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約100億噸,意味着平均每平方公裡土地每年要承受新增固廢0.1萬噸的環境壓力,此外,還有總量高達600億~700億噸的曆史固廢堆存——中國是世界上固廢産生量最大的國家。

由于固廢産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圍城”問題突出,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環境需要、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目标存在較大差距。2019年4月,國務院确定了11個城市作為無廢城市試點,探索如何将固廢物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并資源化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環境質量。

紹興是浙江省唯一試點城市,亦是東部發達地區中等綜合性城市的代表。面積8200平方公裡,人口500萬,下轄3區、3縣(市),三次産業占比分别為3.6%、48.2%、48.2%%,現有産廢工業企業4.2萬餘家,來自工業和生活領域的固廢産量大,且工業固廢、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危險廢物、農業廢棄物等五大類固廢門類齊全,頗具樣本價值。

“無廢城市理念與紹興市發展需求不謀而合,與紹興整體發展思路和戰略布局高度契合。做試點,紹興有基礎,當然也有壓力、有挑戰。”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表示。

近日,《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實地走訪了紹興多家固廢處理企業與項目,探尋這座城市在無廢城市建設中的亮點與路徑。

讓各類固廢都有“出路”

一塊幾乎占滿整面牆的巨大液晶屏上,底部是熊熊燃燒的火焰,上面20餘塊小屏幕是各監測器實時傳回的畫面及各種數據,涉及從垃圾車進入園區到垃圾處理完畢的各環節。

站在中央控制大廳,看着這些畫面,劉巍“心裡升起一股愉悅感和成就感”。

劉巍是紹興市循環生态産業園的負責人,他的成就感來自于:紹興城區三分之二的生活垃圾都被運至這個年僅2歲的新園區,經過焚燒化為灰燼。園區最大日處理量為2250噸,現已接近滿負荷運轉。

這還隻是一期工程承擔的職責。開工于2019年的二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計劃2020年底完工、運行。屆時,該園區的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将達到3250噸,并将新增每日500噸産業特色垃圾的處理能力——這是紹興第一個産業特色垃圾處理項目。按照規劃,全市三大城區的此類垃圾都将運往這裡進行專業處理。

何為産業特色垃圾?

劉巍解釋,印染、紡織業是紹興的支柱産業,這類企業産生的廢布料、廢絲和廢包裝材料等被稱為産業特色垃圾,屬于工業固廢的一種。

“以前這種垃圾基本被‘胡噜’進生活垃圾裡了,現在國家對垃圾處置要求更高、分類更細了,要單獨專項處理。”劉巍說。

這個項目是紹興大力提升固廢物末端處理能力的縮影。

“紹興打造無廢城市,處理能力不足、專用設施缺乏是一塊短闆,得補上。”紹興市生态環境局黨組成員、無廢辦副主任錢進對本刊記者表示,後端有充足的處理能力,前端的分類才有動力、有意義。

他舉例說,浙江省對生活垃圾的處理要求是零填埋、全部焚燒。但目前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隻有三家,不僅下轄縣(市)有缺口,市區也存在缺口;産業特色垃圾一直存在處理難的問題,“沒地方去”。

這是紹興的短闆,也是很多城市固廢處理亟待解決的難題。

一年多來,紹興上馬了總投資156億元的90多個項目,2020年内要完成的有63個,其中僅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焚燒項目就有4個,處理能力得到保障後,各種固廢都将找到自己的“出路”。

循環生态産業園工程投資不小,一期15.7億元,二期13.7億元,采用的是全球一流的焚燒處理工藝,垃圾焚燒過程中産生的熱能被用來發電、供熱,廢水循環處理後用來澆灌綠地,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和填埋相比,焚燒方式可節省大量土地資源。和處理前相比,經過處理後的生活垃圾将實現減量95%~97%,即100噸垃圾入園,最終隻留下3噸~5噸“廢品”,這是焚燒過程中産生的飛灰和爐渣。

爐渣經檢驗合格後,可賣給建材廠制作建材,進行資源化應用;飛灰則屬于危險廢物,園區将其收集起來,加入耦合劑固化後,進入配套建設的填埋場安全處置。

紹興城内河(無廢紹興)2

浙江省紹興市馬山鎮群英小學的學生在操場上參加垃圾分類遊戲(翁忻旸/ 攝)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

跟劉巍一樣,紹興市城投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負責人這一年來也很愉快。

這家公司位處紹興市越城區三江村一條大馬路旁邊,看上去灰突突,并不起眼,院内一口大泥塘,旁邊堆着一排六七米高的灰沙土。

這位負責人正指揮大型卡車進出,38攝氏度的高溫下仍然精神飽滿,笑容滿面。

他喜樂的原因是,公司2019年投入3000萬元開拓的新業務,一年下來新增了7000萬元的營收。

更重要的是,每年為紹興市節省五六百畝的建築垃圾堆放土地。

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處理城市建設如打地樁、修地鐵時産生的大量建築泥漿,一年處理量為300萬立方米,約占全市城區總量的70%。

據介紹,建築泥漿通過物理和化學方式幹化後,300萬方變為100萬方,以前的處理方式是“找個偏遠點的地方堆,扔了”。

“頂多堆2~3米高,100萬方就要占地五六百畝。年年堆,這能堆的土地是不是慢慢就沒了?”他說,“好多地方的政府都在為這事頭疼。”

政府在頭疼,市場也在頭疼:修路築基需要大量宕渣輔料,以前大都用山裡挖的碎岩石,石礦資源被保護起來後,材料匮乏困境凸顯。

宕渣的市場價格為每方一百多元,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各方都在思考,能不能将那些扔了的泥漿廢棄物利用起來,既滿足市場需求,又節約土地?

轉變的契機來自科研力量的介入。

2017年,紹興市城投集團邀請浙江大學、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對此課題攻堅,2年後完成技術創新,新技術在紹興市城投再生資源公司實現首次落地,一舉解決各方“痛點”。

相比傳統宕渣,處理後的泥漿幹化土性能更佳,多項指标遠超設計和規範要求,獲得業界好評,路基造價還可節省20元每方,市場紅利可期。

5月,紹興正式出台了《廢棄泥漿幹化土在路基中的應用技術指南》,填補了全省乃至全國廢棄泥漿資源化利用行業标準長久缺失的空白。許昌、溫嶺、湖州等城市的行業企業紛紛派人來此學習“取經”,一場由技術創新帶來的産業變革已隐約可見。

在新項目從孕育到落地的過程中,該負責人對市場的力量尤為印象深刻:“最開始确實是市場力量在推動,市場逼迫大家通過創新闖出一條路,壓力最後變成了動力。”

在城投再生資源公司院内,有一幅跨幅約20米的标語:讓建築固廢成為城市的礦産資源。

錢進則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你的廢料可能是我想要的原料。我們要做的是精準分類以及提高資源化利用。”

他坦言,固廢處理和利用的“信息孤島”現象較為嚴重,紹興市政府正在着力打造“無廢城市信息化平台”,其中的“交易撮合”模塊特為此設計,政府充當“中介”,發布各類産廢和用廢信息,對市内相關企業進行精準推送,方便各類固廢就近、及時得到處置利用。

此外,為突破危險廢物的利用瓶頸,紹興還在進行特定類别危險廢物定向“點對點”利用的試點工作,納入試點的單位可豁免申請環境許可證、享受經濟激勵政策。

小蟲子,大能量

距離紹興市區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新昌縣城某院落,最近兩個月裡貴客盈門,來自浙江省、紹興市和新昌縣的政府官員紛紛登門考察,被考察的主角是一種長得像蠶的蟲子:黑水虻,它還有一個接地氣的俗名——吃貨蟲。

作為腐生性水虻科昆蟲,黑水虻主要取食禽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生産高價值的動物蛋白飼料;其繁殖迅速,食性廣泛,吸收轉化率高,容易管理,飼養成本低。

這種蟲子在6天的幼蟲成長期内,需24小時不斷進食,因此可快速消解餐廚垃圾。

這個院落就是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投資3400萬元,2019年投入運行,新昌縣城區餐廚垃圾的80%都被運往這裡處理。基本流程是:餐廚垃圾經機械篩分和脫水處理後,成為有機漿料,以6天為處理周期,用黑水虻幼蟲進食進行生物轉化,漿料變為蟲體和蟲糞。

蟲體富含蛋白質,是高質量的飼料,可以喂雞、養魚;蟲糞是有機肥,可用于園林綠化、果蔬種植;還可深加工制成蟲粉、蟲油等高附加值産品。該垃圾處理中心通過售賣這些“蟲”産品,一年内獲得利潤100萬元。

據中心負責人邵光輝介紹,每30噸的餐廚垃圾毛料,經過處理後變成約10噸漿料,隻需投放1公斤蟲卵,最終将變成2.5噸的鮮蟲和2噸的蟲糞;每噸鮮蟲可賣4000元,幹蟲可賣1萬元。

黑水虻可分解餐廚潲水,并不是新鮮事。但此前大都屬于農村養殖戶的零星做法,在國家大力提倡垃圾分類之後,将其大規模引入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并和自動化機器流水線結合起來,在國内并不多見。

目前國内對餐廚垃圾的主流處理方式為“厭氧發酵”,即通過微生物的代謝将有機質轉化為沼氣和有機肥。與之相比,黑水虻生态轉換方式對餐廚垃圾裡高油脂、高鹽分的分解更為徹底,固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都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它還有一個好處:避開“鄰避效應”。

鄰避效應是無廢城市規劃者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即公衆明知道公共設施如垃圾處理場、核電廠等十分重要,但擔心對身體健康、環境質量和資産價值等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誰都不願意它出現在自己身邊,由此産生情緒化的抗争行為。

這家垃圾處置中心“小巧玲珑”,面積僅9畝,全程密閉式操作,院内毫無異味。新昌縣環衛中心主任俞伯強向本刊記者介紹,該項目距離城區繁華商業圈不到1公裡,但項目被當地老百姓普遍接納,并無“鄰避效應”相關行為出現。

8月,浙江省提出要總結、推廣新昌做法和新昌經驗。

紹興城内河(無廢紹興)3

紹興市新昌縣餐廚垃圾處置中心

跳出固廢抓固廢

“無廢城市是紹興優化生态體系的重要抓手,是紹興本來就要做或者已經在做的事情。” 馬衛光說,無廢城市試點的建設,在融入城市發展戰略的同時,也催化了紹興市經濟社會整體升級。

紹興曾擁有13個省級以上工業開發區、281個工業園,由于園區面積小、分布散、層級低,制約了當地工業經濟提質升級。2018年以來,通過園區整合提升,大做減法,開發區已從13個縮減到9個,工業園從281個縮減到了24個,銳減九成。

柯橋區的中國輕紡城是浙江改革開放的金名片,也是當地的立城之本、産業之基。自2016年開始,柯橋區強勢推進集聚提升,該區的印染企業由200多家整合成108家,全部落戶印染産業集聚區,并大力推動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聚集搬遷的過程就是轉型升級的過程,由于采用了新工藝、新設備,各類固廢就會大幅量減少,這是源頭減量,體量非常大。”錢進說,“無廢城市建設要跳出固廢處理抓固廢處理,它和整個城市的産業發展規劃有關——你是發展産生很大固廢的産業,還是采用先進綠色工藝、固廢産量小的産業?它還跟城市基礎設施規劃以及治理體系有關。”

他說,如果城市在做基礎設施規劃時,先把固廢處理設施統籌建設好,就會極大緩解鄰避效應,“就像建設小區時,先把垃圾房提前布局好,再賣房子,挨得近的可以便宜點,反正是自主選擇;如果是後補缺,垃圾房的進入就會受到阻力。”

由于網購、外賣迅猛發展,大量快遞包裝為城市帶來巨大的固廢壓力,紹興正在探索與本市的郵政系統合作,推進郵政快遞行業包裝減量和包裝循環利用。

按照規劃,2020年底前,全市郵政90%以上網點将設置綠色包裝箱回收裝置,并推進環境友好型材料的應用。目前,首批350個綠色包裝回收箱裝置正在各網點鋪設中。

8月25日,紹興市政府明文要求,到2020年12月底,本市快遞業循環中轉袋使用比例要大于等于90%。

“如果從全國範圍内做頂層設計,所有的電商平台、快遞企業都來參與這個事情,全國一盤棋,都循環起來,既能節約資源,又減少垃圾,意義非凡。紹興在極力推進此事,希望先行先試進行探索,為全國的推廣提供一些經驗。”錢進說道。

“在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你最期待的是什麼?”本刊記者問。

錢進回答:“最期待全社會形成無廢氛圍,大家都樹立情懷,建立綠色生産、生活理念,從點滴做起。無廢社會的建設需要人人參與,從長效的堅持來推進,它任重道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