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東北有多重要?
人皆喜劇人
宇宙的盡頭
全世界都在說的“東北話”
東北可老重要了
感覺我的快樂都是東北給的
一切皆可糖葫蘆
“靈魂”雞架
鍋包肉(yòu)
沒有什麼是一大碗鐵鍋炖治不好的
凍秋梨
擺在地上賣的雪糕
滋滋冒油的烤串
東北可老重要了
各種美食治愈了我的胃
在沈陽市沈北新區興隆台鎮張美窩棚村,村民駕駛收割機收割水稻(無人機攝)。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稻浪滾滾千層浪, 萬畝良田綠意濃”
每逢秋收時節
在廣袤的黑土地上
處處呈現出一派忙碌的景象
在遼甯省鐵嶺市鐵嶺縣新台子鎮西三家子村,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把機械化收割下來的水稻裝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東北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有“天下糧倉”之稱
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
近年來
東北三省糧食産量占全國的1/5以上
商品糧量約占全國的1/4
糧食調出量約占全國的1/3
……
東北可老重要了
她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航拍沈陽。新華網 夏銘陽 攝
沒錯,東北很重要!
今天
咱們唠唠東北“老大哥”遼甯的故事!
“一五”期間
優先發展工業
全國開始了有計劃的大規模的經濟建設
圖為沈陽鑄造廠開展科學普及工作,第二車間技術員、科普小組組員張玉生(右四)利用休息時間幫助工人學習看圖(1956年10月24日發)。新華社記者 于肇 攝
蘇聯援建156項重點項目
24項落戶遼甯
冶金、機械、化工
石油、煤炭、電力
……
遼甯
因此成為我國重要的
重工業基地
圖為沈陽鐵西區的老廠區。新華社發
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工業基地之一
遼甯以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的獨有優勢
一度支撐和引領着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煉鋼總廠三分廠生産車間一角(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但随着時代發展
遼甯迎來“成長”的陣痛
如今
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産業變革風起雲湧
如何在時代洪流中
挺起“老大哥”的脊梁?
圖為中國工業博物館鑄造館内場景。新華社發
攻堅克難、砥砺前行
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遼甯
改造升級“老字号”
深度開發“原字号”
培育壯大“新字号”
遼沈大地處處呈現勃勃生機
“老字号”觸網騰飛
工人在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煉鐵總廠三号高爐忙碌(4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第一爐鋼水”
“第一枚國徽”
“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
“第一根無縫鋼管”
……
遼甯裝備制造業曆史悠久,實力雄厚
輸變電裝備、石化裝備
冶金礦山裝備、工業機床等領域
曾經享譽全國
8月19日拍攝的鞍鋼廠區(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面對數字化、智能化浪潮
遼甯“老字号”也在觸網騰飛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
新一代信息技術
為“老字号”産業賦能增效
遼甯加大企業數字化改造力度
提高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
加快實現業務、數據和設備“上雲”“上平台”
開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建設一批“無人車間”“黑燈工廠”
……
最近3年
已建設完成的109個智能制造重點項目
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21.2%
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5.6%
2021年前3季度
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
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3.0個百分點
“原字号”做精做優
大連片區内大連港大窯灣集裝箱碼頭(2017年6月13日航拍)。新華社發
臨近港口、交通發達、土地廣袤
憑借這些天然優勢
冶金、煤炭、石化、建材等原材料産業
占據遼甯工業的“半壁江山”
但“煉”有餘而“化”不足
“粗化工”有餘而“精細化工”不足
原材料有餘而增值鍊不足
這種狀況必須改變
“原字号”産業要向産業鍊價值鍊中高端發展
深度開發芳烴、高品質鋼鐵材料等6條産業鍊
推進11類45個精細化工産品産業化
系列化定制化發展用鋼産業
大力發展鎂建材、鎂化工等産業
……
預計到2025年
新材料産業占原材料工業收入比重
力争超過10%
化工精細化率提升5個百分點
在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公司,夜色中各種大型設備在燈光的照耀下,璀璨奪目,熠熠生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新字号”漸成風景
2021年上半年
遼甯“新字号”表現亮眼
工業機器人産量增長33.6%
5大疫苗企業營收增長61.4%
集成電路裝備收入增長超過50%
……
曾經多為“盆景”的戰略新興産業
而今規模壯大、串珠成鍊,漸成風景
制造向“智造”産業轉型出實招
面對經濟新常态
遼甯注重向技術創新和智能制造要動力
重塑工業振興的“發動機”
位于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的沈陽廣泰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生産真空燒結爐。新華社記者楊青 攝
真金白銀來了
創新省本級财政科技資金使用
引社會資本設立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基金
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早投小”
在沈陽市渾南區東軟軟件園拍攝的智能終端設備。新華社記者 蔡湘鑫 攝
“産學研”合作新模式來了
圍繞24條産業鍊
支持龍頭企業當“盟主”
聯合上下遊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
培育新型創新聯盟
首台(套)示範性應用來了
2021年将89個産品
認定為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
給予政策支持
這是遼甯阜新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力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重點發展清潔化、低碳化生産
鋼鐵行業實行超低排放改造
菱鎂尾礦推進廢棄資源綜合利用
鼓勵礦山複墾複綠
促進企業聯合重組和資源有序開發
探索與現代工業相适宜的發展路徑
……
遼甯省綠色制造已從理念變成現實
在沈陽華晨寶馬大東工廠車身車間,機械手臂在進行車身制造。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圍繞産業“龍頭”,配強“龍身”,拉長“龍尾”
制造業産品
邁向高端化、精細化和服務化
工業企業
從生産主導向服務主導轉變
整機企業聯合上下遊企業
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
優化服務為産業轉型做“輔助”
強制度供給
優營商環境
聚天下英才
……
在這場産業轉型的新航程中
遼甯綜合運用多重手段
解縛松綁、彙聚資源
為“航行者”擂鼓吹号
送去“東風”
位于沈陽的東北制藥集團的員工在生産線上作業(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2021年5月
推出資産總額1074億元的75個國企項目
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混改
2020年7月3日,首列“遼甯沈陽-莫斯科别雷拉斯特”中歐班列在遼港集團遼甯集鐵場站準備出發。新華社記者 姚劍鋒 攝
今年前10個月
遼甯開行中歐班列510列
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國家進出口額
分别增長19.1%和19.3%
(資料圖)
前不久
丹東市社保中心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火了
這個特殊窗口
主要解決正常窗口無法辦理的
“疑難雜症”
窗口接待員胡曉倩說:
“窗口受到好評,因為它想到百姓心裡去了”
小窗口反映營商環境大變化
在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行政服務中心,企業員工在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就近辦”
“跑腿辦”
“指尖辦”
“痛快辦”
……
近年來
辦事便利在遼沈大地上蔚然成風
形成“你好我更好”
各地比拼營商環境的良好氛圍
在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行政服務中心,企業代表在辦理業務。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人才是振興發展的“密碼”
顧問指導、挂職兼職
項目合作、退休返聘
……
遼甯多措并舉
引進創新團隊和人才
拿出“真金白銀”
支持高水平團隊
破解“卡脖子”問題
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發展
一手引進外部人才
一手盤活現有人才
加強高層次人才儲備
激活“大國工匠”
為結構調整之戰源源不斷提供生力軍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産車間。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曾經
“老大哥”迷茫過
一度被加工粗、水平低、效益差所困擾
航拍雪中沈陽。新華網 夏銘陽 攝
如今
在這片黑土地上
從粗放到綠色
從零散到抱團
向高端邁進
向服務拓展
工業
從制造向“智造”
從“黑笨粗”向“高精尖”
從“二人轉”向“大合唱”
從結構單一向百花齊放轉變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航拍沈陽風景。新華網 夏銘陽 攝
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浩瀚大海中
遼甯人奮楫搏浪
揚帆開拓新航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