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9 18:13:47

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将自己的官銜詳細地列了出來,“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太中大夫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上柱國河内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六百戶實封一千戶”。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1

關于司馬光的全銜及其注解禦史曾發過專門的一篇文章,很多讀者對于古代的官職很感興趣。借着這個機會,禦史再來講一講二十四史作者在修史時所羅列的官職全銜。

二十四史中并非所有的作者都注明了自己的官銜,這裡是根據通行的武英殿本、四部叢刊本上所署的官銜進行考察。

《史記》

《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不過漢代人著書一般是不署名的。何況司馬遷完成《史記》時已是“刑餘之人”,也沒有想把此書公諸于世,連書名也未确定。直到漢宣帝時才正式對外宣布此書,名為《漢書·司馬遷傳》。

因而,今天所見的《史記》上司馬遷的官銜是“漢太史令”,這是後世加上的,而且是有意做了改動。司馬遷的确擔任過太史令一職,管理國家圖書、天文曆法,并兼管朝廷文書和記載朝廷大事的史官。

不過司馬遷完成《史記》時,其職務為中書令,中書令的地位比太史令要高很多,但因中書令是由宦官擔任的,後人認為不光彩。所以,司馬遷的官銜沒有署中書令,而署太史令。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2

《漢書》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的班固。今天所見的《漢書》都是唐顔真卿師古的版本。班固在書中署名的官銜是“漢蘭台令史班固”。這裡的“漢”就是指漢代,“蘭台”是漢代宮内的藏書處,以禦史中丞掌管,設“令史”數名,班固曾任令史之一,并受诏修史。

因為班固曾任蘭台令史,故而後世又以“蘭台”為史官的代稱。唐代時曾将秘書省稱為蘭台,比如李商隐詩中的“走馬蘭台類轉蓬”的“蘭台”則是指秘書省。

《後漢書》

《後漢書》的幾種版本中均未署作者範晔的官銜,範晔在編撰完《後漢書》時即被殺,而被殺時所任的官職為“太子詹事”。

“太子詹事”本名叫“詹事”,是秦漢以來曆代皆設置的官職,是太子東宮屬官的首領,好比是太子身邊的宰相後幕僚長,故一般多稱為“太子詹事”。不過,太子詹事在大多數時候均為優待文臣的虛銜,并不在太子身邊辦事。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3

《三國志》

《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陳壽完成《三國志》時擔任的是“晉著作郎兼本郡中正”。著作郎是專掌著作、主修國史的官職,其下還有“著作佐郎”。

“中正”是魏晉時期實現九品中正制時所設,多由京官兼任,其職任就是對自己原籍州郡人才進行調查、評定之後,向中央進行推薦。陳壽是巴西郡人,顯然他是以“著作郎”身份兼任巴西郡的“中正”。

《晉書》

《晉書》完成于唐初,真正的主要作者是曾任禮部侍郎、雅州刺史的令狐德棻,但書上所署的作者确實房玄齡。其實,房玄齡當時隻是以宰相身份主持修書,而房玄齡所署的官職是“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傅司空尚書左仆射魏國公”。

“開府儀同三司”較為常見,從唐代至元代,一直都是文官的第一級,唐代時屬從一品。“太子太傅”是東宮三師之一,是給大臣加的榮譽虛銜。“司空”屬于唐代三公之一,也是榮譽性的無實職。“尚書左仆射”才是房玄齡的實職,尚書省因長期不設尚書令,而已左右仆射為實際長官,所以尚書左仆射也就是宰相。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4

《南史》《北史》

《南史》和《北史》的作者都是唐代的李延壽,他的官銜是“符玺郎兼修國史”。這裡的“符玺郎”是門下省的屬官,負責掌管皇帝印玺與國家符節。“兼修國史”就是以符玺郎的身份去負責修撰史書。

李延壽步入仕途後,一直從事史書編撰,他前後擔任過“東宮典膳丞”“禦史台主簿”等,實際上都是次要的兼職,其實際工作均為史職。

《隋書》

《隋書》的作者是唐代的魏征,實際上魏征不過是此書的主持者,其中隻有序、論兩個部分是他親自寫的。主要工作是由另外兩位史學家顔師古和孔穎達執筆的。魏征當時的官銜是“太子太師特進谏議大夫秘書監知門下事鄭國公”。

“太子太師”與房玄齡的“太子太傅”一樣,為東宮三師之一,是大臣的榮譽性頭銜。“特進”是唐代文官的第二級,屬于正二品。“谏議大夫”是唐代的谏官,屬于門下省,是唐代中央很有地位的文職官員。“秘書監”是秘書省的主官,“知門下事”就是兼理門下省事務,至于“鄭國公”則是魏征的爵号,屬于唐代封爵中的第二級。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5

《新唐書》

《新唐書》的作者是宋代的歐陽修和宋祁,這裡隻考察歐陽修的官銜,“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朝散大夫給事中知制诰充史館修撰”。

“翰林學士”是皇帝的高級文學侍從,常為皇帝起草诏書。唐代是翰林學士不是正式官職,宋代時翰林學士則是正式官職。

“龍圖閣學士”是宋代館閣學士之一,是文學侍從之臣的榮譽性兼職,“朝散大夫”屬于宋代官階第十二級,相當于從五品上,“給事中”是門下省的谏官,“知制诰”為加職之名,翰林學士若加上知制诰,就可以參加起草诏令,是參與機要之人,地位比一般的翰林學士要高,“充史官修撰”,就是以其他官銜來擔任史官修撰。

《宋史》

《宋史》《遼史》《金史》都成書于元末,作者是脫脫,實際上具體編撰這三部書的是歐陽玄等人,脫脫隻是監修人兼總裁,脫脫擔任的官職為“中書右丞相”。

元代廢三省,隻保留了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中樞省長官為中書令,一般都以皇太子兼領,而中書令下設左右丞相為宰相,而又以右丞相為尊。因此脫脫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6

《明史》

《明史》的修撰前後曆經94年,其作者雖然署名為張廷玉,但他并非真正的作者,他不過是乾隆初年的史館總裁,是修訂《明史》的主持者而已。張廷玉當時的官銜為“經筵日講官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世襲三等伯”。

“經筵日講官”負責為皇帝講解經史,一般都是由高級文職官員充任。清代的講官已是虛銜,一般一年内隻講幾次,清代的經筵日講官滿漢各八人,都是由翰林出身的高級官員充任。

“太保”前面講過屬于三公之一;“保和殿大學士”是清代殿閣大學士中地位最高者;“議政大臣”是清代初年所設,可以參與議政王大臣會議,其軍國大事均有會議讨論之後再由皇帝定奪。但乾隆時期,議政大臣不過是個擺設,并沒有實際權力。

清代的大學士一般都要兼管六部中一個部的部務,地位比該部的尚書要高,張廷玉以大學士身份“兼管吏部尚書”,實際上就是吏部的最高長官;“翰林院掌院學士”即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一般也是由大學士兼任。

二十四史和二十六史有什麼不同(二十四史的作者都是什麼官職)7

“世襲三等伯”是清代非宗室爵位中的第三級,張廷玉在康熙晚年就獲封一等輕車都尉,以後逐年加封,成為世襲三等伯。需要指出的是,清代爵位可以世襲,但要降等,隻有特許者方可世襲,張廷玉的三等伯就是特許世襲爵位。不過張廷玉晚年被乾隆皇帝剝奪了這一特權,三等伯的爵位止于張廷玉一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