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詞入門基礎知識大彙總

詩詞入門基礎知識大彙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31 20:17:10

一、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 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由于時代的變化,聲韻學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入聲逐漸消失。在普通話四聲中,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

詩詞入門基礎知識大彙總(純幹貨詩詞入門概述)1

二、

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

詩詞中所謂韻,大緻等于漢語拼音中所謂韻母。

凡是同韻的字都可以押韻。

所謂押韻,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

一般總是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押韻隻能壓一個聲的韻,平仄不可以互押(也有個别葉韻的詞牌如西江月等)。

律詩隻能押平聲韻。

時代演變,聲韻已經淩亂。

很多音調已經錯亂。

為了規範聲韻,現代人寫詩填詞可參照韻書。

最常用的韻書是《平水韻》(寫詩用的韻)和《詞林正韻》(填詞用的韻)。

三、楹聯

一副标準的楹聯,它最本質的特征是“對仗”。

楹聯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

對仗的具體内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緻。

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緻,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彙意義"也要相同。

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範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範圍内的詞方可為對。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

在内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對聯一般是上聯仄腳,下聯平腳。

對聯的八忌是: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笫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第七切忌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一忌合掌

什麼叫合掌?合掌就是指一副聯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時出現詞義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複的詞、字。

一副對聯,必須上下比的詞語異義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聯時,有人誤解了“詞類的對稱”,以為隻有上下聯意思相同才是對仗工整,其實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對聯不論長短,字數總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間裡重複一件事,還有何意義呢?所以,合掌是對聯的第一大忌。

二忌重

重是指不規則重字。有規則重字是巧聯,而無規則重字是病聯。

三忌失對欠平衡

在聯語中,結構、詞性等應該對應的地方沒有對應上,就是失對。失對包括聯内節奏點失對、數詞失對、疊詞失對、詞性失對等。

第四失替應留意

失替也是病聯的一種。在同一聯(上聯或下聯)的詞語中,平仄音節要交替地、有規律地出現才對。

五為亂腳

腳,指對聯的上聯和下聯最後一個字。在創作對聯時,必須遵守上聯仄聲收尾,下聯平聲收尾(上仄下平)的規律。一副聯,聯尾兩個字(聯腳)不論出現雙平雙仄,還是上平下仄,都叫亂腳。亂腳就如同人穿錯了鞋,不管是兩腳都穿成了右腳鞋還是左腳鞋,還是左右鞋穿反了,都不會舒服。句腳上仄下平才符合聯律。

六孤平

孤平是指在平腳句(下聯)裡,除句尾的平聲字外,全句隻有一個平聲字。

第七切忌三平尾

三平尾,又叫三平調或三平腳。也是撰聯一忌。這個在撰聯時很容易被忽視。一副對聯,不管是幾言的,隻要下聯最後三個字都是平聲,就是犯了三平尾。

八忌上重下邊輕

一副對聯是由上下兩聯組成的。如果上聯寫得氣勢強盛(重),下聯寫得氣勢軟弱(輕),就會給人一種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就叫上重下輕,上重下輕也是對聯的病症之一。

對聯八忌基本适用于格律詩。

一字聯

墨(對)泉

這是最經典的一字聯。

‘墨’字上部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分為‘白’字。各屬于顔色的一種,且詞義相反。

兩個字的下半部分别為‘土’和‘水’又都屬于五行之一。

二字聯

春花(對)秋月

漢賦(對)楚辭

書山(對)學海

紅玉(對)丹瑤

三字聯

水底月(對)鏡中花

孫行者(對)祖沖之

水簾洞(對)花果山

飛鳥盡(對)良弓藏

獨角獸(對)比目魚

四字聯

青山不老(對)綠水長流

山清水秀(對)人傑地靈

東南西北(對)春夏秋冬

百花齊放(對)百家争鳴

春回大地(對)福滿人間

五字聯

愛君希道秦(對)憂國願年豐

翺翔一萬裡(對)來去幾千年

半浸中華岸(對)旁通異域船

苞蔵成别島(對)沿濁緻清漣

六字聯

雲無心以出岫(對)鳥倦飛而知還。

豈能盡如人意(對)但求無愧我心。

竹雨松風琴韻(對)茶煙梧月書聲。

行止無愧天地(對)褒貶自有春秋。

七字聯

既聞山石無假色(對)亦知草木有真香。

蔔鄰喜近清涼宅(對)與客同參文字禅。

萬裡秋風吹錦水(對)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筆墨驚天地(對)萬裡雲山入畫圖。

松葉竹葉葉葉翠(對)秋聲雁聲聲聲寒。

點燈登閣各攻書(對)移椅倚桐同玩月。

福無雙至今朝至(對)禍不單行昨夜行。

八字聯

山水有靈亦驚知己(對)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門有古松庭無亂石(對)秋宜明月春則和風。

金銑玉徽仙藻靈豔(對) 麟宗骥旅麗木離披。

絲竹同清當天合曲(對) 山水齊朗映日生文。

四、律詩

律詩是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因格律要求非常嚴格而得名。

常見的類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種。

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别為五言、七言句,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8句。超過8句 ,即10句以上的 ,則稱排律或長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詩,每2句成一聯,計四聯,習慣上稱第一聯為破題(首聯),第二聯為颔聯、第三聯為頸聯、第四聯為結句(尾聯)。

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颔聯、頸聯)的上下句習慣是對仗句。排律除首尾兩聯不對外,中間各聯必須上下句對仗。律詩要求全首通押一韻,律詩通常押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詩的格律非常嚴謹,在句數,字數,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規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規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五律以首句不入韻為正例,入韻為變例;七律以首句入韻為正例,不入韻為變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規定:講究粘和對。

4,每首中對仗聯可以多到三聯、也可以少到一聯,這是律詩的重要特點。

漢語雖有四聲,但在近體詩中,并不需要象詞、曲那樣分辨四聲,隻要粗分成平仄兩聲即可。要造成聲調上的抑揚頓挫,就要交替使用平聲和仄聲,才不單調。漢語基本上是以兩個音節為一個節奏單位的,重音落在後面的音節上。以兩個音節為單位讓平仄交錯,就構成了近體詩的基本句型,稱為律句。

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除了第一聯,其它各聯的上句不能押韻,必須以仄聲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韻,必須以平聲收尾

律詩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這叫“對”。第三句和第四句也是“對”。

律詩第二句和第三句,從頭兩個字來看,平仄卻是相同的,這叫“粘”。

五、絕句

律詩的句法基本适用于絕句。

絕句不要求對仗。絕句也講究粘對:

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律詩絕句在寫詩的時候有一個口訣

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也就是說,要檢查一首近體詩是否遵循粘對,

一般看其偶數字和最後一字即可。

如果對句不對,叫失對;如果鄰句不粘,叫失粘。

失對和失粘都是近體詩的大忌。

相比而言,失對要比失粘嚴重。

當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在一些特定格式下是不可行的。

即孤平和三平尾(三仄尾)的時候,必須按照原律。

律詩絕句中,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平仄須按規定不能改變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論;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這個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論。以上講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 第三字在一定情況下不能不論。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 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

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隻能有兩 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隻能有一 個字不論。

"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 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來看,第六字 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 平仄仄",隻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七言由此類推。 "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六、關于古仄音

一:凡是用b,d,g,j,z,zh五個聲母的,并且現在今音中讀為二聲的,一定是仄音。

二:凡是d,t,l,z,c,s六個聲母,跟韻母e拼合時,不管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仄音。

三:凡是聲母是k或者四個卷舌音zh,ch,sh,t,而韻母是uo的話,它一定是古仄音。

四:凡是聲母中,前面幾個聲母b,p,m,d,t,n,l這七個聲母如果跟韻母ie來拼的話,不管 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代的仄音,隻-有“爹”這個字例外。

五:凡是d,g,h,z這四個聲母,如果跟韻母ei來拼的話,無論普通話讀什麼聲調,都是古仄音。

六:凡是聲母是f,而韻母是a或o的話,拼出來的是fa或是fo的音,不管普通話讀什麼聲調,它一定是古仄音。

七:凡是韻母是ue的話,差不多都是古仄音,隻有三個字例外:嗟、瘸、靴。

八:還有一種字,一個字有語音和讀音兩種,如果讀音是開尾韻(沒有韻尾,以元音結束),而它的語音是i或u韻尾,這種字都是古仄音。

七、

詞是一種詩的别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别稱有:近體樂府,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的詞調。一般來說,詞調并不是詞的題目,僅隻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而詞牌與題目用“·”隔開,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各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并且各不相同。

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極少有不分段或分兩阕(片)以上的。一首詞有的隻分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分片是由于樂譜的規定,是因為音樂已經唱完了一遍。片與片之間的關系,在音樂上是暫時休止而非全曲終了。

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對聯一樣相對)。

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别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一般按字數将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三種,58字以内為小令;59到90字為中調;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

字聲配合更嚴密。詞的字聲組織基本上和近體詩相近似,但變化很多,而且有些詞調還須分辨四聲和陰陽。作詞要審音用字,以文字的聲調來配合樂譜的聲調。在音樂吃緊的地方更須嚴辨字聲,以求協律和美聽。

八、詞的慣例禁忌

詞的對仗不像律絕,

沒有必須對仗的要求。

隻是前人在某個詞牌的一句對仗了,

後人也習慣性的對仗。

詞的禁忌也跟律絕相似,

孤平,合掌,三平尾(三仄尾)

九、詞牌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截然不同:律詩隻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格式是一個詞牌。但是,由于同一個格式有時有若幹個變體,所以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因為各首詞的詞題不同,所以這種情況下,一般有詞題。

關于詞牌的來源,大約有下面的三種情況:

⑴本來是樂曲的名稱。例如《菩薩蠻》,據說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蠻國進貢,她們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滿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寶),象菩薩。當時教坊因此譜成《菩薩蠻曲》。據說唐宜宗愛唱《菩薩蠻》詞,可見是當時風行一時的曲子。《西江月》、《風入松》、《蝶戀花》《钗頭鳳》等,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這些都是來自民間的曲調。

⑵摘取一首詞中的幾個字作為詞牌。例如《憶秦娥》,因為依照這個格式寫出的最初一首詞開頭兩句是“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所以詞牌就叫《憶秦娥》,又叫《秦樓月》。《憶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謝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詠“江南好”的詞,最後一句是“能不憶江南”,所以詞牌又叫《憶江南》。《如夢令》原名《憶仙姿》,改名《如夢令》,這是因為後唐莊宗所寫的《憶仙姿》中有“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等句。《念奴嬌》又叫《大江東去》,這是由于蘇轼有一首《念奴嬌》,第一句是“大江東去”。又叫《酹江月》,因為蘇轼這首詞最後三個字是“酹江月”。

⑶本來就是詞的題目。《踏歌詞》詠的是舞蹈,《舞馬詞》詠的是舞馬,《唉乃曲》詠的是泛舟,《漁歌子》詠的是打魚,《浪淘沙》詠的是浪淘沙,《抛球樂》詠的是抛繡球,《更漏子》詠的是夜。這種情況是最普遍的。凡是詞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說,詞牌同時也是詞題,不另有題目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詞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詞牌之外還有詞題。一般是在詞牌下面用較小的字注出詞題。在這種情況下,詞題和詞牌不發生任何關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講到浪,也不講到沙;一首《憶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講到江南。這樣,詞牌隻不過是詞譜的何罷了,還有《滿江紅》《醜奴兒》《賣花聲》......。

詞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的分别。 不分段稱為“單調”,分段稱為“雙調”“三疊”“四疊”。又叫“片”或者“阕”。“片”即“遍”,指樂曲奏過一遍。“阕”原是樂終的意思。單調的詞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詩,隻不過是長短句罷了。

十一、詞派

詞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觀,周邦彥,吳文英,李清照,納蘭性德,晏幾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蘇轼,辛棄疾,嶽飛,陳亮,陸遊等。(現有雅、俗詞之分)明代徐師把詞的形式概括為:“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婉約派的風格特點:婉約,婉轉含蓄之意。婉約詞派的特點,主要是内容側重兒女情長。結構深細缜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绮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内容比較狹窄。豪放派的風格特點:氣魄大而無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點是題材廣闊。它不僅描寫花間月下,男歡女愛,而且更喜攝取軍情國事那樣的重大題材入詞,使詞能像詩文一樣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氣勢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為能事。

豪放婉約沒有特别明确的界限,很多詞人體兼豪婉。

十二、詞的術語

【詞】:起于五代與唐,流行于宋的一種文學體裁。

【曲子詞】:唐與五代時詞被稱為曲子詞。

【雅詞】:宋以後詞調由俚俗轉為要求雅正,稱為雅詞。

【豔詞】:相對于雅詞而言。【側豔詞】:即豔詞。

【近體樂府】:“近體樂府”是北宋人給詞的定名,

【寓聲樂府】:自創新曲,而寓其聲于舊調。

【大詞】:宋人以慢曲為大詞。

【小詞】:宋人以令、引、近為小詞。

【南詞】:北方人稱詞為南詞,以區别于北詞(曲)。

【南樂】:元人也稱詞為南樂。

【長短句】:在宋代以後,可以說長短句是詞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時期,長短句卻是詞的本名;在唐代,長短句還是一個詩體名詞。

【詩餘】:南宋初,有人編詩集,把詞作附在後面,加上一個類目,就稱為“詩餘”

【琴趣】:後人以“琴趣”為詞的别名

【葉】:凡詞譜中注有葉字者,即與上句所押之韻,同屬一部,而不變換他韻(關于是否一部,請檢用詞韻)。

【韻】:凡詞譜中注有韻字者,即每阕詞中,起首押韻之處。

【句】:凡詞譜中注有句字者,即不押韻之句。

【豆】:凡詞譜中注有豆字者,即一個字為句的頓逗處,通常又叫一字豆。又稱“讀”(仍讀作“豆”)。

【換】:凡詞譜中注有換平者,必其上句皆押仄韻,至此則換平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平。凡詞譜中注有換仄者,必其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則換仄韻。或上句皆押平韻,至此另換一平韻,亦稱換仄,既換平韻之後之後,又換仄韻。與上文之仄韻不同一部者,謂之“三換仄”。同屬一部者,稱為“葉仄”。既換仄韻之後之後,又換平韻者,亦同此例。

【疊】:疊字的意義是重複。故詞家一般都以一首詞的下片為疊。

注:凡詞譜中注有疊字者,有四處區别:一,疊句,如《如夢令》,如夢如夢。二,疊字,如《憶秦娥》後前後第三句起三字皆疊用第二句之尾三字。三,倒疊字,如《調笑令》,下片起首例疊上片最末二字,且二字倒轉。四,疊韻,如《長相思》,起二句,君淚盈,妾淚盈,二句韻同。

【阕】:一首詞稱為一阕,這是詞所特有的單位名詞。

【變】:每一支歌曲,從頭到尾演奏一次,接下去便另奏一曲,這叫做一變。

【遍】:“變”字用到唐代,簡化了一下,借用“徧”字,或作“遍”字。詞的上下可稱為上下遍,或上下片,或上下段。

【徧】:即遍。

【片】:在南宋,遍字又省作“片”字。詞一般分上下兩阕,上阕叫上片,下阕叫下片。

【段】:與片、遍同義。

【拍】:韓愈給拍闆下定義,稱之為樂句。

【麼】:一首詞的下遍。

【結拍】:詞的結尾處,謂之結拍。但結拍井非結句。

【歇拍】:即結拍

【換頭】:詞從單遍發展為兩遍,凡是下遍開始處的句式與上遍開始處不同的,這叫做換頭。

【過腔】、【過】、【過片】、【過變】、【過處】、【過拍】:皆為換頭,隻是名字不同。

【重頭】:一首令詞,上下疊句法完全相同的,稱為“重頭”,“重頭”隻有小令才有。

【雙曳頭】:三疊以上的詞,第二疊與第一疊句式、平厭完全相同,形式上

好似第三疊的雙頭,故名之曰雙曳頭。

【轉調】:一個曲子,原來屬于某一宮調,音樂家把它翻入另一個宮調,節奏既變,歌詞亦變,便出現帶“轉調”二字的詞調名。

【雙調】:元明以來,一般人常把兩疊的詞稱為“雙調”。

【促拍】:所謂“促拍”,就是樂曲節奏的改變,不過從歌詞的字句之間是看不出來的。

【偷聲】: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韻度,略有增減,減叫做偷聲,與移宮轉調有關。

【減字】:即偷聲。

【添字】:一首詞的曲調雖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時,還可以對音節的韻度,略有增減,增叫做添字,與移宮轉調有關。

【攤破】:即添字。

【大拍】:宋人以音繁詞多的曲調為大拍。

【近拍】:以舊曲翻成新調,亦可以稱為近拍。

【近】:即近拍。

【令】:唐代人稱小曲為小令。

【慢】:歌聲延長,唱得遲緩。

【引】: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聲,别成新腔,名之曰引。

【犯】:犯調的本義是宮調相犯。

【大曲】:大曲以許多曲子連續歌奏,少的也有十多遍,多的可以有幾十遍。

【摘遍】:從大曲中摘取其一遍來譜詞演唱,稱為摘遍。

【遍】:即摘遍。

【序】: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中序又稱為拍序。

【歌頭】:大曲歌遍之第一遍,謂之歌頭。

【曲破】:大曲中序(即排遍)之後為入破。

【中腔】:所謂“中腔”,可能也就是中序的一遍。

【填詞】:先有樂曲,然後依這個樂曲的聲調,配上歌詞。宋元以來一般人則通稱“填詞”。

【倚歌】:即填詞。

【倚聲】:即填詞。

【填腔】:宋人為歌詞作曲,稱為“填腔”。

【自度曲】:通曉音律的詞人,自寫歌詞,又能自己譜寫新的曲調,這叫做自度曲。

【自制曲】、【自度腔】:皆為自度曲,隻是名字不同。

【自過腔】:所謂“過腔”者,是從此一腔調過入另一腔調,所謂“過腔”,

僅是音律上的改變, 并不影響到歌詞句格。

【領字】:于詞意轉折處,使上下句悟結合,起過度或聯系作用的字。

【詞題】:宋以後,詞的内容、意境和題材都繁複了。有時光看詞的文句,還不知道為何而作。于是作者有必要給加一個題目。

【詞序】:寫在詞牌[或詞牌和詞題]下面的文字,一般都比較簡短,用來說明寫作的背景、原因等等。

【小令】:明人以58字以内為小令。【中調】:明人以59字至90字為中調。

【長調】:明人以91字以上為長調。

【擴】十二、關于拗句和拗救

格律詩中不合常規平仄格律的句子叫拗句。

一句中前面該平處用仄,後面該仄處用平,是謂本句自救;上句該平的用仄,下句則該仄的用平,是謂對句相救。如此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調節音調,使其和諧,稱為“拗救”。

如"紅顔棄軒冕",第三字按格律應該平聲而用了仄聲,就把第四字應仄而改用平。又如"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上句第五字該平而用了仄,就把下句第五字該仄改為平。拗句經過拗救,就算合律。否則,會出現犯孤平、失黏等毛病

大拗的格式其實隻有兩種,也就是(五言就是除掉括号内的兩個字,也就是七言除掉前兩個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一種就是出句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該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字,在對句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将該用仄聲字的用作平聲字,這就是錯位補救,以使平仄聲和諧。第二種我們看到對句的格式不變,隻是出句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該用平聲字而用了仄聲字,同時将七言本句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該用仄聲字的改用平聲字,這就是本句臨字補救,其實這也是規避三仄尾的一種做法。

這種律詩的大拗句(出句)運用還是比較多的,通常被詩人故意安排在律詩的第七句。

近期熱文導讀

唐詩精華:每人一首代表作

古今詩詞名句集萃兩百句

古詩詞中平仄可通用的字

一代偉人一生最好的幾首詩詞欣賞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發朋友圈攻略:最美的風景配最美的詩

最美告白情詩:選一句給最愛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