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6年,國際上就推出了相應的“碳标簽”,這對擴大消費市場、帶動綠色消費産生了積極的帶動作用,同時也倒逼我國企業生産碳排放量較低的産品,形成碳減排閉環效應。目前市場對産品碳标簽和企業碳标簽的需求強烈,在“雙碳”背景下,龍頭企業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制定和執行減碳戰略。
産品碳标簽能大幅提高産品的品牌形象,有力引導消費者的綠色環保理念,提高産品在更大市場範圍的流通能力,能夠有效地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PART01
碳标簽的分類
“碳标簽”,顧名思義,就是體現碳排放的标簽。它量化展示了商品在全生命周期(LAC)中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此告知消費者産品留下的碳足迹信息。産品的全生命周期是指:原料采取、制造、包裝、儲運、分銷、使用、廢棄到回收的整個周期過程。
英國是全球最早開始推行碳标簽制度的國家,在政府支持下,英國建立了非盈利機構Carbon Trust(碳信托),為産品碳足迹信息提供計量與證明的服務。随後,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12個國家及地區都推行了本國适用的碳标簽。
根據碳信息披露的程度,可以對碳标簽進行分類。
碳标識标簽:它不會公布明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數值,僅僅标明産品全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量低于某個既定标準;碳得分标簽:它會标明碳足迹的具體數值;碳等級标簽:這種标簽會在碳得分的基礎上,與同類産品碳排放量比較,确定其在同品類中所處的等級。這種形式能更有效地引導消費者購買對環境有利的産品,但其難點在于,為了獲得同類産品或服務的碳足迹平均水平,需要龐大的數據積累作支撐。
同一認證機構往往根據客戶的減排目标推出不同的碳标簽,比如Carbon Trust推出了碳足迹标簽、減碳标簽和碳中和标簽。碳足迹标簽意味着産品的碳足迹已被測算和認證;減碳标簽還會進一步證明産品的碳足迹會同比減少,并需要公司做出持續減少碳足迹的承諾;而碳中和标簽不僅證明産品碳足迹将持續減少,還進一步認證剩餘排放量将根據PAS 2060國際标準進行抵消。
PART02
碳标簽如何帶來經濟效益
碳信托公司開發了國際上最早的産品碳足迹标準及碳标簽體系。關于碳标簽的意義,英國低碳咨詢公司碳信托中國區總經理趙立建認為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從消費者的購買角度來說,消費者能通過碳标簽看到産品的碳排放信息,就可以做出更低碳的購買選擇,從而倒逼企業的低碳行為。
第二,從綠色供應鍊的角度來說,以碳标簽形式公開的碳足迹,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采購時更關注采購産品的碳排放信息,也會更青睐有碳減排意識的合作者,從而降低産品整個價值鍊的碳排放。那麼,不隻是成品端的碳标簽,品牌商和企業也會要求供應商去提供碳排放的數據,從而促進供應鍊端減排。
第三,覆蓋産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标簽,也會為政府的政策和決策提供科學的參考,讓政府在采購時選擇更多的低碳産品,并給低碳産品提供更精準的優惠政策。
“讓企業看到産品的碳足迹信息,并進行生态分析了解供應鍊過程的碳排放權重,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設定優先級進行改進。”胡柯華表示,有些環節看起來可能比例不大,但一點點小的改進就能給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正向效益。對企業而言,除了打破外貿碳壁壘外,這些以碳标簽為形式之一、同時傳導到供應鍊和消費市場的碳足迹數據,也将讓企業收獲更多國内的生意。
“碳稅更多還是被用在國際貿易端,中國已經有碳交易市場了,不太會在國内推出碳稅。”中華環保聯合會綠色循環普惠專委會秘書長蔣南青表示,雖然歐盟在進口國上很難找到中國的替代,但就企業而言,“你可能會被更有綠色競争力的中國企業替代,這也是商機”。
PART03
碳标簽制度形成新的貿易壁壘
當前發達國家正在設立各種碳壁壘,即碳标簽制度,試圖利用本國或本區域的市場力量向他國分攤碳減排代價,并通過新門檻阻礙發展中國家的外貿和經濟發展。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加速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同時并舉的階段,也是能源資源消耗快速增長的階段。
一旦碳标簽像其他标簽一樣普遍應用于國際貿易商品中,就很有可能會被用來設置技術貿易壁壘,形成新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主要貿易對象中的英國、法國、美國和日本等國家,都紛紛制定和實施了相應的碳标簽制度,其涉及的商品種類也在不斷增加。其中涉及我國出口商品比重較大的有紡織服裝、農産品和日用品等産品。因此,在我國日常進出口貿易,特别是出口貿易受碳标簽的影響較為明顯。
同時,碳标簽制度會增強國際貿易的不平衡。例如,如果發達國家開始征收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大量工業品将造成巨大沖擊,絕大部分商品将成為征收對象。根據聯合國征收系統預估,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有3成以上的商品将被征收碳關稅,我國出口産品的競争力可能因此而下降,進而導緻我國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降低。
若發達國家在世貿組織對碳标簽制度的實施缺乏完善的環境與協調機制時,就強制要求商品加注碳标簽,則容易使其成為一種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從而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如果碳标簽國際标準成為一種新的技術壁壘,國内落後的技術不得不被淘汰,多數企業必須向發達國家購買先進技術,并且要增加認證、貼簽等成本。比如,企業須獲得ISO14001認證或審計體系認證(EMAS),則該企業更方便和容易申請到碳标簽,同時還可以減免25%的碳标簽使用費用。
此外,國際上現行的主要碳标簽标準均由各企業或非政府組織建立,私人标準之間不相容的條款極易導緻各自的碳标簽較難在全球流通,使貿易各方在國際貿易中産生沖突。而不同生産商評估标準中的産品系統邊界劃分、數據質量、分配原則、簡化原則、使用階段和廢棄階段的數據處理等均有所不同,使貿易各方無法對LAC方法的科學性做出判斷,無法保證碳标簽數據真實有效。碳标簽的運用也會在國際貿易中引發不平等的貿易歧視政策,成為新的貿易壁壘。
文章由杭州綠碳咨詢整合編輯,内容來源:InnoSpace 《下一個全球“綠色通行證”?碳标簽打開雙碳市場新格局》;深圳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訂閱《關注碳中和:淺析碳标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中國碳排放交易網《碳标簽影響深遠,或将成為國際貿易新的壁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