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新課标的變化無疑是一種教育趨勢的顯現和教育理念的革新,将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産生深刻的影響,作為家長也應了解新課标下應該怎樣轉變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
華商報邀請陝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吳積軍和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區域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王越群兩位專家,談一談新課标中值得我們關注的重大變化、教師将要面臨的挑戰以及家長們應樹立的育人觀。
『新課标發生了哪些變化?』
讓孩子在創造中長大
不要等孩子長大了再去創造
吳積軍認為,新課标最重要的理念是素養導向,也就是核心素養觀。“新課标更加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吳積軍指出,新課标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創造中長大,而不是等長大以後再去創造。”
因材施教在新課标中則體現為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準确設置課程的深度、廣度,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内容,使學習目标體現出明顯的連續性和進階性。此外,新課标注重統籌設計綜合課程和跨學科主題學習,讓課程内容與當地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心理經驗建立内在聯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課程學習的意義。
打破單一學科知識傳授的傾向
跨學科融合激發創造性
“新課标更加注重課程的思想性,把課程育人放在首位,而非把知識傳授放在首位。”王越群指出,新課标首次對課程的核心素養培育做出了完整的描述,打破了傳統的單一學科知識傳授的傾向。“它強調學科的整合,各種知識的融合,跨學科不是簡單的學科知識相加,而是一種融合、整合、跨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特别有用。”此外,新課标在教育方式上也體現了跨學科的概念,“教育方式與勞動生産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落實跨學科科學素養的重要抓手,一旦實踐動起手來,就走出了單一學科的局限。”
“新的課程标準還強調了教學評的一緻性,過去老師隻管知識傳授,現在對教的過程有一個評價的描述,對于執行課程标準有了一個邊界和衡量。”王越群表示新課标首次制定了學業質量标準,對于教的怎麼樣和學生掌握的程度有一個客觀的标準描述,“通過課程标準的這些變化就把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落到了實處,過去培養的是一種知識型的人才,而現在要培養的是一種創新型、全面發展的具有核心素養的人,核心素養是學生終身發展所具備的關鍵品質和必備能力。”
『教師将要面臨哪些挑戰?
如何應對?』
把課堂還給學生
通過“教”服務于“學”
“新課标對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挑戰。”在吳積軍看來,以下幾個方面都是教師需要深深思考的問題。
新課标要求課堂教學要基于真實問題情境、大單元以及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方式開展,那麼如何打破原本的教材單元進行統整?新課标要求突出實踐性教學,教師如何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擯除虛假觀察、實驗、調研,真正實現智慧疊加,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同時,還将其變得更加高質量。新課标從看重學習的結果水平,走向更看重學習的過程。那麼,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估,不僅要關注單純的記憶和理解,而更關注思考、探究、做事的開始、過程和結果。
新課标時代下,吳積軍認為教師應認真研讀新課标,強化課程育人的導向。在強化學段銜接方面,可從縱橫兩個維度思考:縱向上,可以就某個核心概念進階以及内容、素養等層面的有效融合和鍊接;橫向上,可以關注跨學科相關内容的統整,體現項目式、主題式學習的基本特征。同時,應通過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習結果的反饋,促進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更好地通過“教”服務于“學”,強化對“教-學-評”一緻性的思考。
教師也應具備跨學科能力
小幼應雙向銜接
“新課标對老師要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對以往老師固化的擅長于知識傳授型的教學是一個挑戰,甚至是一種否定。”王越群表示,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跨學科學習,教師首先要使自身成為一個跨界整合的老師,要具備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素養,不能隻是單一的教書。“這是一個新的考驗,當然也是老師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王越群建議教師應主動學習新時代的教育政策,“新時代的教育政策絕不是一種單純的行政文件,它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并且體現了新的教育思想。”此外,教師還應學習教育理論以及各種人文社科理論,“老師可能誤以為理論對教學沒有用,而教育理論可以幫助老師解決一輩子的教育思想問題。”
對于學段銜接,王越群強調“小幼銜接”而非隻是“幼小銜接”。“過去隻講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小學也要起零起點教學,這樣才不會使幼兒園教學小學化。一二年級老師要學會遊戲化教學,要考慮到孩子需要适應和準備,兩者之間要講究雙向、科學銜接。”
『學生學習内容、作業考試
将有哪些改變?』
體育課地位提升英語課時比例無變化
增加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王越群分析,今後學生學習的知識面要更加寬廣,涉獵要廣泛,同時創新性要強。“對大部分學生來說,知識的學習要橫向到邊,但不要縱向到底,跨界融合形成新的思維狀态特别重要。”
“新課标明确了‘體育與健康’課占總課時比例10%-11%,體育課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從政策上給上足、上齊、上好體育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吳積軍認為,體育課時的增強、内容的豐富體現了國家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的重視。他還指出,從2022年與2001年的課程方案對比來看,外語(英語)課程的開設比例都是占九年總課時的6%至8%,開設時間都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
“課時開設的比例、開設的年級都沒有發生變化,但新課标英語課程的總目标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将英語學習和漢語學習并列起來,而不僅僅是單獨強調英語學習;二是增加了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意思是要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樹立我們自己的文化自信;三是要求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世界,樹立正确的英語學習目标,加強交流和互動學習。”
強調學業質量的測評多樣性
打破“唯分數論”
注重整合的學業質量表現
“學業質量标準将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考試命題提供依據和遵循,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唯分數論’和教、學、評不一緻的問題。”吳積軍表示,新課标強調學業質量的測評多樣性,通過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實現學生學業測試。
王越群認為,新課标下的學生評價不光注重結果性評價,而且要特别注重綜合評價和增值評價。“老師要縱向評價學生,是一種現在對比過去,明天對比今天的發展性評價,老師的對學生的成才觀都将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要通過考試檢驗,我們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把觀察點放在這裡。”
打破靜态的紙筆形式的作業
基于學生立場和學習過程的整體設計作業
“在核心素養和跨學科學習的育人導向下,更加強調作業的目标性、整體性、系統性和動态性,發揮作業的活動、學習和評價的功能,更加強化基于學生立場和學習過程的整體來設計作業,引導學生學習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轉變。”吳積軍強調,新課标時代要以“項目”思維、“系統”思維、“立體”思維、“跨界”思維設計作業。
具體而言,要讓學生在系統化的作業實踐中由理解到遷移,完成知識和能力的内化,實現自我建構,最終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打破靜态的紙筆形式的作業,讓學生經曆與體驗多樣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
『家長的教育理念需要發生
怎樣的革新?』
适應變化,擁抱不确定性
培養勞動意識,勇于承擔責任
王越群表示,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激發内在學習動力,在成長中追求夢想,“興趣是一種莫大的力量,不需要外界的幹預,孩子可以實現自身的發展。”在培養學習習慣以外,還應重視培養孩子的生活與思維習慣。
“新課标主張教育面向未來急劇變化和高度不确定的情境,培養學生适應變化并擁抱‘不确定性’的态度、善于解決真實情境中複雜問題的高級能力、勇于承擔個人選擇的後果并履行社會義務的責任感。”吳積軍表示,新課标時代,家長的教育理念要順應時代的要求。一要讓孩子明确人生發展方向,将個人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複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之中。二是要增加社會實踐的機會,三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強化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培養,四是要在“任務驅動”下,讓孩子在一定情境之中帶着一定的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獲得自己知識的建構能力。
吳積軍提醒家長樹立“孩子要成材,先成人”的觀念,“家長要尊重孩子,善于傾聽,讓家裡成為孩子感受溫馨的港灣,讓孩子心中有愛,腳下有勁,手中有活,眼中有光,靈魂有趣。”
特色實踐
新課标下小學科學課應該怎麼上?
新課标最重要的變化有哪些?變化的依據是什麼?反映了科學教育怎樣的趨勢轉變?落實新課标有哪些關鍵點和重難點?近期,一場主題為“基于科學課程标準的學校資源建設”的論壇,由西安市教科院主辦的“西安教科研二十人論壇”活動在西安高新區第十一小學舉行。這場論壇為科學學科在義務教育段的發展和方向給出了明晰的方向和目标。
>>意義重大:
科學學科有助于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及跨學科知識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等
“‘雙減’的重要意義,就是把孩子們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下解脫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去觀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問題,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陝西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衛平強調:“素養并非是随着年齡增長而增加的,學生死學的知識并非素養,科學學科意義重大。”陝西師範大學研究員、研究生導師張舉範認可了科學學科的跨學科性,肯定群體智能将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但他也指出跨學科并非人為拼湊,需要科學合理的設計。科學學科的成功意義在于讓學生從學科專家到領域探究,從乘客文化轉向駕駛員模式。
西安教育的科學學科建設從2002年起一直處于不斷探索,不斷進步的階段,近年來,有不少學校在科學學科發展方面取得了矚目成果,例如: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的“科創四級課程”、西安新知小學的“博物館課程”、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的“少年科學院”、西安市未央區大明宮小學“多學科融合STEM教學實踐”等,構建了适合于學校特色的科學教育特色實踐活動。
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開展了長達7年的“科創課程建構與探索“,形成了有序遞進的課程結構。副校長劉鶴蕊認為:“科學學科有助于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跨學科知識應用能力、創造能力,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指導學生去主動地探究實踐。”西安高新區實驗小學從2016年起,為了滿足更多學生個性化需要,讓學生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結合校園“高新全人”的辦學理念,進行“STEAM課程項目式學習”,利用三大主題教學空間的建設,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科學學科需求。
陝西師範大學實驗小學在科學學科中,同樣結合新課标要求,對學生進行項目式課程學習,校長羅坤認為:“這樣可以最大化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實際問題:
科學教育專職教師偏少
學生科學思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
但是,綜合而言科學學科依舊存在諸多實際問題。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科學兼職教研員商小紅告訴記者:“由于科學教育專職教師偏少,特别是小學科學專職教師不足,目前科學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通過2020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和西安市學生發展質量監測發現:學生科學學習興趣、科學學習方法、科學學業學習自信心還有待提高,學生科學學業表現市域内存在不均衡現象,學生科學思維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
西安教科院院長解慧明指出:“如今中小學校科學教師專職數量不足,不能很好滿足科學課程的開設,還有市區兩級教研員也不足,要下力氣加強。”
西安市未央區大明宮小學校長強曼麗認為:“隻有科學教師強,科學學科才會強。”她總結目前中小學科學學科教師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專科科學教師缺乏、兼職教師較多、教師授課理念亟待更新、實驗操作能力較弱等。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羅坤總結小學科學學科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1.科技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需要提升;2.為學生的科學學習還需提供更為廣泛的學習空間;3.學生的科技素養水平需要更加科學的評估技術。
文|鎖铮铮 王媛
編輯|李華
審核|杜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