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劃分

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劃分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0 00:26:16

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劃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1

【富曉紅專欄】

彌合認知鴻溝,提升學生自我效能

——試論職業學校教師的思維轉變

原創作者|富曉紅 蔣方平

摘要:面對國家發展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高期待與職校生人生規劃的低預期之間形成的巨大認知鴻溝,職校教師須率先轉變思維,提高職校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與學習動力,這不僅可更好促進教學内容和專業知識的吸收,更有利縮小職校生自我心理落差,有效激發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關鍵詞:職業學校、教學研究、心理建設、體育教學、自我效能

一、前言:

目前國家積極倡導職業技能教育,經濟健康發展,正需要大量職業技能人才,這對于廣大職校生而言可謂前途光明、未來可期。如何牢牢抓住這大好時機,及時消除社會對職業學校長久形成消極刻闆印象的影響,幫助學生擺脫“挫敗感”和“失敗者”的角色固着,提高自信力以及對未來職業的可觀性,這都給教師提出嶄新、更高的要求。

二、關于職業教育的兩種巨大社會認知反差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号)。《方案》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方案》的内容表明了國家重視職業教育,大力提倡職業教育、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的态度和決心,國家的經濟建設離不開大量技術人才,職教人才将大有作為。

然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職校生普遍低估自身價值,對未來發展心存消極預期。筆者曾經對一個中本貫通班做過簡單調查,詢問他們當初選擇本校的最初想法:全班20人,18人的回答是“家長和本人都認為沒有考上高中,被迫選擇職校是人生的失敗。”一人覺得無所謂,另一位認為選擇職校的中本貫通對于像他這樣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來說算是很不錯的結果。

三、提升職校生的自我效能需要教師轉變思維

教師的責任,不僅是教書、更在育人。面對國家發展對于職業技能人才的高期待與職校生人生規劃的低預期之間所形成的巨大認知鴻溝,職校教師需要率先轉變思維,不僅要懂得“教什麼”而且要懂得“怎麼教”,不僅要指導學生“學什麼”而且要幫助他們知道“怎麼學”。其核心是提高職校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強自信與學習動力,做到知行合一,具備責任感。這不僅更好促進教學内容和專業知識的吸引,培養社會有用人才,更有利于彌合職教期待與人才培養的認知鴻溝。

長久以來形成的固定思維認為:職校生都是中考“淘汰”下來、人生第一次大考的“失敗者”、“差生”。職校生如果帶着這樣的預設去學習,那麼很快就會在職校學習中不斷被較差的學習成績所驗證;同樣,職校教師如果帶着這樣的預設去教學,也會為最終放棄學生埋下伏筆。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墨菲定律或自我預言實現。

相反,如果轉變思維:将職校生看作與高中生之間的錯位競争結果,較之後者,甚至他們或更具有動手能力或其他合适職業技能發展的潛質,具備有待發現的獨特之長。當學生心懷自信、期許心态學習,教師懷揣欣賞與期待情愫教學時;筆者相信定會産生迥同效果。這便是皮格馬利翁或羅森塔爾效應。

四、兩種教學實踐的結果檢驗與生動反思

筆者從事職校體育教學26年。期間既經曆了由從藝術體操科班畢業“淪為”普通職校體育教師的“挫折感”,也長期“忍受”着與數理化相比體育教學長期不受重視的“失落感”,更體驗了加強自身心理學修養後豁然開朗的“重生感”。由此在26年的教師實踐中,先後經曆了兩種不同的教學實踐模式,印證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生動印證職校教師改變思維模式的重要性。

1、消極教學實踐:充滿批評的教育隻會讓學生更加不思進取

自覺專業上的“低就”以及體育教學的邊緣化,筆者曾一度将自己的“挫折感”、“失落感”或多或少地投射到學生身上,認同于有關職校生“低能”的固定思維和刻闆印象,對他們懷以一種漠視、抵觸與隔閡的心态。

2018年,筆者第一次教授一個中本貫通班和一個中高貫通班。拿到課程表,看到這兩個班級時,筆者内心一陣竊喜,心想終于可以教到兩個“好班”了。對這兩個班級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這兩個班讓筆者以為可以重回當初中職生的“優秀”狀态,帶着美好的期許去上課,結果第一次課就大失所望:他們懶散、不愛運動,也沒有紀律性,與中專班相比并沒有較大區别。甚至在筆者看來還不如中專班,因為中專班學生至少還尊重老師;有“自知自明”,态度謙虛。而這兩個班的學生“資質平平”卻“自視清高”,充滿傲嬌,讓人心生煩躁。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筆者眼裡他們既沒有“好學生”的優點: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吃苦耐勞,也沒有中專學生的優點:尊重老師,懂得禮貌,謙虛低調。

帶着失望、恨鐵不成鋼甚至“瞧不上”這幫“啥也不是卻自以為是”學生的複雜心态去授課,自然不會生出好結果。人一旦有了結論,不管對方做了什麼,都會往預設的結論套圈或驗證。

這是筆者教學二十幾年來感覺最失敗的一次體驗,付出了真情實感,收獲的卻是學生的怨恨、不敬。畢業之際,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獲得較理想的成績,卻沒感受到學生的一點感恩之情,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三年教學時光在充滿痛苦、失望、挫敗、不解的氣氛中度過,也在不斷反思、學習中度過,期間筆者經過刻苦自學,充分應用心理學知識洗禮,最終迎來涅槃重生。

2、積極教學實踐:充滿欣賞、鼓勵的教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021年9月,送走老生,迎來新的一個中本貫通班和一個中高貫通班。兩班共49人。之前的“失敗感”激勵筆者緻力教授出與以往不同的體育課,嘗試激發學生的自我效能,并相信由身體運動方面的效能感,最終會輻射到他們對于其他課程學習中,久而久之養成終身收益的良好品質。

于是最初幾節課,筆者利用課餘做了一些細緻的調查和詢問,初步摸清每位學生的情況;然後放下“權威”身份,與他們誠懇對話,說:“老師需要你們的幫助,因為老師不太清楚生長在互聯網時代的你們,此時此刻的年齡更希望怎樣的教育?”

“去權威”,平等化的真誠交流,對于新時代的學生有着神奇作用。一開始吞吞吐吐不願意本真流露的學生卸掉堅硬的外殼,開始如實回答筆者的各種問題。

兩個班級在日漸一日的交流和課程中逐漸顯露出他們積極美好的一面,雖然在最初的授課中也會有幾位“刺頭”,但經過多次交流,班主任老師的全力配合和支持,兩個班級的班風都朝着理想的方向發展。并且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學生對筆者充滿善意和敬意。他們在體育課上表現出來的積極、配合、集體感、堅強、拼搏精神都讓筆者感受到了青春的朝氣、希望、進取和陽光。充分體現了未來主人翁精神!

五、創新教育,激發學生自信、立德樹人的幾種方法

經曆了的兩種不同的教學實踐模式,印證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結合自身教學思維的轉變,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心得:

1、瞄準時機,關注每一位學生,積極尋求整體突破

3月12日,上海發布:中小學進入全面線上教學。線上和線下授課對一些自覺性和自律性高的學生來講可能沒區别。但對于部分自制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沒有教師的監管和督促,不管是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還是完成率都有明顯下降。

然而,筆者卻發現線上教學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效提升學生自我效能的契機。線下教學,教師很難給予每位學生足夠關注,總有個别學生習慣默默躲在其他同學後面,與老師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而線上教學,教師與每位學生面對面,且溝通方式多元,可以通過文字、語音以及視頻,甚至表情包等不同方式,讓那些怯于與教師交流的學生無處“遁形”。

筆者抓住契機與學生充分交流,甚至對線上教學中碰到的操作問題,有意求助他們幫忙解決,以此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等到九月份開展正常線下課時,明顯感受到他們的成長,對于教師安排的任務,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和合作精神,體現出集體感和榮譽感,師生關系也更加融洽和親近。

2、運用心理學知識,妥善引導情緒易激動的學生

經過與學生充分、平等、誠摯的交流,憑借心理學知識,筆者發現職校生中相當多的學生之所以對學習興趣不高,與以往的學習經曆或原生家庭留有的心理創傷直接相關。他們不僅對學習表現淡漠,甚至會在毫無征兆、風牛馬不相及的情況下,突然爆發情緒,讓人措手不及。

在一次模拟視頻考試中,筆者照例與每位學生作了簡短交流,氣氛和諧而輕松。但在課程結束不久意外接到班主任電話提醒,“上課說話要注意和小心,有些學生敏感而情緒激動,哭泣不能自制”。是繼續以往師生互相猜忌的相處模式,還是選擇彼此信任、真心交流?筆者選擇後者。保持理性和冷靜,第一時間聯系體委和其他同學了解情況。同學們回饋:“該課程效果挺好,輕松活躍”。筆者又聯系當事學生,學生表示課後因為兩位好友在微信裡跟她開玩笑,引用了筆者課中形容她的一種狀态:“好像剛遊泳回來。”反複說了幾次,她就不知道為什麼情緒崩潰了。

筆者順勢對這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原來是同學的玩笑喚起了童年時被同學嘲笑她“神經病”的創傷,引發情緒失控,進而遷怒教師,并跟班主任帶着情緒說了口是心非的話。了解到學生的真相後,筆者并沒怪罪學生,而是給予她專業的心理安撫、共情和理解,最終赢得她的信任。她向筆者傾訴,當她遇到不開心時,非常渴望尋求父母、老師的幫助,但往往大都得不到有效回應以及她想要的安慰和關注,所以她就特别傷心和難過。筆者應用心理學幫她看到如實呈現,并鼓勵她嘗試向班主任說明事情真相,以減輕她的内疚之情;相信她敢于面對真相的那一刻便是自信、勇敢和成長的高光時刻。如今該生較之以前情緒穩定并自信了很多,并在體育課上表現出積極配合的一面,甚至幫着教師一起管理班級紀律,有了責任與擔當。

3、和善而堅定,秉持原則,合力解決極端個案

職校教學中遭遇極端學生、極端事件是難免的。對于這樣的學生,有的教師選擇放棄,有的教師選擇過度“關愛”——無條件放低要求。心理學研究表明:過度地放低要求或提高要求都會對學生發展不利:前者會讓學生心智不成熟,無法成長;後者容易讓學生習得性無助。《正面管教》一書中倡導“和善而堅定”的教育方式,态度和善不等于放縱學生、縱容不當行為。面對極端學生,筆者秉持不放棄也不放低要求原則,而是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實施聯合教育,和善而堅定地解決問題。

201某專業中專班線上教學、模拟視頻考試中,有一位學生始終不願意打開攝像頭,多次溝通未果,堅持不參加考試,平時也不交作業。無奈之下聯系班主任,希望借助班主任之力幫到他。但最終學生依然選擇不參與。并且當着全面同學面宣稱隻要10分。筆者最後根據他一次性補交的幾張運動照片,酌情給了他20分。恢複線下授課後,主動找到該生詢問其不想參加考試背後的真實原因,希望有的放矢。該生給出的理由是沒有攝像頭,自知理由站不住腳時突然情緒失控,拍案而起,歇斯底裡罵人。

筆者當即采取了冷處理,讓他離開辦公室,并将此事禀告相關領導。領導很重視,立刻展開工作,同時提醒筆者:“該學生情緒激動,不要再找他嘗試任何交流或溝通。”

第二次課,筆者在課程開始申明一些課堂規則時,該生又突然跳起來辱罵筆者。再次聯系科室,領導立刻和學生進行了教育和溝通。半小時後帶着學生來給筆者道歉,但該生最終沒有道歉,反過來說筆者罵他,并且各種投訴、撥打110之類的威脅話。筆者和科領導達成一緻:先讓他冷靜情緒。

秉持不放低要求原則,筆者将擔心坦誠相告領導:面對該生,如果交流之後不再繼續跟進教育對他的個人發展是否有利?對其他同學是否産生負面影響?領導贊同,聯合學生所在的科領導以及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嚴肅而耐心的再教育。

秉承不放棄原則,筆者充分做好全班工作,确保學生不受該生負面影響,明确正向效仿;也讓該生意識到自身行為的偏差;同時,從他室友入手,通過迂回戰術,把筆者的教育信息間接傳遞給他。多方作用下,該生言行明顯收斂,對筆者安排的課堂内容盡量完成和配合,也為進一步實施教育奠定基礎、提供可能性。

六、結語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國家發展對于職業技能人才的高期待與職校生人生規劃的低預期之間所存在的認知差異,既是職校師生需要跨越的鴻溝,也為教與學提供了一個充滿潛力和無限可能的“最近發展區”。

着眼“最近發展區”,職校教師須及時轉變思維,不僅要在如何傳授更多、更好、更适合未來國家發展需要的實用職業技能知識方面狠下功夫,更要在增強學生自信心、調動學習積極性、立德樹人方面做足功課,切實提高職校生專心職業技能學習、未來成為國家職業人才的自我效能感。

參考文獻:

Myers, D,Q 《社會心理學》

Nelsen,J 《正面管教》

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劃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2

作者介紹:

富曉紅,少兒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國家級形體教練、瑜伽教練、高級形象禮儀指導師,從事教學28年來積累了大量教學經驗,每一次教學都是一次實踐,如何和學生溝通,如何說話,選擇什麼時機說話,都成了不斷研究的課題。終極目标就是幫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長和學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蔣方平,上海現代化工職業學院公共基礎院院長。

本文為富曉紅老師原創,首發“富曉紅的幸福家園-(ID:fuxiaohong5166)”

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劃分(提升學生自我效能)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