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09:28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近年來,在積極性評價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表揚作為一種積極性評價在家庭教育中備受重視對于學業成績的好壞而言,能力和努力是兩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能力表揚(如“你真聰明”)和努力表揚(如“你很努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常使用的表揚方式那麼,表揚究竟應該指向孩子的聰明還是努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教育問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聰明還是努力)1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稱贊和鼓勵

近年來,在積極性評價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表揚作為一種積極性評價在家庭教育中備受重視。對于學業成績的好壞而言,能力和努力是兩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因此,能力表揚(如“你真聰明”)和努力表揚(如“你很努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常使用的表揚方式。那麼,表揚究竟應該指向孩子的聰明還是努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教育問題。

一項針對美國母親的大樣本調查結果顯示,85%的母親認為,能力表揚更能增加兒童的動機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越表揚孩子聰明,孩子越害怕挑戰性任務,面對失敗時越容易放棄?

在過去的20餘年裡,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羅爾·德韋克教授(Carol S. Dweck)做了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能力表揚對兒童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發展會産生一系列消極影響。在我國文化背景下,筆者和課題組也進一步驗證了能力表揚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所産生的消極影響。

能力表揚會降低兒童對任務本身的興趣。心理學家蘭迪·西茲和埃米·德萊斯科爾表示,孩子生來就有學習的渴望,能力表揚所起的作用隻能窒息其天生的内驅力,促使他們盲從于機械的學習方式,或是産生對權威的公然反抗和蔑視。當父母運用能力表揚來誘導兒童參與某項活動或發展某項技能時,表揚會變成一種外顯的行為原因,出現所謂的過度理由效應,即當行為的外部原因非常明顯時,内部原因所起的作用就會大打折扣。

能力表揚會促使兒童形成不良的歸因風格。能力表揚引導孩子将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能力因素,如“我取得好成績是因為我聰明”。但是,當這些孩子遇到失敗時,也會進行能力的反向歸因,如“我沒有取得好成績是因為我很笨”。心理學實證研究發現,對失敗進行能力歸因的兒童會表現出消極的自我認知、消極的情感、後續任務中較低水平的堅持性,并伴随成績的不斷下降,引發習得性無助反應。

能力表揚會塑造兒童的智力固存觀。内隐智力觀是指兒童對“智力是否可以改變”這一問題的内在觀念,分為智力固存觀和智力發展觀。其中,持有智力固存觀的兒童認為智力是先天的、固定的,持有智力發展觀的兒童認為智力通過自身努力是可發展的。内隐智力觀是兒童十分重要的信念系統,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行為表現。心理學研究發現,持續的能力表揚易于使兒童持有智力固存觀,他們會特别關注對自己能力的判斷,以顯示自己“聰明”。

能力表揚會增加兒童的自我設限。自我價值理論認為,人類最害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敗之後不得不将失敗歸因于自己的低能力。為了避免将可能的失敗歸因于自己的低能力,人們會采用事先準備的一些理由,心理學家稱之為“自我設限”。能力表揚會增加兒童的自我設限,往往采取“低努力”的自我防禦策略。

既然被父母廣泛推崇的“能力表揚”可能對兒童産生一系列消極影響,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恰當地實施表揚呢?

表揚應适“量”适“度”。當表揚過多時,它的價值便會降低,對孩子的強化作用也會減弱,所以父母給予孩子的表揚要适量。同時,父母也不應誇大表揚。如果孩子明明表現得不好,父母卻要給予他們表揚,那麼,這樣的表揚一方面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覺得自己不值得被表揚,産生不安心理;另一方面,也會讓孩子産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以至于無法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

表揚應對“事”不對“人”。表揚和批評的基本原則是一緻的,均應對“事”不對“人”。在表揚過程中,父母應指向孩子的努力程度或完成任務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等,而不是孩子自身的能力和個性特質。表揚應盡可能具體,具體化的表揚與孩子的自我評價和信念之間出現差距與沖突的可能性較小,并且對孩子的發展更具指導性。

表揚要避免設置競争性的情境。我國父母常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邊,試圖以朋輩榜樣的示範作用激勵自家孩子做得更好。随着我國二孩和三孩政策的放開,多子女家庭不斷增多,父母在家庭中實施表揚時也常常在多個子女之間進行比較。在比較性和競争性的情境中,會讓孩子産生強烈的不安全感、抵觸情緒,甚至無法接受兄弟姐妹比自己好,對孩子的成長産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表揚要避免産生“低能力”的推論。父母在表揚中要強調孩子的努力,但努力表揚并非總是适用的,以下情境中父母要慎用表揚,包括努力表揚:其一,當兒童在簡單任務上取得成功時。其二,當兒童付出很大努力卻依然失敗時。在此類情境下,努力表揚對兒童的積極影響非常有限,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10歲左右的孩子就能夠清晰認知到努力與能力并非正相關,這時努力表揚反而會成為孩子推斷自己低能力的線索。(光明日報 作者:邢淑芬,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