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中的不知道的事?7月,公司從羅湖搬到前海原來五分鐘的單車上下班,改成了單程近一個半小時,來回近三個小時的地鐵,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地鐵中的不知道的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7月,公司從羅湖搬到前海。
原來五分鐘的單車上下班,改成了單程近一個半小時,來回近三個小時的地鐵。
每天的早出晚歸,趕車、擠地鐵,匆匆而行,慢慢也就成了習慣。
在深圳的這十多年,這樣的變化與習慣,并沒有任何的突兀。
地鐵上人多,很難有座。習慣站在一個角落裡,拿着手機看書。站累了,會換個姿勢,抖動幾下腿。
很少擡頭,不去看人來人往的臉。偶爾擡眼間看到了空座,猶豫着要不要去坐的時候,别人已經搶先坐上了。
那時不免會懊惱一下。因為确實站得累了。
但是不會影響任何的心情。這樣的小插曲,對于天天長長的路途上的行人來說,或許能是一個小小的調劑。即使不見得會對孤寂的路途帶來何種好處,甚至些微的變化。
書,對于天天長長的地鐵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打發無聊的時光。
讀書于我,應該是喜歡的。
記得初中那會,父親為了生計,開荒在山上種果樹,結果的季節要去山上看管以防被人偷摘。那時我總會帶本書,褲兜裝幾把花生,從早上的露水清晨,到傍晚的夕陽西下,除了中午的回家一趟吃午飯,期間就是躺在山上果園的躺椅上看書,一本又一本。
不嫌多,不嫌雜,不嫌好看與不好看。當然會是小說居多,武俠尤好。
多年以後,同樣是為了生計,父親換成了我,山上換成了地鐵,一個人的甯靜換成了太多人的擁擠。擡眼間的遠山與果實,也換成了低首時的開開關關、進進出出。
書,也由原來到處借來的舊書,換成了現在小小手機屏蔽上微亮的光。
似乎一切都在變着,但又未曾改變。
一些變的,或不變的,不過都是長長短短的路途穿行之間。
家與地鐵站,公司與地鐵站,都有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
從地上到地下再到地上,有時陽光,但最為難的肯定是沒有帶傘的雨天。
老天很會開玩笑,在出站的時候來場長長短短的雨,這樣的概率不高,但總能碰上,并且次數有數。
每遇這樣的情況,往往是地鐵站口站着滿滿的不少人,擡頭看天,雨一直下。
這時候的等待,會随着這淅淅瀝瀝的雨,慢慢變成要遲到的焦灼。
所以,沖進雨裡,不是因為書中雨裡的浪漫與酣暢淋漓,而僅僅是因為遲到一分鐘扣款一小時的不安。
所以,生活在大多時候的甯靜,都不過是雨天被打濕皮鞋裡掩蓋下那雙濕漉雙腳的局促與難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