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紅木産業帶富一方百姓
圖為大城中國紅木城。
初秋八月,草木繁盛、鳥語花香。
出大城縣城,沿着津保公路東行,你會看到沿線分布着衆多與紅木有關的市場、門店、工廠,一直綿延至與滄州市青縣相連。這裡就是大城縣紅木産業的核心地帶,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紅木家具生産交易地。
上世紀80年代,大城縣紅木産業自南趙扶鎮興起,在不出産任何原材料的情況下,靠着曆史文脈傳承發展壯大,如今已輻射全縣5個鄉鎮80多個村街,企業達2000多家,從業人員3萬有餘,年産各類紅木古典家具産品170萬件(套),年銷售額80億元。
傳統工藝立足産業優勢
烘幹、開料、磨光、榫卯加工、雕刻……8月8日,廊坊寶德風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德風”)生産車間裡,“灰頭土臉”的原始木料變成光鮮亮麗、特色鮮明的紅木家具,需要經過一整套繁瑣複雜的工序。
“紅木家具的生産,雖然可以借助電鋸、磨光機等機械,但真正的精細活兒還要靠人工。”寶德風董事長宋玉順指着一把椅子的連接處說,“關節轉角全部采用手工榫卯工藝,這是最考驗手藝的步驟,也是傳統家具的精髓所在。”
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間,一轉一折之際,凝結着中國幾千年傳統家具文化的精粹,也沉澱着曆代大城人血脈之中的工匠精神。
誕生于明清的紅木家具,雕工精美、簡潔大方,内部結構非常複雜。一整套家具不用一顆鐵釘,即使放置百年,依然不散、不腐。“大城的古典家具之所以能在全國站穩腳跟,就是因為嚴格以明式家具為樣本,原汁原味,不因市場改變初衷,到任何時候都經得起推敲。”宋玉順說。
如今,大城縣以寶德風、陶然居、紅日等老牌紅木家具生産企業為依托,提升紅木文化産業的品牌效應和品牌拉動作用。目前,全縣紅木文化特色産業集群内已創建省級名牌8個、市級名牌22個,葉雙陶、宋玉順等28人被評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
創新研發擴寬産業市場
椅子靠背設計成S型,羅漢床變換尺寸再加上布藝坐墊,中式床拆掉架子彰顯簡約……走進大城縣正德發紅木家具體驗館,一些設計新穎的新式紅木家具很受年輕顧客的追捧。
“古代人們講究坐得闆正,靠背都是筆直的。現在,人們更注重舒适度,我們把椅子靠背做成S型的弧度,坐上去更舒服。”年輕的“90後”、德發紅木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宇翔自豪地介紹着公司的新品——新中式紅木家具。
如何讓古典文化與現實生活結合,制作既有古典家具神韻,又符合年輕人審美特點的新仿古家具?2012年,鄭宇翔接手管理後,便開始大刀闊斧走上轉型創新之路。“公司與深圳的設計師工作室合作,開發出融合時尚現代元素的新中式、新古典系列産品,款式設計更為‘年輕化’。”鄭宇翔說,既傳承傳統文化又符合現代審美,公司業績直線上升。
走紅木家具産業的“創新路線”,大城各生産企業“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陶然居等企業引進了德國等地的先進機械加工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寶德風在家具傳承器形設計上進一步發展,對古人的傳統美學元素進行抽象和演化,使其更符合現代人審美需求;紅日家具公司引入影雕、絲翎檀雕等新的雕刻工藝,增加了産品的文化内涵和藝術價值……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創新研發、更新設備、提升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不斷提高市場競争力,顧客群體覆蓋不同年齡段群衆。目前,紅木家具銷售占據華北地區85%以上的市場份額。
與時俱進拓展産業空間
“走,去大城‘淘寶’!”每逢周二,位于津保公路北側的中國紅木城就熱鬧起來,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争相來趕紅木大集,紅木家具、紅木小件、古玩、字畫等上千個品種在這裡快速吞吐,客流量高峰時可達七八萬人。
建成于2015年的中國紅木城,由古玩街、紅木博覽園、旅遊度假村、中國國際紅木交易基地、紅木大集組成,是集家具交易、精品家具博覽、産品研發、質量檢測、倉儲物流、旅遊休閑于一體的中國北方最大紅木文化一站式體驗基地。
拓寬發展空間,拉動産業發展。2020年以來,大城縣深入挖掘自身紅木文化、曆史文化和鄉村旅遊資源,加大中國紅木城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景區綜合服務接待能力,全力推進大城縣紅木文化産業宮廷木藝文化小鎮建設。截至目前,大城縣實際旅遊收入達1056萬元,接待遊客68萬人次。
大城紅木文化産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劉玉昌介紹,針對紅木小件商品比較适合網絡銷售這一特點,積極引導商戶開設網銷平台,進一步拓寬産業發展空間。目前,全縣65%的文玩小件商戶都開通了網上直播帶貨。2021年,大城紅木文化産業集群年産值達100億元。
同時,紅木家具行業協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主動對接雄安、服務雄安,在雄縣雄中家居建材城設立大城縣紅木家具展廳;在雄安新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設立展廳,展示沙發、圈椅、寫字台、條案、多寶格等各式家具20餘款,全方位推進大城紅木品牌。
紅木正紅。憑借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與豐富的旅遊資源,大城全力加大中國紅木城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景區綜合服務接待能力,積極打造“中國北方文化旅遊名城”“京南休閑購物旅遊精品城市”,向着打造京津冀特色服務業基地的目标闊步邁進。
在“特”上強優勢 在“新”上激活力
本報評論員
不出産任何原材料,憑借匠心傳承百年技藝,從家庭作坊發展為産業集群,在深挖優勢潛力的同時,創新提質增效、拓寬發展空間,書寫了“一榫一卯興盛一座城”的産業傳奇。大城大力發展紅木産業,以特色産業助力縣域經濟提檔升級,其發展之路值得我們關注、深思。
特色産業貴在“特”。大城地處京津雄“黃金三角”之内,承擔着服從服務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的政治責任,也面臨着加快自身發展的重大曆史機遇。在我市縣域特色産業中,大城紅木産業格外亮眼。曆史文化積澱深厚、技藝傳承不斷、市場需求量大……種種優勢為大城紅木産業發展奠定了深厚基礎。但大城并不滿足于“小打小鬧”“單打獨鬥”的發展模式。近年來,大城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厚植産業優勢,壯大産業規模,增強集聚效應,推動紅木産品向全品類制作産業鍊延伸,逐步形成了紅木工藝品品牌化、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構建了設計、加工、制作、銷售“一條龍”的産業體系,有效帶動農民增收緻富,助力鄉村振興。實踐證明,寫好“特”字文章,就能把特色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第一生産力,誰排斥創新、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被淘汰出局。對于大城來說,紅木産業雖說是傳統産業,但不能因循守舊、靠吃老本生存,傳統可以堅守,觀念和技術必須創新。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和引導企業通過創新研發、更新設備、提升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不斷提高市場競争力;引導商戶開設網銷平台,拓寬銷售渠道,擴大年輕群體消費市場;深入挖掘自身紅木文化、曆史文化和鄉村旅遊資源,積極打造“中國北方文化旅遊名城”“京南休閑購物旅遊精品城市”,推動紅木産業與文化旅遊深度融合;在雄安新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設立展廳,全方位推介大城紅木品牌……一項項創新舉措讓傳統産業煥發新生機,有力撬動了産業轉型升級,激活了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如今,大城紅木産業發展已邁上新台階,未來可期。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特色産業是縣域經濟的命脈。依托縣域資源禀賦,找準發展方向,在“特”和“新”上下足“繡花功夫”,着力轉型升級、鍊條鍛造、優化結構、動能培育,我們就能走出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産業新路,讓縣域經濟大放異彩。
來源:廊坊日報
編輯:張婷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