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叙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有哪些?記叙文閱讀答題技巧模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記叙文閱讀答題技巧及套路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記叙文閱讀答題技巧模闆
1. 文章體裁是什麼?
此文是一篇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記叙文。
2. 記叙文六要素? 〔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能通過六要素理解記叙文。
3. 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讀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點。那麼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開篇,或結尾,一般是議論性總結性的句子。 1〕從題目去找。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題目就是中心句。 2〕從總起句去找。文章開頭的總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從結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結尾,往往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4〕從反複句上去找。有的文章為了突出某種意思,并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複出現同一個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從議論句上去找。文中議論處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議論句中的關鍵句就是中心句。 6〕從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這個句子就是中心句。 7〕從含義深長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義含而不露,蘊藏着深長的意義,這個句子就是中心句。 8〕從過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過渡句來點明中心句。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徑及格式: 1〕借助題目。 2〕要素歸納法。 3〕摘錄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5〕人物、事物、事件 格式1: 1此文記叙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迹、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 2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挖苦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 事件 詳盡式:〔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過 結果 補充:歸納文章中心的途徑——題目;中心句;開頭結尾;内容感知。
5. 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6. 劃分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具體方法: 1、合并同類項,把相同内容的合為一層,把不同的分開來。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3、找标志詞
7. 為文章拟标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如何品味題目:從内容、中心、線索、設置懸念、修辭〔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不同含義〔題目不同含義: 拟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等六個方面體會。
8.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以下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赅、準确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深入淺出、富有感染力、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注: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 9. 寫作手法及作用? 〔1〕 拟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到達形象生動突出事物的特點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托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5〕 比照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10,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思想内容和結構〕 〔1〕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抓住關鍵詞、修辭方法、描寫方法等分析它的特點及含義,聯 系上下文再解釋。 渲染氣氛、襯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如何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聯系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表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挖苦了/否認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2〕答題模式〔主要從結構上答的〕: 1.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輔墊;引起下文;點題。 2. 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照應前文;推動情節發展。 3. 文末:點明中心;升華中心;總結全文;升華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
11,記叙線索及作用? 線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時間〔5〕地點〔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12,記叙順序及作用? 〔1〕順叙〔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叙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防止 表達的平闆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插叙〔叙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3,人稱的作用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适于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于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議論。
14,修辭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 〔2〕拟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使事 5 物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 〔3〕誇張:突出特征,揭示本質,表達某種強烈的思想感情,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5〕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反複: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反問:态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發人深思,給人深刻印象。 注: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5,重點詞語相關題目 〔1〕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内容。 答:“××”一詞原指„„,這裡指„„,起到了„„的作用。 〔2〕詞語能否替換類題目: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确〕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征〕。 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不一緻〔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16,表達方式? 1〕記叙、說明、議論、描寫、抒情。〔文章總是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記叙中的議論:引發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抒情:抒發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描寫:刻畫人物,描寫環境襯托人物心情、為下文作鋪墊等;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 〔1〕自然環境 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社會背景,襯托人物心情/表現人物性格特征/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社會環境 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 6 文章主題。 表達方式類解題思路: 1、确認語段所用的具體的表達方式。 2、明确五種表達方式〔記 叙議論說明描寫抒情〕具體分類及作用、以便答題時明确方同 3、确認所指定語段運用何種表達方式,結合文章具體分析。
17,描寫的種類? 按描寫對象分: 人物描寫: 〔1〕肖像描寫:為了“以形傳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2〕神态描寫: 是心理描寫的外化。 〔3〕動作描寫:最能表達人物的性格特點與心情。 〔4〕語言〔對話〕描寫:言為心聲,最能表示人物的身份,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特點。 〔5〕心理描寫:生動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性格特點。 場面描寫: 人物與人物之間在一定時間、地點且相互發生聯系構成的畫面。 場面描寫可以展示人物活動的環境,襯托人物,渲染氣氛,深化主題。 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是對日月星辰、天氣、自然風光的描寫。作用: 1、渲染氣氛;2、襯托心情; 3、表現人物品質;4、推動情節發展;5、突出中心。 社會環境:是對人物活動的場所、風土人情、社會背景的描寫。 細節描寫: 也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是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處加以生動細緻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到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往往用極精彩的筆墨将人物的個性特點呈現出來。 從描寫角度分: 正面描寫: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為、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與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側面描寫: 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描寫主人公,從登場人物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寫出未登場人物的性格。 從描寫形态分: 動态描寫 靜态描寫 從描寫手法分: 白描〔簡筆勾勒〕 細描〔工筆細描〕
18,段意的歸納 1.記叙文:答複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答複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内容〔特點〕 3.議論文:答複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9,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2、通過對相關細節描寫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 思想性格。 3、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0,正副标題的作用 作用:增強表達效果,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1,典故的作用 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2,如何解析文章的寫作特色? 從以下五個角度解析。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語言:樸實或生動形象準确;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現技巧:一是修辭手法 二是表達方式 三是表現手法。 23,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或者從文章主要事件中分析其中蘊涵精神或品質。答案: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表達;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蘊含着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内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并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答複。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指出本文蘊含着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答複。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