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難得糊塗什麼意思啊

難得糊塗什麼意思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9 06:21:31

文 / 張紹

難得糊塗什麼意思啊(難得糊塗本來是難以做到糊塗的意思)1

“難得糊塗”一語影響深遠,主要是因為清朝鄭闆橋。他由于口沒遮爛、直言不諱,常常得罪别人,便屢屢遭人報複暗算,因而吃了不少無謂的苦頭。他細心思量起來,覺得明白是禍根,應該糊塗(包括真糊塗和裝糊塗)才好。不過感覺歸感覺,日後一遇到情況,他又忍不住挺身而出,大膽臧否人物,指出謬誤 ,評長論短。就因為耿直認真的性格一次又一次地使他與糊塗無緣,他才發出了“難得糊塗”的感歎,寫出了“難得糊塗”的體會。所以他“難得糊塗”的感歎,是他“得不到糊塗”的影子,是他耿直勇敢的副産品。後來,不少耿直的人怕明白惹禍,學他把這四個字置于書桌上,那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一些極端糊塗的人也把這四個字懸挂敬奉,可就不知是什麼意思了。難道這“糊塗”像黃金一樣,越多越好?

“難得糊塗”本來是難以做到糊塗的意思,讀時應是“難得/糊塗”。如果讀時改為“難/得糊塗”,意思就變成:難(遇上難的情況,難辦、難處理),就得糊塗。這當然是“難得糊塗”的别樣(即所謂鑽牛角尖)的解釋,但細心想來也很合理。

古往今來,很多人在災難面前,在遇到難于處理的事情時,總是拿糊塗當作法寶,且不說平常人“一醉解千愁”、“萬難醉亦休”,就說魏晉時期的名士阮籍吧。他不願與司馬氏同流合污,但又害怕司馬氏的權勢,當司馬氏派人上門拉攏他時,他就一連醉了幾十天,一直是糊裡糊塗的樣子。來人隻好離開他回去禀報主子,司馬氏聽說如此,也隻好放棄了。就這樣,阮籍靠“糊塗”計逃過了一劫。在一些作品研讨會上,作品如果優秀,應邀前去的人實話實說就行,但作品如果拙劣,應邀參會的明白人——特别是被指定發言的明白人,可就難辦了,直評直道容易招作者怨恨,于是隻好“揣着明白裝糊塗”……

魯迅的《立論》寫夢中“我”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滿月時抱給客人看,有客說這孩子将來要發财,有客說這孩子将來要做官,但有個客卻說這孩子将來要死。說富貴的是說謊,卻令人高興;說要死的是必然,卻遭到毒打。“我”問:“我願意既不謊人,也不遭打,得怎麼說呢?”老師說:“你得說:‘啊呀!這孩子啊!你瞧!多麼……啊唷!哈哈!”《立論》裡的老師教學生在難于表明觀點的時候,要裝糊塗。在現實中确實常常要這樣,否則就隻能遭到“毒打”。

不過,在重要事情面前,“糊塗”并不好,隻有明白才是真英雄。這種人即使遭受“毒打”也堅強不屈,那就是時代的精英,人民的脊梁!當今醫療腐敗已不是新鮮事了,然而不少人都裝着糊塗。有個醫生叫陳曉蘭,她認為醫生不能欺騙和坑害病人,于是勇敢地站出來,為病人同醫療腐敗作鬥争,使醫院和某些官員惱火,因而兩度下崗,失去了工資和醫保。在受圍攻、幹擾的情況下,在家境貧困的情況下,她仍然堅持打了10年的持久戰,40多次自費到北京反映情況,打掉9種藥監局已經注冊的假冒僞劣醫療器械,為病人減少醫療損失高達10億元。報告文學作家朱曉軍認為她是一個難得的英雄,為她寫了報告文學《天使在作戰》,并榮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陳曉蘭不糊塗,遭到了打擊報複,确實不如裝糊塗的人幸運,但最終受到稱贊,正氣得到宏揚,她成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這樣正直勇敢無私的人,應該是越多越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